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這一代人所追尋的本土意識

這一代人所追尋的本土意識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18時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頂部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燒毀教堂頂部哥德式尖塔,其後部的木質閣樓屋頂亦完全坍塌,所幸內部石製的拱頂大部分無礙,保住教堂建築物的整體結構。這場驚天火,即刻受到法國和全世界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宣布將重建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22日止,即大火後七日,聖母院的修復工程已募得超過數億歐元的捐款,世界各地的建築及修復專家亦接受徵召,準備投入這場可能長達超過20年或更長時間的修復工作,修復期間原存於聖母院內的貴重受損藝術品將暫時存放於羅浮宮等待修復。

一場大火,燒出了世界對於珍貴文化資產及藝術品保存的擔憂,同時促使大量支持修復的捐款湧入,尤其在今日法國政府財政拮据,世界經濟景氣不振之時,如此的關注象徵著世界各國對於人類珍貴文化資產及藝術品保存的重視及觀念已逐漸普及。回頭省思這塊寶島台灣,擁有獨特文化意象之古蹟文物亦多,近年受世界潮流-建立屬於在地博物館及美術館,並由教育方式推廣及扎根的影響,在針對屬於在地特有的文化資產及藝術品的保存修復領域,逐漸受到社會大眾關注,各界亦陸續投入人力及資金,成立專門研究及培育人才的機構。

古蹟中的廟宇建築及裝飾藝術,無疑是近年台灣對於保存修復領域大力投資的項目,因為廟宇除去一般人所熟知的儀式祭典與當地活動中心等傳統功能,其建築本體中的裝飾藝術其實承載著獨特累積的審美及歷史經驗,為文物產出的重要場域;因長年面對香煙灰燼或開放環境中的髒污沾染,廟宇構件的表面皆產生中高度不定的劣損傷害,許多彩繪、木雕、剪黏、交趾燒等作品,須進行立即性專業修復維護,以延續其風貌壽命。

廟宇中豐富多樣的裝飾藝術作品,其中又以門神,更是代表臺灣傳統彩繪最精煉之物件,製作精細耗時,是結合了宗教信仰及工藝的精華,除以彩繪表現外,目前也常見以雕刻、塑造、糊紙、版畫等不同媒材創作。彩繪類門神華麗莊重的色彩配置與多變的造型,是繪製者技藝與內涵的極致展現,更是台灣藝術的代表。

2017年初,TSJ修復團隊承接由台南市臺灣府城隍廟所籌辦的六扇門神(三組門神)修復工程,門神繪製主題分別為武將(秦叔寶)、武將(尉遲恭)、文官(簪花)、文官(加冠)、文官(三多)、文官(多福),為臺灣60~70年代臺南府城知名彩繪師潘麗水(1914~1995)所繪,由造型華美的鳳翅頭盔、繁複的服飾紋樣、精緻的裝飾細節,以及流暢的線條構成,獨具個人特色。目前臺灣各地廟宇中,此等距今超過40年之上乘門神作品已屬鳳毛麟角,文獻資料蒐集考證不易,團隊耗時兩年,直至2019年中才為臺灣府城隍廟珍貴的門神彩繪,以專業修復技術保留下歷史見證。

今年是TSJ藝術修復工事成立的第七年,回顧自歐陸旅居重返亞洲及台灣的這幾年,明顯感覺到旺盛的活力及變化,與歐洲相對穩定的氣定神閒有極大不同。看著城市不斷被翻新,人們渴望速度和便利,所有的一切運轉到了極致、沒有邊界,舊有的古蹟及文化資產在瞬息萬變的時間恆流中倍速頹頃消失,最終被遺忘;但是今年一場巴黎聖母院大火,似乎延燒到幾千公里外的各大洲,燃起人們的關注、反思,重新確認自身定位,期待受到認同,亦容歷史記憶、在世界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如巴黎聖母院尊為人類共同文化瑰寶。

我更相信,本土意識和自我定位會是這一世代人們最終的追尋,而專業的修復正是完成這項回溯重要的方法,回溯時間及歷史的轉變,回溯文化的形成,同時讓人們看見過往的路上行走的痕跡,我們不須去刻意彰顯修復的專業和難度,它只需要被認同,透過更生活化的方式:策展、媒體、演說,做觀念的推廣。當人們需要過往經驗的指引,就會相信專業修復的力量,如同我們相信巴黎聖母院終將再起,帶人們看見真實,乘載智慧及手工的結晶延續到下個世代,我們該做的,是讓修復隱身融入生活中,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EXT  蔡舜任
PHOTO  Steven Kao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