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楊定一 轉念之間的身心新生

楊定一 轉念之間的身心新生

受過正統西醫訓練,但楊定一博士在行醫過程中經歷的無力感,讓他頓悟醫學不該只是這樣。於是,他試圖歸納出一套更徹底、更全面的解釋──「真原醫」,一個讓身心靈獲得全然新生的健康概念。

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青澀懵懂的年紀,楊定一已在國際學術界綻放光芒。他六歲隨家人移民巴西,十三歲憑學沒幾年的葡萄牙文考進醫學院,二十一歲拿到生化與醫學雙博士,二十七歲便擔任母校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事實上,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之一瑞夫史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就是他在洛克菲勒大學的好哥兒們。他的夫人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說他從未停止追求真理,台大校長李嗣涔讚譽他為「科學的先行者」與天才中的天才,在長庚生物科技同仁的眼中,他是個幽默開朗又平易近人的好老闆,而子女和他則像無話不談的知交好友。

師法古人的智慧

身為醫學家,楊定一無疑擁有超級扎實的學術背景,而求知欲無窮旺盛的他,企圖運用現代科學實證,統合並實踐許多早被忽略遺忘的亙古智慧,為現代人的健康構築一種新思維。如同楊定一在《真原醫》自序中所說:「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他希望以各種方法提醒人類尋回追求健康的本能,建立對生活與生命的新概念,讓身心靈同時獲得重生的機會,這也是楊定一自己最核心的生活態度。

「我只是重新整理古人的智慧,再用現代的語彙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他謙遜的表示。隨著過去五十年來科技的高度進展,人類的腳步越走越快,但我們身體的演化速度卻來不及跟上科技的步伐,導致身心靈各方面產生嚴重失調──生理的種種疾病,以及心理層面的憂鬱、焦慮、和不快樂等等。但事實上,許多自我療癒的能力,古人早就知道了,可惜這些唾手可得的珍貴資訊,並不受到現代人的珍視。楊定一沒有門戶之見,廣泛且深入涉獵了古往今來東方與西方的哲學、醫學、乃至宗教,用開放的心態探求各種追求健康的方法,整合為一套他稱之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的理論。在他看來,「現今的醫學知識儘管在許多領域已創造出高度奇蹟,可惜完整度和和諧度仍不足,因為人是一個整體,而非被分割開的單一器官和系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算是局部的治療,不夠全方位,更遑論預防。

慈悲心改變生命

以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為例,無論西醫中醫甚至印度的阿育吠陀,「只要見效,就是好方法!」而患者自己能做到的,便是心靈的功課。「改變人生的期待,隨時懷著感恩的心,成為帶光亮給其他人的模範病人,剎那的轉念就能促成變化的發生。」聽起來很玄?其實並不。早已被臨床實驗證明,具有卓越成效的安慰劑(the placebo effect),正是讓病患從心理狀態產生基礎的改變,進而促進生理的療癒。「心可以控制身,這是完全合乎科學根據的理論。」

此外,他還提到恐懼。恐懼不僅僅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會被體內所有的細胞察覺,進而阻斷生命力的自由流動,令神經系統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便導致各種疾病纏身。至於預防之道,楊博士在《真原醫》一書中提出了解答──心懷慈悲,是中和恐懼最有力的方法。慈悲是人類所能產生最高層的諧振(harmonic oscillator),力量足以穿透身體所有層次。即便環境苦難困厄,若時時都能發慈悲心,便能證明自己是生命的主宰,生命的覺醒必將發生,而生命也會徹底改變。

身心靈同時覺醒新生

一旦真正獲得覺醒,身心靈不再是分離的「個體」,人類將不受限於健康或疾病的狀態,不被短暫的妄想所迷惑,看待生命的眼光也會截然不同。「不妨由最簡單的兩個字開始──謝謝。」從感恩、懺悔、希望、到回饋,利用日記記下好的或壞的念頭,活出心的能量。「畢竟,改變自己比較容易,然後影響周邊的人和環境,降低衝突並且多關愛身邊的人。」這跟捐多少錢給慈善機構無關,即便工作再忙碌、物質再貧乏,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仍舊可以實踐慈悲和善念。

楊博士相當提倡的靜坐,是另一種讓身心健康都獲得巨大轉變的好方法,靜坐是實證科學,也是形而上的哲學。他舉1960年代的一位瑜伽大師薩特亞姆拉迪(Satyamurti)為例,闡述靜坐對人體產生的驚人變化──靜坐者的壓力耐受性較高,有助免疫功能的提升,並降低人體對氧氣的需求,減少焦慮指數和乳酸的堆積,修為較高者,還能讓腦波與心臟頻率達到同步的境界。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便提供了靜坐的指導課程,當然,還有許多諸如生機飲食、健康管理等服務。礙於採訪時間有限,楊博士無法盡述心中理念,他希望,《真原醫》能成為拋磚引玉的開始,為人類的福祉盡一分心力。偉大的科學家,到頭來似乎都會變成偉大的哲理家與思想家。●○

Photo/顏涵正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