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專欄   /  藝術專欄|藝術博覽會擁抱的後疫情時代,未來觀展將會是實體還是數位?

藝術專欄|藝術博覽會擁抱的後疫情時代,未來觀展將會是實體還是數位?

2020 是十分特殊的一年。過往每年的十月至隔年一月,是世界各地博覽會最熱鬧的時節。由於疫情,大家無法出國旅行,各大博覽會也為此轉型為線上觀展的形式。雖然難以親臨現場感受藝術品有些可惜,不過也讓藝術產業的數位行銷萌生更多可能性。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從剛落幕的台北藝術博覽會、上海ART021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可見實體博覽會已開始復甦。同時,觀察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行的秋季拍賣成果也可窺知,大家對藝術的熱情,並未因疫情而退減。

2020年因應全球疫情,各大國際博覽會轉為線上觀展的形式,全球畫廊也衍生更多數位行銷的轉型策略,匯流成為一股趨勢。無論是主辦方或畫廊,皆積極嘗試透過數位科技,祭出不同介面平台,優化線上展示作品的效果,使之更接近藝術品的實體呈現。

雖然藝術產業作為一個「人」的產業,實地面對作品、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溫度難以取代,不過線上博覽會的優勢,是資訊量更為豐富,讓有興趣者可以從不同管道獲得資訊,也能更深入研究市場。而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加強數位影片質感,連線上競標也透過網路轉播,讓人彷彿親臨現場感受緊張興奮的氣圍。

由於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步調,濃縮有限時間、參觀藝術博覽會成為藝術愛好者的年度盛會,不但能一次看盡許多優秀畫廊的精選作品,大量累積藝術家資訊,也能透過一次次觀展經驗,提升對畫廊及藝術品的鑑賞能力;對畫廊而言,各大國際藝術博覽會往往是百家爭鳴之地,總是會規劃優質作品,無論是在國際間行銷畫廊品牌,或是推廣藝術家及作品,就為在這短短一週內,達到最好的曝光及效益。

步步維艱的寶貴經驗

以我身為畫廊主的參展經驗而言,從地區型博覽會至國際大型博覽會,如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ong Kong)、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New York);從一次次挑選藝術家、規劃空間提案至入選參展、現場佈展、國際行銷,是競爭也是成長的過程。

歐美博覽會在國際間行之有年,例如最知名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於1970年代便已成立。在組織架構上,成功的藝術博覽會,其幕後皆由重要畫廊成員組成評選委員會,瀏覽世界各地畫廊的提案,以及觀察各畫廊內部的展覽規劃而作出篩選。主辦方也透過展會設計、空間規劃、媒體行銷、相關活動或講座,做整體的大會規劃。一個優質的博覽會最可被直接評估的方向,就是有漂亮的畫廊參展名單,而這點從篩選畫廊的過程和機制可略知一二。這也是為什麼有資格被選入參加重要國際博覽會中的畫廊,通常已具備相當的地區代表性,同時成為民眾選擇博覽會觀展的參考指標。

TKG+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照

熱鬧之外的觀展重點

年度博覽會無庸置疑是藝術愛好者最熱鬧的盛會。過往博覽會常被認為是市場導向的代表,但近年已成為藝術產業中,創造網絡、研究藝術家、作品、畫廊,以及各國際策展人、機構館長都會參與觀展的風向球。

對多數人而言,進到博覽會現場,必定可以感受其熱鬧氣氛,但同時也會有所困惑,不知從何開始探索?因此,優質的藝術博覽會,會規劃清楚的展區動線。主辦單位除了主要畫廊展區外,也會有不同的主題展區,如策展區、新人特區、大型公共藝術展區,或以現代、當代為類別來區分,讓展出視覺更為平均及具主題重點。博覽會也依不同族群喜好而發展出多元的類型,國際大型博覽會應有盡有,可看到高價的精品,也可以看到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作品類型十分廣泛。此外,還有藝博會主打特定主題,如攝影、經典、新銳藝術家、低單價等;或地區型博覽會,例如聚焦東南亞、日本或台灣。

此外,幾乎各大國際都市皆有藝術博覽會,其衍生出的城市行銷效益,可結合旅遊、美術館、在地畫廊、文化景點、美食等,除了當地的藝術愛好者,是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此朝聖的重要時節。在博覽會期間,在地美術館及畫廊總是會推出重要展覽,是值得走訪的好時機。

在全球藝術圈擁抱後疫情時代變動的時刻,雖可藉由線上博覽會暫時一解對藝術的渴望,在實體博覽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還是叫人想念。已舉辦過兩屆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為亞洲近年備受國際矚目的藝博會之一,原訂2021年一月的展期將延至七月,未來也將持續公布新計畫與活動,結合線下與線上形式,串連台北的藝術機構與畫廊,值得期待。更期盼在不久的將來,國際旅行解禁,大家能夠再度親臨各國藝術盛會,感受藝術的溫度。

TEXT 耿畫廊 & TKG+ 藝術總監 吳悅宇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