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Fashion   /  秀場外的粉色密碼|一窺設計師的色彩美學

秀場外的粉色密碼|一窺設計師的色彩美學

櫻花粉、淡藍色、奶油綠、丁香紫、水仙黃,儘管給人的感覺不盡相同,但這五種粉色系色彩以同樣明艷亮麗的風格構成了春夏之色。其實,粉色係不僅僅流行於春夏,它還以多種形式出現在畫作之中,電影之內,舌尖之上……。以莫內為首的印象派畫家,擁有獨特的色彩理念,他們追逐「」和「色彩」的變化,以多樣的色彩表達多變的光影和豐富的情緒。

《懸崖散步》莫內 1882

明亮的粉色系便是用色考究的印象派所常用的色彩。

《乾草堆》莫內 1890

2014年,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憑藉它令人叫絕的色彩美學,獲獎無數,成為許多藝術愛好者反復觀看的神作。

這是美國導演 Wes Anderson 第八部電影長片,他擅長運用獨特的鏡頭美學展現對稱美,更是對色彩的運用有著絕對的執著,暖色調的艷麗佈景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來看看他曾在作品中運用了哪些粉色系色彩吧。

此外呢,對於吃貨而言,帶著溫柔基調的粉色系,也會讓人聯想到口感豐富、外形繽紛的馬卡龍。

一直被鍾愛的粉色

從「男性專屬」到「女性化」,再到「無性別意義」,幾個世紀以來,粉色到底經歷了什麼?18世紀,在歐洲一些盛行天主教的國家裡,人們普遍認為粉色是血液被稀釋後的顏色,象徵著力量和肌肉。粉色成為貴族男性所青睞的顏色,穿粉色的男人不僅不會被罵「娘炮」,反而會被認為極具男子氣概。

拿破崙的騎兵團令半個歐洲聞風喪膽,騎兵團士兵所穿的軍裝便運用了大量的粉色元素。

粉色開始進入到女性的衣櫥,則要提到18世紀法國皇帝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婦、社交名媛蓬帕杜侯爵夫人。

《龐畢度夫人》布歇 1756

這位夫人對粉色情有獨鍾,在她的帶領下,法國掀起了一場「粉色熱潮」,也由此加深了「洛可可風格」在法國服飾上的影響。「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地區所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洛可可」(Rococo)一詞由法語 Rocaille 和意大利語 Barocco 合併而來,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之後慢慢滲透到繪畫、音樂、文學,甚至上層統治者的服飾當中。「洛可可風格」的色調輕快且細膩,以像牙白、粉色、藍色、黃色為主,洛可可風格的男女服飾都注重質感與色彩,帶有絢麗和華貴的味道。

《登舟西岱島》華托 1717

在當時,粉色已經成為了貴族男性的代表色,連教會都不可以隨便使用粉色的面料。19世紀,粉色雖然不再是男性的專屬色,不是劃分階層的標誌,但男性仍然保持著對粉色的追捧。當時,為了爭奪將粉色作為學校代表色的資格,英國的兩所貴族男校伊頓公學和威斯敏斯特公學甚至舉行了一場賽艇比賽。

粉色的「女性化」是從20世紀開始的,在商業營銷的影響下,粉色被貼上了「女性專屬」的標籤,就此便產生了刻板印象。21世紀以來,隨著平權運動的發展,粉色也在慢慢褪去「女性專屬」的標籤。粉色又開始重新回歸男性服飾,展現男性魅力。男裝秀場上開始頻繁出現粉色設計,詮釋「無性別時尚」。

Loewe、Dior、Balmain 2020春夏

近幾年,粉色的熱度只增不減,《紐約雜誌》直接把四處可見的粉色統稱為「千禧粉」(Millennial Pink),評價它是「一個俗氣但真誠、摩登又懷舊的色彩」。

色彩學認為,粉色有使人放鬆的效果。從精神上而言,粉色可以使激動的情緒穩定下來;從生理上而言,粉色可以使緊張的肌肉鬆弛下來。20世紀50年代,在經歷二戰的痛苦與犧牲之後,人們渴望一些輕鬆、愉快的色調,於是大量的家具被塗上粉色進入人們家中。

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2020年的這個春夏注定是與眾不同的,在疫情蔓延全球的當下,有的國家正在慢慢從疫情中復蘇,有的國家仍在與疫情進行著鬥爭,全人類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一非常時期,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些像粉色這樣的、代表著輕鬆和希望的顏色。換一身明亮的衣服,怀揣著樂觀的態度,一起迎接這個代表希望和生長的季節吧!

文章轉載自 FASHIONOMY 時尚界

Share:

透過台灣人的視野,評論海內外的時尚與生活美學,並透過不同觀點交織出東西方交流的火花。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