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發行人來信|浮躁的世代需要靜心

發行人來信|浮躁的世代需要靜心

每天起床,打開手機,我們就馬上被外界的各種信息填滿,無論社交平台或是線上媒體,我們都被各式各樣的快速資訊餵得飽飽。要查任何知識、經典、歷史、文化、科技、心理⋯⋯,甚至如何上天下地偷龍轉鳳的荒謬技巧,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獲得。這樣的輕而易舉讓許多人都不禁產生自己是萬事通和無所不能的假象幻覺,加上目前各種信息來源都運用數據分析,進而餵養更多同溫層的信息,也讓很多人誤以為這些就是全世界的模樣。

這些科技帶來的便利,充斥簡短快速的信息量,的確讓這一代的人對於表面的任何事情瞭若指掌。雖然知識量增多了,但也讓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深入思考能力,因而使得許多有商業、政治或是更多其他企圖的人士,可以輕而易舉地對特定族群做集體洗腦和操控。美國總統選舉和臉書發生的一切事件,完全就是血淋淋的見證!

怎麼樣教育下一代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將會是每個家庭和整個社會需要去深思的重要課題。而另外一個令人擔憂的是現象是科技的便利,卻也造成了現代人的浮躁。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這是一個很根本的社會問題,也是人心治理的關鍵。對於每個人來說,能靜心,本身的潛能才得以發揮;不然,一切的才華反而將被浮躁不安束縛了每個人的發展。

科技讓我們認識了無限寬廣的世界,給予我們上幾代人從沒有過的豐富知識量,但是我們平時被種種情緒、思想和慾望所困擾著。現在科技的確帶來便利也增加更多誘惑來阻礙我們的專注力。一切講求速度、數據的世代,卻也培育出一群容易焦躁不安的現代人,我也曾經深受其害。

2013年的時候,我遇到人生一大瓶頸,被壓力和一些邪惡的人事物侵蝕著我的心靈,我渴望讓自己當時殘缺不堪的心靈被淨化,迫切遠離負能量。在一位我很尊敬的長輩推薦下,我下定決心去完成12天11夜的禁語10日完全與世隔絕,不用手機,只和自己相處的「內觀Vipassana」課程。他告訴我內觀的訓練,是透過對於身心於靜坐、呼吸、冷熱、疼痛、麻木乃至內在喜怒哀樂交錯紛亂的過程中,循序體會出有系統的觀察方法,鍛鍊出嚴實的心念密度;內觀並不是一種意念的對治,而是由此當下「因為善觀,取得抉擇」;而能自己決定「要不要隨此念,而繼續下去?」從掌握自己的某個「念」,遠離煩惱與苦,進而掌握自我身心乃至人生。因為人的很多念頭一旦發展到「情緒」已經產生變化,再來翻轉,大多是對治法。情緒已經是巨大的意念流,即使制止了表面的情緒,無數壓力或負面的意念,早已經大批進入意識和潛意識。在內觀的訓練,如同是在所有「意念」在還沒演化成「情緒」之前的「把關者」,整個過程最終是讓自己主宰自我的念想,或至少某些關鍵時刻的意念乃至抉擇。

為什麼在這些主流領域裡,正念冥想能夠這麼廣泛地被接受和推崇呢?如果你學了這門課,你就會知道,這是因為正念在實現去宗教化之後,它所擁有的普世的價值觀,正在被重新發現。有位極有智慧的前輩就告訴我:「內觀這種正念練習,是有關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一種方法。你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東西,而只需要依靠你自己。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實驗室,透過練習,你能夠提升專注力,激發內在的潛能,並且找到和壓力相處的方式。」

在這個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的課程中,自我消離的這10天,每天學習用平等心來如實觀察心的實相、體驗無常,進而淨化潛意識中的負面情緒。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發現的智慧正法,其實非常符合現代身心靈科學。沒有宗教儀式,也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衝突,所以很多外國人都前來共修。本來以為來學專注力,卻得到洗滌心靈的雙重禮物。如果時間允許,這是值得送給自己的一個身心靈假期。我身邊很多企業家朋友,隔一段時間都會去世界各地不同地方參加這個沒有宗教色彩的內觀中心課程,也是這群日理萬機的人獲得心靈洗滌的方式。

在這浮躁的世界裡,我們很難靜下心來感受世界帶給我們的每個驚喜和喜悅。太多打著新聞自由的羶色腥媒體充斥在台灣的社會,太多政治算計和對立仇恨的負能量流竄在我們生活中和網路世界裡。從成年人到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甚至尚未成年的下一代,都已經被慢慢地侵蝕了清澈的心靈。大家變得浮躁不安、欲求不滿,不同意見者,不再異中求同,而是在對立面各種有形無形的暴力相對。人們不斷抱怨表達不滿,卻很少人提出正面的解決方案。

浮躁的一代,加上獨立思考能力變弱,也成了有心利用的政客們的傀儡,我真的非常擔憂下一代,卻也無奈能力有限,只好退而求其次,以身作則從慈善志業開始著手來傳遞正能量,希望可以影響未來有影響力的一代,做更多正面影響社會的善念。希望,對於被洗腦成了充滿對立仇恨的這片土地,我們可以除了無聲的抗議之外,至少也可以做一些正面的貢獻,讓人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豐富和為社會付出可以帶來未來的希望,而不是政客為了自身利益所描述的烏托邦。

我記得曾經看到一張照片讓我震撼不已,照片中是幾個生活條件相當貧困的非洲小孩,他們拿著拖鞋假裝在打手機,全部小孩笑成一團,那種天真無邪的自然開心模樣深深吸引了我也感染了我。這些孩子在極其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仍可以感受到常人難以感受到的幸福和喜樂,相對於擁有財富住在現代化城市的人們,在熙熙攘攘中盲目地忙碌著,為了生存而忘了生活,擁有很多卻想要更多,內心如同有個黑洞,不停地填補欲求卻從不滿足。這兩組人,誰富足?誰貧窮?誰痛苦?誰幸福?如果你以物質和心靈來作為衡量標準,必有不同答案。因為,幸福本身不是由你獲得多少而決定,而是決定於你感受到了多少。

靜下心來,好好去感恩你已經擁有的一切,好好去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你必然會發現,你有太多潛力尚未被自己開發過!

發行人Kevin李冠毅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