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李德立 逐夢電影

李德立 逐夢電影

焉知娛樂執行長 李德立

曾經失之交臂的電影夢,從未在李德立的心中消退。反而是在體會了種種人生之後,更加確認對於電影的理想與熱愛。他說無論什麼樣的人生都是一種歷練,而電影雖為虛構,上演的卻是真實的情感,從商業社會走入電影藝術之中,生活的百般滋味都化為藝術豐厚的底韻,而實踐電影夢想的熱情則變得愈加清晰,引他踏實築夢。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但是,實踐夢想真有所謂最好的時機嗎?邁群集團執行長李德立從小著迷於電影魅力,大學時考進了美國知名的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幾乎就要踏入電影領域,實踐孩童時期便存有的夢想,然而當時在尊重家人期許的前提下,最終擱下了紐約的電影夢,轉念商業科系。

失之交臂的年少電影夢

電影如人生,峰迴路轉,難以預期。年輕時曾經失之交臂的電影夢,從未被遺忘。李德立接下了家族企業,致力經營,十年過去,豐碩的成果不負家中長輩栽培,也回報了家人的期望,對於沈寂已久的夢想,如今更有能力去實現,於是,在將家族企業經營到一個段落後,他另外成立電影公司,重啟年少時的電影理想。

人生兜轉了一圈,再回到電影,李德立熱情未減,卻有了不同的切入角度。他表示,「如果當時念了紐約大學,也許就朝導演方向發展了,藝術性較高。」如今則是從電影製片做起,將商業上的才華用於拍出品質好的電影。「人生是一種磨練,我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行業,學習到每個行業不同的眉角、難處與挑戰。每個行業都有其精髓,這些歷練讓我學到許多,那些體驗如今都成為做電影時豐富內涵的養分。拍戲不外乎是說故事,而這個故事由人演出、非常生活化,其實也就是我們每天所經營的人生。」

築夢踏實,製片工作從頭學起

一開始,李德立幾乎是從頭學起,製片工作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複雜與困難。「若用餐廳來比喻,導演是廚師,負責藝術的、創意的,而餐廳的總經理可以想像為製片,除了不煮菜之外,其他的全都要做,甚至是買菜。」要尋找、選處好劇本,或研發劇本,將一個概念發展到可以正式拍攝的腳本讓導演開拍,都是製片負責的工作;電影開拍後更得時時掌握進度、預算,確保不超支預算,且拍攝完成的電影品質如原先預期;電影完成後,更必須確保這部電影賣的掉,甚至連宣傳、發行等事務都必須涉入。李德力從執行製片開始,在電影拍攝期間每天都到現場on set,無論通告是凌晨六點或晚上,他都會跟著劇組確保拍攝順暢, 現在職位較高,不會到現場,而是處理較大的突發狀況。此外,他也拍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包含動作片、劇情片、喜劇片,甚至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電影,「有的製片公司只專注在一個領域,但我喜歡多方嘗試,做一個製片不外乎是各種類型都要做得出來。」

然而電影製片不僅是商業面的管理,也必須涉獵藝術相關知識。「唸書時我喜歡寫東西,大學時期嘗試許多文字創作,如creative writing、free style writing等,這些在頭十年的商業社會裡是用不到的,但投入電影後發現,過去曾經接觸過的創作、藝術,如今都有意義了。」

虛構的電影卻引動最真切的情感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帶我去看保羅.紐曼與勞勃瑞福合演的西部牛仔片 《虎豹小霸王》,當下我就清楚知道我很喜歡電影。」他表示,電影都是虛構的故事,是無中生有拍出來的,但是當它在大螢幕上播放時,觀眾會跟著感動、感受、共鳴,這就是電影最令人無法抗拒的地方。「我看電影時是喜怒哀樂都表達出來的,當下會很投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太太也非常愛電影,她常會聽我談許多電影的事,並分享她的看法,我們兩人都能彼此學習到不同的角度。不忙的時候幾乎每個禮拜固定都會去看電影,無論大製作或小成本,各種類型都看。」如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全面啟動》(inception)、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的《美國黑幫》、《黑雨》,以及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執導的《經典老爺車》等,都是李德立很欣賞的電影,他觀察到由於好萊塢市場大,因此電影工作者有許多發展機會,同一位演員能有機會嘗試反派、好人、喜劇、歌舞片等,不易被定型,好萊塢除了有布萊德.彼特之類的A咖明星,更擁有許多所謂A級的演員,如克林.依斯威特就從A級的演員晉升為A級的導演,大明星威爾.史密斯也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

