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發行人來信|時尚界的未來在哪裡?

發行人來信|時尚界的未來在哪裡?

2008 年經濟危機爆發之時,我從 2006 年開始和上海新聞晨報合作的東西雜誌國際中文版《晨刊 WestEast》 在各方因素中停刊了。當年這本發行量最大的時尚雜誌,並非受到經濟危機影響而消失,是因為在大陸商人還普遍不遵守商業規則和道德的大環境下,被犧牲了。 在整個產業一片黑暗的時刻,我還是堅持守住 2001 年在香港創辦的《WestEast 東西雜誌》,以及 2006 年在台灣創辦的《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幾年過去後,當我重新在時尚產業向前邁進之際,又意外碰上了這場影響巨大的疫情

經濟學家已經對未來做出了預測,危難波浪的漣漪將蔓延至 2024 年。對於時尚行業,這意味著摧殘般的打擊。「未來」這個詞,很多人都不敢想。這種困惑我也曾體會過。記得在 2002 年《WestEast 東西雜誌》創刊第二期的時候,我選擇在上海舉辦一場盛大的慶祝派對,將近千名嘉賓和兩岸三地的巨星、時尚界的朋友們都前來支持。那段時間,國際時尚品牌對於大陸市場都還抱持觀望態度,但因為我在上海一連串的大動作,激起整個時尚界的漣漪。當時的上海正準備綻放光芒,時 尚界開始活躍了起來,我也與合作夥伴一同經營奢侈品品牌顧問公關公司。不過就在正起步的階段,卻遇上了 SARS 的爆發。

SARS 的疫情耽誤了許多計劃,特別是對於剛起步的香港《WestEast 東西雜誌》。創辦一本雜誌並不容易, 拍攝、聯絡、策劃、銷售還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運作⋯⋯等等大小事,不過也就在這種摸索、創造過程當中,讓我面對一些突發的危機時,不會再那麼慌張。而且,我當時製作《WestEast 東西雜誌》的方式,就是一種運作全球各地團隊的協作方式。於是,在疫情當下, 我們透過跨區的遠程協作完成了雜誌。確實也沒有想到在經歷「非典」之後,雜誌依然存活了下來。我也在創辦時尚媒體的過程中,一路吃苦當成吃補的成長茁壯。 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我於 2006 年上海東方衛視舉辦的 《萊卡中國風尚大典》中,獲得了「風尚終身成就獎」 的殊榮。那段時間,時尚行業正蓬勃發展,東方的目光都望向西方,而西方也在東方尋找新的落腳點。在當時的環境下,東西方時尚行業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不算多, 但在這種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契機下,《WestEast 東西雜誌》才有了那樣的成就,像一座橋樑連結彼此。

創意行業本身就是需要協助合作的產業,一組大片,需要妝髮、攝影、造型、設計和模特;一個時裝系列需要設計師、打版師、工廠、物流、銷售。事實上,21 世紀社會學家艾彌爾 • 涂爾幹(Émile Durkheim)的社會分工理論,在任何一個領域都得到了實踐。而這種分工的效率最大化,也就意味著合作的最大化。

我其實也一直受到八O年代好幾位日本設計師的鼓舞。 我覺得他們作為一個群體,真正做到了團結合作,而且又如此致力於推廣自己本國的哲學和文化,也成功地讓西方時尚圈關注他們。我的夢想便是建立一個類似的華人創意社群,集結各行各業,提供平等的機會,利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媒介來探索和開拓,向世界散播美好,並證明「我們」的價值。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當下這樣的一個媒體環境下,有思想有創意的人其實反而更加珍貴。我一 直不忘初衷,保持年輕的心態,努力和年輕一代學習新事物,並時時告誡我的團隊,要去瞭解當下正在發生的 事件,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還可以往哪個方向前進?

在這個跨產業受到大衝擊的年代,擁有勇氣迎接轉變,並堅定轉型之路的團隊,將是能夠 V 型反轉,屹立於變動環境的團隊。我們就是這樣的團隊,我們將因應環境整理步伐,回歸生活風格經典定調,9 月號再度隆重登場,將後疫情時代的生活風格新貌,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們將以人物為出發,去發現這塊土地最值得珍惜的風格經典, 並與國際接軌,持續捕捉國際舞台最受矚目的生活型態。 轉身,是為了跳得更高更遠,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發行人Kevin李冠毅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