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總編輯的天天狂想曲|快樂,是一輩子的功課

總編輯的天天狂想曲|快樂,是一輩子的功課

偶然發現陳文茜分享的一段好文章「快樂是一輩子的功課」,觀完後深深觸動著我。在這我想節錄她部分的文章精華,也分享給我的朋友們。經過她本人的同意,我分享了重點,她開宗明義就說,什麼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單。什麼令你憤怒?名單更長。什麼令你快樂?答案可能猶豫不決。

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遇著逆境,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度過。為自己或所愛的人插一盆花、寫一首詩,或者簡簡單單與家人合煮一桌菜。每一個傷心,都因為它背後包含了某種「愛」,想辦法重新體會其中的愛,把「我」抽離,然後把其中不自私的「愛」,發展成歡愉的儀式,從「傷心」中,慢慢地優雅地走出來。

有趣的是,現代人相信「快樂」的前提之一是:「擁有愛情」。但早在2350年前,所有談論「快樂」的哲學,鮮少包含這一項──唯一勉強有點關聯的是性的滿足。愛情可以成為文學、電影、詩歌、音樂,讓人歡喜讓人悲──但哲學家們普遍相信「朋友」、「自由」、「思想」、「食物」與「大自然」比愛情重要。

朋友為什麼比情人重要?朋友不會妨礙你的自由,她或他可以給予你思想的催化劑,在你挫折時朋友給你扶持。他沒有義務,隨時可以走開;你沒有權利,可以盡情要求。平等及自由,使友誼往往比愛情長存。而且愛情的本質摻雜太多複雜的動物本能及利害計算,友誼相對單純。尤其友誼不太牽涉惱人的佔有、自尊心、嫉妒……這些人一進入愛情就必須吞飲相伴的發狂事物,並不存在於友誼。

有一份幸福的愛情,挺好;一個人的幸福,也好。但沒有朋友的人生,代表的是全然的孤獨、自我的局限,這樣的人就算有伴侶,也不可能快樂。「愉悅派哲學家」為了凸顯什麼是快樂的條件、什麼不是,曾列出一個簡易表格,我大致抄寫如下:

  1. 自然且必要的:朋友、自由、思想、食物、庇護、衣服。
  2. 自然卻不必要的:豪宅、私人大浴室、盛宴、僕人。
  3. 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與權力。

根據這份快樂表格,我們很快地發現,現代人不快樂的理由。現代人除了相信愛情會帶來快樂外,還相信金錢等同快樂,奢華則是快樂的極致。昂貴的物品,以一種商業廣告宣傳模式,滲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相信物質的擁有,代表宣傳上所象徵的古典及高人一等、時髦、微笑、幸福。

奢華物質的憧憬,取代了現代人的心靈重整,模糊了人與知識、自省之間的關係。而精神醫學報告證明,自殺率與貧富幾乎沒有關聯:在非洲只有他殺或餓死,鮮少自殺;歐洲多的是在美侖美奐的古堡中自殺的例子。

奢華只是生活的假象,無法使人免於傷害。李白把酒當生命,「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杜甫把酒當朋友,「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鄭愁予把最美的回憶給了酒後「微醺」……。

這些人品酒,在乎情境、在乎酒伴,甚少談什麼年份,追問什麼橡木桶、哪一家酒莊。狂舞吟詩的李白等,其快樂應該遠遠多於現在的「品酒專家」吧!我眼中兩千多年前希臘哲人的快樂清單,少了「換位思考」這個快樂項目。

以上是陳文茜分享「快樂,是一輩子的事」的主要內容摘要。我讀完之後收穫甚多。以前,我承認很多時候,快樂是建築在物質上面,但是稍縱即逝,現在讓我回想起來,真正的快樂都是發自內心精神層面上的。

它讓我知道人生應該追求的目的,尤其在精神上,是一種無法用世俗價值衡量的。當然物質在生活上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們身處都會中,很多的誘惑必須面對,然而面對這些誘惑的同時,我們如何提升心靈層次的快樂,那才是一輩子必須學習的功課。

總編輯 梁鴻斌(天天)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