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大隱開發創辦人張裕能 壯美在人間

大隱開發創辦人張裕能 壯美在人間

張裕能是建築圈赫赫有名的美感行家,他所操盤的建案能夠屢獲國際肯定,除了一步一腳印的堅實工法,深厚的美學素養更是風格獨具的關鍵。他不僅善於閱讀與玩味藝術,可以藉著美感遣懷,更從美感的崇高中,激發出真實的信仰,將追求卓越銘刻在心上。

藏家手筆

「最好的藝術家,不一定會變成大師,『大師』是一個說法,要很多人認定,實際上有沒有那麼好,很難說。我是很主觀的去認定最好,比如江賢二,我認為他是在廖繼春之後,台灣土生土長最好的藝術家。」拜訪張裕能這天早上,他正在聆聽鍾愛的已故大提琴奇才羅斯托波維契青年時期所詮釋的作品,張裕能在建築圈是出了名的雅好藝術,今年他兩度獨家贊助芭蕾舞天后西薇姬蘭來台演出,除了因為覺得「台灣是現代舞重鎮,西薇姬蘭怎可沒來過」,也因為他自己就是天后粉絲,今年他在東京與台北一共看了三次西薇姬蘭演出。此外,張裕能也是知名藏家,他為了與公眾分享精采的藏品,甚至成立了私人美術館「小美術館」,台灣畫家江賢二珍貴的早期畫作與奠定風格的《比西里岸之夢》系列都能於小美術館一窺究竟。

剛剛落幕的2014年台北藝博會,會中最受矚目的雕塑作品,被譽為亨利摩爾接班人的英國當代雕塑大師東尼克雷格的《山》也是由張裕能收購,「我知道Tony Cragg很不錯,作品中的速度感與不確定,都反映了當代性,但老實說我不算是他的迷,買下來是因為我想把這件作品留在台灣,最愛的東西是買不到的,比如羅斯科(Mark Rothko)的畫和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雕塑。」買下藝術品只是為台灣留住一件傑作,張裕能對於藝術品自有一套高低次序的判斷,真正的夢幻逸品即便買不到,也成為激勵自己追求卓越的美麗懸念。

羅斯科和賈克梅第是殿堂級的當代藝術巨擘,作品精神性極強,說他們定義了各自領域的當代性也不為過,心儀如此前無古人的開創型天才,張裕能自己在建築本業上的表現亦不遑多讓。從代銷起家,他別出心裁地以文學、哲思來表現豪宅的質地;成立建設公司後,他更進一步,先以踏實、細膩的工法蓋好房子,再用節制而精準的文字命名建案,沒有過多贅述與宣傳,人走進屋內卻能驚覺房子本身便是藝術品,當山河之美映入眼簾,言語或包裝確實都顯得多餘。肇因對美感的深厚素養,張裕能成立自有建設公司後,就以打造「藝術建築」馳名於業界,十餘年來獲得無數國際媒體肯定。

藝術建築

2008年由他操盤的北京建案「當代MOMA」連續獲得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Time》雜誌評選為中國新10大建築奇觀、世界10大建築;2008年以後,他陸續在紅樹林水岸邊,打造了七座猶如巨型藝術品的豪宅,其中「海納川」在2011年獲得全球最具權威、瀏覽量最大的建築網站ArchDaily評列為「精選世界豪宅」,這是唯一被報導的台灣豪宅,今年四月他位於「藍海」建案38F的寓所也被華爾街日報英文版評選為「世界頂尖風景」之一。

今年最新推出的百坪住宅建案「豐盈海」同樣有著無懈可擊的設計用心,從外觀到公設空間、室內設計,邀得黃永洪、陳瑞憲與杜文正等三位台灣重量級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分別操刀,單是建築外觀大量運用的數位建築技巧,就很值得同業借鏡。黃永洪以不同角度的圓弧形玻璃構築出一片數位畫布,高達28層的大樓立面,因映照出紅樹林國際灣迷人的水相與天光雲影,在壯闊之中更添靈秀之氣;陳瑞憲打造的大片書牆、泳池上的茶室、可以凝望山景的溫泉公設再再流露出文人涵養;杜文正則是創造了27米奢華海景大面寬客廳,與18米無柱式流暢空間,讓落地窗外的180度大環景山水盡攬於眼前,達觀山水在此不是一個形容,而將是住戶們生活的場域。
 
