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Life & Design   /  風格師在做什麼?紐約室內設計學院出身的他分享「轉行」心得:空間改造手法大不同

風格師在做什麼?紐約室內設計學院出身的他分享「轉行」心得:空間改造手法大不同

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除了必要的採買、工作需求外出,幾乎都待在家裡,也因此有了較多的機會重新審視目前居住空間是否該有所改變,覺得這裡可以掛幅畫,那裡能種個盆栽,甚至覺得自己的房間不太適合居家辦公,要重新做些布置,卻又不知從何下手?品藝空間設計主持設計師王雅文,最樂於助人解決這些問題。

身為室內設計系科班出身的王雅文,17歲就到事務所當助理累積實務經驗、考取相關證照,尤其是在工班師傅們身上學到不少校園裡不會教的「眉角」,後又到美國紐約室內設計學院進修,在藝術、時尚之都的紐約,他在第五大道的時裝櫥窗、各大美術館的展間內,訓練出對於美感的敏銳度,之後還到了中國擔任軟裝講師,近年又心念一轉,開始從事風格設計師。同樣在室內設計領域,室內設計師、軟裝師、風格師有何不同呢?

室內設計師、軟裝師、風格師都在做什麼?

對於三者間的差異,王雅文解釋:「室內設計師主要著重於硬裝的部分,像是地板、天花板、牆壁、廚房衛浴、格局變更、管線配置等等,時常需要施工,可說是份體力活,白天要到工地,下午要回辦公室打紀錄表,晚上還要畫圖、改圖,要非常會安排時間。」

至於軟裝師,王雅文給了一個有趣的說法:「假設你把室內空間顛倒180度,抖兩下會掉落的都屬於軟裝。」常見的軟裝大致有8大類,包括地毯、畫(照片)、家具、燈飾、櫥櫃、披毯(抱枕)、植栽、香氛等。軟裝師必須對各大家具、家飾品牌非常熟悉,並且運用美感找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搭配,主要能力在於精準地挑選物件。

而風格師則是王雅文現在發展的方向,主要結合輕度的裝修和軟裝搭配,把打造出符合客戶生活習慣又獨具風格的空間。王雅文說明:「風格師與前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會對客戶進行鉅細靡遺地諮詢,透過看似日常的閒聊,推敲出人與空間的種種連結,甚至心靈層面的需求。從『喜歡吃什麼樣的早餐?』到『與家人的相處情形』都是這個家該怎麼佈置的重要依據。」

轉職風格師的契機,竟是為了環保?

許多人常問王雅文「室內設計師做得好好的,為何要轉職風格師呢?」她侃侃而談:「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以當室內設計師為傲,科班出身又到紐約留學、工作,有著十幾年的從業經驗,覺得自己已經有所成就。直到2017年參與一場建材展我做了7個櫃位,但在展覽結束時卻全被怪手抓壞拆除,進了廢棄場,我當下真的很難過,本來以為它們會被好好拆解回收,沒想到是這種下場,於是我開始對這份工作感到厭惡。」於是王雅文開始轉往「輕裝修+軟裝搭配」的風格師道路邁進,較不會造成建材耗費、工期也能縮短。

在實務操作上,王雅文總是傾向較環保的作法,像是系統櫃不會完全封死,會透過一些工法留下方便移動、調整的空間,就算以後要搬家一樣可以帶著走。「對我來說,做設計時一定會考量到這些機動性,盡量不要有『一次性』的東西。」

不過在環保材料方面,王雅文也坦言:「現在雖然有很多標榜環保的材料,但往往『有一好沒倆好』,以油漆來說,有些所謂的『環保漆』雖然能夠降低刺激性的氣味、減少空氣汙染,但卻可能因為加了香精造成水汙染。」所以在這方面只能盡力去取捨,以最不影響環境的方式去施工。

困境中求生路

除了堅持環保所遇到的取捨,王雅文以「風格師」執業也遇到了需要克服的課題。由於風格師目前並不需要專業證照,之前更有網紅業者打著風格師的名號爆出抄襲醜聞,該如何讓風格師在市場上做出區隔、與消費者建立信賴可說是非常重要。

對此王雅文表示:「風格師三個字目前在台灣市場上名聲可能不太好,雖然有人質疑我時,我可以跟他說我有室內設計證照,也喝過洋墨水,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透過客戶的口碑傳遞出去,而我自己也寫了書、做podcast,去發揮社群的影響力,以致現在指定要以風格師的模式下去設計的客戶其實有增加的趨勢。」

Share: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