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草根作品站上國際舞台 木雕工藝師蔡清鈿

草根作品站上國際舞台 木雕工藝師蔡清鈿

在台灣,相較於其他,木雕可以說是能見度較廣、接受度也更高的一項工藝。隨著時代的演進,木雕的藝術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從具象到抽象,從宗教主題到反映現代社會。這也意味者木雕師傅們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沒有一定的功力及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沒辦法被看見的。這次造訪的蔡清鈿老師,他擅長以寫實、擬真的技法,詮釋花卉、昆蟲等自然主題,同時憑藉精湛的雕刻功力,不僅將植物、昆蟲的細毛詮釋得栩栩如生,還能將花瓣、葉片雕刻出薄可透光的效果,因而奠定自身木雕大師的地位。

出生於嘉義,13歲國小畢業就隻身前往台北萬華,在木雕大師黃龜理門下,學習傢俱與廟宇雕刻。但學徒收入太低,一天才50元,迫使蔡清鈿還沒出師,就自己出來做外銷的木雕工作,只可惜運氣太差,剛好碰上大陸廉價工資衝擊台灣木雕市場,讓他決定專注於自己的創作,要從幫人賺錢的「工匠」,變身自我抒發的藝術家。

▲蔡清鈿喜歡以自然的昆蟲、花鳥做為雕刻主題。

40多年的木雕生涯,蔡清鈿一度面臨入不敷出,窮的要當乞丐的日子。蔡清鈿回憶道:「我也沒讀什麼書、也沒什麼特殊專長,我的專長就木雕而已,我的信念就是認真做木雕就不怕沒飯吃。」憑藉著這個單純的信念,終於讓他找到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屢屢在全國性美展與國際木雕展,獲得獎牌肯定,名氣從此大開。

▲蔡清鈿聚精會神的雕刻著作品。

蔡清鈿說:「我都做比較寫實、比較草根性的東西,我本身也很草根性,我對自然的東西非常有興趣。」因此蘭花、絲瓜、米粒與各式昆蟲都成為他的創作主題,獲得五十七屆全國美展金龍獎的「力與美」,就將獨角仙奮力頂起樹皮的畫面,呈現的絲絲入扣,2014年世界工藝文化節國際木雕比賽獲得銅獎的「播種」,則將稻穀落地生根的生命力,做了完美詮釋。但他最珍愛的,還是要屬「歲月」這件作品,詮釋著一雙木屐,一隻殘破,一隻完整卻長出了番薯葉。這其實是蔡清鈿對自己人生的詮釋,破木屐象徵過往的辛苦人生,長出番薯葉的木屐,則反映老師現有的成就,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蔡清鈿的作品栩栩如生,細微到寒毛都能呈現出來。

這次的訪問,選在蔡清鈿位於宜蘭壯圍海邊的工作室進行。若單看作品,或許會猜測蔡清鈿是個纖細、斯文的木雕師傅,但事實上,蔡清鈿老師卻是十分豪邁、不修邊幅,說起話來嗓門特大。訪問過程中,經常有朋友到訪,歡笑中透露他的好人緣。衣食無缺後,蔡清鈿計畫將這個海邊工作室,當作木雕展覽館,讓往來的遊客欣賞。他說:「我的願望是,做木雕這麼久,做到現在60歲了,好東西要給人欣賞,這就是我的價值觀。」信念單純,一如當初堅持的木雕之路。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