「 像《全面啟動》那樣的電影,我應該做不了,但是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會想嘗試,我們不見得需要預算這麼大的片,反而像《經典老爺車》這樣的電影,預算沒那麼大,但能深入談論人性、朋友之間,這種戲我們可以做得來。」強調投身電影製片是興趣,因為抱持著熱情,期許能做出品質好的電影,而非僅是投資。「製片是很棒的工作,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它有許多挑戰,有時候像地獄一樣,但也帶來很多樂趣,要做電影一定要有熱情。」他回憶一開始曾試圖將商業模式代入,掉入了商業迷思,勾勒一年要拍幾部戲、多久要推出新作品等藍圖,慢慢才發現不能只顧商業考量。「電影的本質是藝術,不像可口可樂,不能用一年要有多少產量那樣思考,它需要時間去發展,無法說現在劇本不好,那就改、三個月生出一個新的,在好萊塢,一部電影從概念到拍攝可能準備了十幾二十年,不是那段時間裡都在準備那部戲,而是其中會做一些別的事情。」若僅從商業角度來思考,承諾股東一年固定拍三部、五部,但沒有好劇本時,便可能會濫竽充數,加上董事會議、財報、季報等,反而增添不必要的壓力。「那不是我投身電影的本意,我不是要衝數量,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做品質好的電影。」 因此在「得藝國際媒體」之後,他於2006年另外創立了「焉知娛樂」,回到投身電影的初衷,得以好好地發展每部戲。

與佛瑞斯特.惠特克相遇相知

電影需要時間醞釀,並非一己之力便能掌控,從劇本、導演到演員都需要花費心力討論、溝通,讓對方願意投入時間合作,「焉知娛樂」的首部電影《黃石任務》從劇本開始發展到可以開拍便花了六年時間。「到最後你會發現仍然是人與人的問題,找到對的人才是重點,我可以找很棒的導演,但理念差距太大時,很難做出有共鳴的作品。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你不能勉強,不能讓對方違背自己的心意。理念、想法需要充分溝通,很多時候我也會被導演說服,並從中學到許多,就像李安的製作人也是跟他一路成長。」目前他與美國導演佛瑞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合作,佛瑞斯特過去曾以《最後的蘇格蘭王》拿下奧斯卡金像獎,後來演而優則導。兩人因為要共同製作一部片而認識,兩人談了許多也很談得來,因而成了好朋友,演技精湛的佛瑞斯特讓他為之震撼,「他真的是個戲精,我記得在排練劇本時,整個人被他帶入劇本中,像是被鎮住一樣,讓我都忘了我應該接的台詞。他現在是我的合夥人, 我對商業面專長,他則是對於藝術面專長,這樣的結合很完整。」兩人著手發展許多部片,從劇本開始嚴謹討論、發展,目前手上已經有12部片正在進行中,期間也受到世界經濟局勢影響,不過李德立觀察自2008年的金融風暴至今,經濟已開始回穩,「其中有幾部戲已經發展到很接近綠燈的狀態,差不多人事物都到位、可以拍了。」

因為熱愛而投入電影,儘管李德立低調表示製片工作僅是興趣,人生還是需要其他的工作,就如同集郵,喜歡的人熱在其中,旁人卻不見得會注意到。然而,電影夢的實踐對他而言卻非遊戲,而是從各個環節謹慎的考量,為成真的夢想展露最迷人的光芒。●○

Photo/鄧明昌  圖片提供/焉知娛樂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