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Fashion   /  時尚旗艦店設計 從東京到上海

時尚旗艦店設計 從東京到上海

東京在這裏作為整個
亞洲時尚工業與建築室內設計結合的切入,
記錄時尚旗艦店設計的風貌。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旗艦店本身就是一個設計產品,
兼具外觀的美感與強大的功能性,
通常在提到這類越界設計時,只注重外觀及室內設計,
往往忽略兩者的結合在增強購物體驗快感、
以獨特的方式傳遞品牌精神方面的作用,
而這正是建築設計附加於時尚設計的最大價值。

時尚與建築的花火

跨界設計早已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就像建築與時尚品牌在旗艦店或專門店的建築與外觀設計上的合作。20世紀80年代,服裝及配件是設計舞臺上僅有的明星,超級模特兒們和時尚設計師成為社會名流,電視和雜誌也大量報導他們的台前與幕後。從庫哈斯(Rem Koolhaas)涉足Prada的世界開始,時尚品牌嘗試戴起建築的帽子,一線品牌顯然都步入了這個領域,特別是90年代以來,大品牌相繼在全球最好的幾條街道上開設旗艦店。對建築設計師而言,這樣的構連很有意思,是在表達另一個設計領域的概念。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旗艦店與專門店本身,就是一個設計產品,兼具外觀的美感與強大的功能。只是,通常在提到這類跨界設計時,只注重外觀及室內設計,往往忽略兩者的結合,是在增強購物體驗的快感、以獨特的方式傳遞品牌精神,而這正是建築設計附加於時尚設計的最大價值。如果要形容旗艦店文化,可以說那是一種品牌精神,一種品牌信仰。一間旗艦店,通常需要有精準的定位、一流的地段、理解品牌歷史文化的優秀設計師、具有頂級消費能力和藝術審美眼光的顧客、以及周到的服務。
東京在這裡作為整個亞洲時尚工業與建築室內設計結合的切入,記錄時尚旗艦店設計的風貌。講述東京,而不是巴黎康朋街或是紐約第五大道,是因為一方面近幾年特別有現代設計感的店,大多選址在此,另一方面也恰巧道出了旗艦店設計背後的商業意義—亞洲市場已然發展成為時尚集團的投資重心,東京是起點,台灣、香港、韓國,接下來,特別是上海。

旗艦店成為高級時尚品牌與建築設計合作的主要項目,而東京乃至日本各地區的品牌旗艦店與專門店數量之多,足以說明日本是高級時尚集團在亞洲市場的試金石。現在這一市場,正擴展到亞洲的時 裝消費新王國—中國大陸。在香港這一趨勢早已有目共睹,而在上海,無疑是最受青睞、最能吸引品牌開設旗艦店的城市。一線品牌幾乎在上海都已經擁有旗艦店,南京西路的恒隆廣場、中信泰富以及梅隆鎮伊勢丹是早期的「黃金地段」,外灘則是近兩年的搶灘地標。但與東京的High Fashion社區或者紐約第五大道、巴黎香榭麗舍街等比較後,不難發覺上海其實尚未完成高級時尚旗艦店規模化的進程,目前上海並沒有真正堪稱經典或者具有藝術感、值得觀禮或朝聖的旗艦店店,並且,旗艦店與專門店設計中的附加價值,諸如完善的顧客服務、獨特的購物體驗、對應的品牌形象也沒有體現。要透過時尚品牌與建築設計構成完整的文化,尚需時日。

從東京談起

銀座(Ginza)的車龍始終川流不息。旗艦店與明星建築師的故事要從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銀座店請來日本建築設計師青木淳改裝之後說起。改裝後,店的表層效果非常迷人,引起各大品牌的關注,隨即,銀座的旗艦店紛紛興起改裝熱潮。