浸淫幸福

好的房子正如好的藝術品,可以散發出一種雋永,美感與質感都經得起時間與喜新厭舊的人性考驗,許多張裕能的客戶日後都成為忠實的老主顧,不僅自己買,也推薦親友買,「建築是應用藝術,一定要考慮到使用者,除了當代的美感,也要包含了幸福在裡面。我覺得自己是先下伏筆,我蓋的房子是為客戶預作準備,他們住進去了,會不斷發現建築的優點,然後在這個場域裡找到屬於他們的幸福。」提到「幸福」兩個字,張裕能剛毅的臉上浮現了微笑,不無自豪地表示,因為住在自家建案「藍海」裡,客戶就是鄰居,很多建設公司董事長害怕遇到客戶,但他卻愛和鄰居聊天,「我很在乎大家住了以後,是否開心。」

住進一棟好房子,可以讓人得到幸福,張裕能說,建築除了物理,還應該考慮到精神性,他強調,「好的建築必須安頓人的身心靈。」能以詩意語言,精準說出獨到的生活見解,是否因為努力鍛鍊品味所致?「美感不是靠鍛鍊,而是enjoy!」他莞爾一笑,分享藝術如何滋養著他的生活。採訪前的周末,他有一場短暫的東京行,是為了聆賞難得一見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版本,這是東京交響樂團成立50周年的特別演出,主舞台中央有交響樂團,兩側是共約兩百人的合唱團;最前方的舞台則是由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大約50-60位舞者擔綱舞蹈演出,而那一晚的樂團指揮則是享譽國際的祖賓梅塔。

除了編制空前龐大的音樂表演,張裕能還造訪了知名壽司店、咖啡店,甚至也抽空看了浮世繪葛飾派創始人葛飾北摘的畫展,「除了很愛欣賞他們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過程之外,我也常常在這些過程裡想起歷史、藝術史的一些發展。」談起生活美學,張裕能聊得格外盡興,怕記者不了解,還起身示範頂尖咖啡職人們如何以精準的姿勢手沖咖啡;偶爾也支著頭沉思,聊著日本人特殊的復古情節,例如在音樂上偏愛古典的貝多芬、在平面繪畫上因為浮世繪的淵源,而在全世界關注當代藝術的此時,依舊喜歡探討印象派……等等,精緻的感官享受,在他身上不只是有趣的逸樂,彷彿也能形成某種知識系譜。

信仰卓越

「其實藝術不是只有美而已,還來自作者一生的淬鍊與修為。」除了逸樂、知識,張裕能玩味藝術,還有第三種向度,視藝術為人生的修練。「作品重要,藝術家本身也很重要,真實的人生是活在八卦裡,活在掙扎裡,但經歷過掙扎是一回事,能不能在掙扎後淬鍊出藝術品,又是另一回事。」他所欣賞的藝術家們,人生歷練的精彩,往往不下於作品。羅斯托波維奇在冷戰時期挺身為蘇聯異議人士仗義執言,而被迫流亡海外多年;芭蕾天后西薇姬蘭24歲就離開眾人艷羨的舞蹈殿堂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寧可不斷與風格迴異的編舞家合作,以冒險來抵擋安逸,將肢體逼到極限只為了不使舞蹈的靈魂腐化;江賢二年輕時前往歐美,追尋理想中的藝術境界,整個紐約都在流行普普藝術,但才華早被認可的他依舊苦苦鍛鍊著抽象繪畫,沒想到晚年回台定居後,半生異鄉歷練的心情與故鄉風土助他一舉突破,以繽紛如夢的色彩揮灑出生命的深度,每幅畫都像是歌頌著生命力的靈性花園。

張裕能欣賞藝術,也反覆閱讀藝術家的身世,有時是為了見賢思齊,但更多時候是基於一種惺惺相惜,不是欣羨於他們成功後多麼受人推崇,而是感動於藝術家往往心中深藏一份只有自己明白的追求,願意傾盡一生來活出那崇高的品質。張裕能當然也有自己的追求,他說年輕時努力學習業界最高典範,如今將屆耳順之年,累積數十年歷練與遠見,足以令他引領潮流,「我所追求的,就是世界第一!」張裕能堅定地說著,那不是一個夢想,而是他的信仰!

Photo/張嘉興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