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由趙無極打頭陣,Villepin不只是間藝廊

由趙無極打頭陣,Villepin不只是間藝廊

帥氣英挺的潘雅德(Arthur de Villepin) 是前法國總理多明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之子,因家學淵源,自幼大量接觸當代藝術,不只父親做為藏家多年,母親為著名雕塑家Marie-Laure Viebel de Villepin, 姐姐更是知名畫家Marie de Villepin, 因此對Arthur 而言,藝術是他與生俱來,無法切割的日常。

「我們需要藝術,不僅是為了美與概念,而是以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世界的方式。」——Villepin 聯合創辦人Arthur de Villepin

正是因為對於藝術無可救藥的熱愛,即便在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嚴峻的此時,由父子倆共同創立的香港新畫廊Villepin,仍如期於三月中開幕。Villepin 座落香港荷李活道,樓高三層,佔地近兩千平方尺,風格有如典型的法式府邸,讓觀者彷彿走進藏家居宅,而非藝廊。而開幕第一檔展覽《友誼與和解》(Friendship and Reconciliation), 則由已故法籍華裔大師趙無極之傑作領銜。只因做為家族摯友,趙無極毫無懸念是父子倆的第一首選,此展聚焦趙無極於1940 年代至2000 年代的早期創作珍品,其中包括一系列油畫、水墨畫、水彩畫及石版畫等。

當然Arthur 選擇趙無極不只因其與家族間深厚的情誼, 做為藝術家「他是東西方文化間的橋梁, 出生於中國, 但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歐洲度過的, 且1957 年,更是在美國行中接觸了當地的抽象繪畫,並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創作。」尤其趙無極的偉大在於,他接收了各種思潮影響,卻未曾刪除內在原本的自己,而是在兩者間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因此「他的存在意義非凡,不只是今時今日,接下來未來幾年他將越來越重要。」而透過此展,潘雅德完整爬梳了趙無極如何在上世紀中期,從一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躍升成為殿堂級抒情抽象派藝術家的歷程。

以藝術沙龍為形式,進行更多對話

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在印度長大,曾在法國及英國讀書,居住在香港長達十年的Arthur,認為亞洲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他從小因家裡的關係,身邊經常圍繞著藝術家,不只與他們共進晚餐或午餐,同時也擁有相當親密深厚的連結。為此他學會了從藝術家角度而非市場角度接觸藝術,並期望能與大眾分享他對藝術的熱情。Arthur 強調,「我不想只是創建一間新的畫廊,而是一個平台。因為在香港,從來不缺少國際型的優質藝廊,但我的想法是,我們與藝術家們非常親密,我父親也是藝術收藏家,所以我想再打造一個家,頭幾個月,也許會專注於展覽,但接下來會以藝術沙龍的形式呈現,進行更多的對話。因為我們應該以思想做為準則,而不是以個人的野心勃勃做為導向,藝術沙龍能將更多人齊聚一堂。」

特別是基於父子二人多年來的豐碩收藏,以及對亞洲藝術市場的深入認識,父子倆人始終相信,「藝術具有極強的社會功能,每個收藏系列背後均需了解其文化背景,觀者也需要理解每件藝術品在整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他們憑藉對藝術收藏的熱情,以及對藝術家的鍾情,將透過藝術沙龍形成構建出更多引人深思的對話。

這也一如Arthur 所言:「某種程度上美存在於知識當中,但不是知識形塑你的審美,我們必須要與藝術家建立關聯,如此一來收藏才會變得更具意義。」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