香奈兒(Chanel)銀座店是全球最大的Chanel旗艦店,由外牆到室內裝飾,均由美國著名建築大師Pter Marino一手包辦。他於2001及2003年設計的英國及大阪Chanel店,都曾贏得建築設計大獎,2004年開幕的銀座店是他跟Chanel的第三次合作。這家店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其黑色玻璃外牆,將Chanel經典斜紋呢套裝的質感與幕牆融合,晚間的效果尤為迷人,建築師利用不銹鋼、液晶玻璃及一排排LED發光燈泡,變幻出Chanel特有的圖案、布紋或者呈現通體透明的效果。這間旗艦店遠遠不止售賣產品那麼簡單,三樓的VIP室會讓人分泌大量腎上腺素,感受到奢華與尊寵的購物體驗;四層會定期舉行音樂會;頂樓則是與法國米其林大廚Alain Ducasse合作的Beige Tokyo餐廳,這也是有史以來高級時尚品牌首次與美食界合作的創舉,“Beige(杏色)” 這一Chanel經典色被用來命名餐廳,員工制服由Karl Lagerfeld親自設計,黑白雙色,與Chanel的風格十分契合,就連洗手間的洗手皂都是絕對的Chanel—CoCo香水皂,更有餐後印有雙C logo的巧克力,無時無刻不在表現Chanel的品牌文化。
愛馬仕(Hermés)在地盤極為擁擠的銀座也佔有一襲之地。銀座店曾幾經改裝,後來邀請了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時設計法國龐必度文化中心的義大利建築家Renzo Piano重新設計,採用了玻璃磚作為建築表面,人們在非常狹隘的地段,看到瘦長的建築,對設計者與觀者而言是一項視覺上的挑戰。Piano從日本古代木結構的五重塔結構獲得啟示,使整個結構協調,他還與日本著名雕刻藝術家新宮晉合作,在Hermés的建築外部放置了新宮晉的雕塑作品,將建築、商業和藝術融為一體。愛馬仕銀座店開店當天,一大早就有數百名女性為主的消費者排隊等候,這股熱潮持續了將近一個星期左右,那時愛馬仕在日本的銷售額達到三百多億日元。
銀座是高級時尚品牌首先進駐的區域,街道上旗艦旗艦店林立,Bvlgari、Burberry、Cartier、Chanel、Christian Dior、Hermés、Louis Vuitton、Tiffany等在銀座都有自己的大樓。除品牌店外,在以銀座大街為中心的方圓1公里的地區內,雲集了日本乃至世界頂級的百貨公司,這裡也因為之前品牌搶購地盤的風潮愈演愈烈,而成為日本建築設計業大展拳腳的地方。
表參道被稱為日本的香榭麗舍大道,以原宿車站為起點,直通明治神宮及青山區一帶,是如今的東京潮流聚焦點。表參道旁的同潤會青山公寓,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便是小眾藝廊、特色旗艦店的集中地,充滿藝術設計氣息。自1999年Gucci入駐,到2002年Louis Vuitton旗艦店遷入,表參道逐漸變成名店落座新熱點。這與2002年5月同潤會青山公寓遷拆,改建成未來綠化新社區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之手,表參道的時尚設計感與高級時尚品牌旗艦店的調性更為契合。
從明治神宮前到青山通交叉口,兩邊排開Louis Vuitton、Yves Saint Laurent、Chanel、Tod's、Christian Dior、Gucci、Prada等等時尚旗艦店。每間都由這些著名品牌與知名建築設計公司聯合打造,比如Louis Vuitton和青木淳聯合公司、Prada與Herzog&de Meuron設計公司、Tod's和伊東豐雄、Christian Dior與SANAA的合作等等,無一例外地都成為耀眼的地標建築。

Prada表參道店於2003年6月開幕。這是Prada的第二間Epicenter旗艦店。設計理念源自於剔透的水晶,由數以百計的菱形玻璃框格構成幕牆,還在室內設計的細節上運用了高科技。建築公司Herzog & de Meuron成功地設計出突破傳統概念的特色建築。整體設計上強調了垂直空間的層次感,店內的一部分特意不做任何修飾,營造出仿佛置身於歐洲廣場的舒暢感。旗艦店的空間感十分強烈,利用全方位凹凸或平面玻璃的反射,產生虛幻卻透徹的特別視覺效果。更衣室的設計體現了對顧客的服務理念,走進去時,電腦會自動為顧客尋找合適的衣服尺寸及款式,然後讓你試穿,隨即更衣室自動變成半透明色,這樣的購物體驗具有革新性。

Dior表參道店則像歐日混血。這間旗艦店命名直接便是Dior Omotesando。

旗艦店由SANAA(Kazuyo Sejima與Ryue Nishizawa)設計,陳列分別由John Galliano、Hedi Slimane與Victoire de Castellane所設計的男女時尚與高級珠寶,再加上化妝品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Dior Homme區域的室內設計,以黑白兩色的極簡空間,結合光面金屬、鏡子與黑色石頭地板,承襲Hedi Slimane的風格。在大樓的頂部,坐落著Dior的象徵“Lucky Star”,這是Christian Dior先生最喜歡的幸運標誌,如今也閃爍在東京蒼穹下。 

而伊東豐雄為Tod's設計的旗艦店,被稱為「樹形商店」。這間店與周圍的建築地理環境十分融合,由水泥和玻璃鑄成的外表呈現出表參道大街上櫸木的抽象樹形。店內的設計尤其是試衣鏡和陳列櫃

也呼應了建築正面的尖銳幾何圖形。這一設計的出色之處在於,它完美地表達了Tod's作為天然材料使用品牌的形象。
表參道現時依然是時尚與建築共生的風向標,也不難預測六本木會是下一個類似的高地。自從2002年表參道箱形大樓落成及銀座旗艦店擴充後,Louis Vuitton在東京最受矚目的旗艦店就是六本木店。設計師青木淳與六本木的時尚icon村上隆共同發揮創意,櫥窗裏放置的巨型KaiKai KiKi大氣球,店內用來分隔區域的牆身裝置由30,000個玻璃圈、120,000金屬圈組成。這間店包括Bag Bar、 Shoe Salon 及Luggage Lounge,二樓是酷似保險箱的珠寶手錶區,每一個區域都有特別設計的櫃檯及座椅。

photo/ Chanel、Christian Dior、Hermés、Prada、LV、Tod’s
text/ 李星燁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