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宏 愛江山也愛美人
他是繼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之後法國最年輕的總統,他的理性主張擊敗了民粹取向的對手,他更展現了為愛無所畏懼的浪漫精神……
巴黎時間5月7日深夜,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果終於揭曉,代表新政黨「前進!」(En Marche!,簡稱EM!)的埃曼紐耶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擊敗「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簡稱FN)候選人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當選第25任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在國際社會經歷英國脫歐和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兩大衝擊之後,馬克宏的勝利猶如對狹隘民族主義與反全球化運動的強烈反撲,更展現了法國人民的高度政治智慧與民主素養。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社論甚至表示,倘若馬克宏輸給勒龐,極可能為歐洲帶來災難性後果。不過,這位年僅39歲的政治新星與領導人即將面對的絕非康莊坦途,而是接二連三的艱難考驗;他能否帶領法國走出目前的渾沌,並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攜手共同捍衛歐盟,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完備的菁英養成
1977年次的馬克宏出生於法國北部古城亞眠(Amiens),父親是皮卡第大學(University of Picardy)的神經學教授,母親為醫生,底下尚有一弟一妹。他的少年時期泰半在亞眠度過,直到中學最後一年才被雙親送往巴黎,就讀明星學校亨利四世中學(Lycée Henri-IV),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會考,進入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X)攻讀哲學。大約1999年前後,馬克宏曾擔任法國當代哲學大師保羅‧利科(Paul Ricoeur)的助理,處理一些書稿整理與文字編輯之類的雜事,時間雖不算長,卻深受大師論述所影響─尤其是寬容面對難民的主張。之後,馬克宏取得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的學位,又於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接受高階公務員培訓。
2004年結訓離開校園,馬克宏隨即被法國財政總監察署(Inspection générale des finances,簡稱IGF)延攬─該機構只招收國家行政學院最優秀的畢業生。大多數人或許會捧著IGF的「金飯碗」安逸度日,但這不是馬克宏想要的人生。2008年,他支付政府五萬歐元違約金,轉任首屈一指的投資銀行羅斯柴爾德暨席埃銀行(Rothschild & Cie Banque);期間,他促成了許多大型併購案,譬如源訊(Atos)收購西門子(Siemens)的IT服務部門、雀巢(Nestlé)收購輝瑞(Pfizer)的嬰兒奶粉等等,後者的金額高達90億歐元,也為30歲出頭的馬克宏賺進上百萬歐元佣金,同業盛讚他為「金融界的莫札特(Mozart)」。據估計,他於2009至2013年間的總收入約為280萬歐元,年紀輕輕已坐擁上億台幣身家。
轉戰政壇一鳴驚人
馬克宏從金融界轉戰政壇,最主要是受到前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的賞識與提拔,兩人早在2006年便相識。歐蘭德當選第24任總統後,聘請馬克宏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2014年更拔擢他為經濟部長。任內,馬克宏推行新勞工法─解除每星期35小時的工時限制,勞工到職的第一天即可享有帶薪假期;另一方面,他也因削減退休金與社會福利,招致不少左派人士的批評。對任何一個沒有深厚政界資歷的年輕人而言,這般一步登天的升遷已是千載難逢機遇,但馬克宏的雄心遠不止於此;2016年4月,未經歷過任何選戰洗禮的他,竟表達自己希望參選總統的願望,想當然爾,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縮寫為PS)內部並不支持。於是他辭去職務,籌組新政黨「前進!」,正式宣布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與競選。同時,他出版了介紹自己政見的宣傳書籍《革命》(Révolution),甫上市即擠身暢銷書之列,聲望和民調也跟著水漲船高。
馬克宏稱自己的政治主張「非左非右」。他支持歐盟,信奉自由貿易,對難民抱持開放的態度,團隊則為他努力營造出「革新」的形象─支持者甚至視他為「法國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有了人和還需要天時地利。法國傳統兩大政黨,中間偏左的社會黨與中間偏右的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縮寫為LR),推出的候選人皆不受選民青睞,於首輪投票便雙雙敗北,選戰演變成馬克宏與瑪琳娜‧勒龐的對決,或者說,中間路線與極右翼的對決。稍微解釋一下法國的總統選舉制度。根據法國憲法第七條,任期五年的總統以兩輪投票選出。第一輪投票中若無候選人獲得絕大多數票(含空白票和無效票),兩周後就在票數最多的兩名候選人之間進行第二輪投票,稱為兩輪投票制,屬絕對多數制度的一種。由於勒龐令法國社會的中左翼選民深感不安,馬克宏的人氣進一步飆升,最終贏得總統大位入主愛莉絲宮(Palais de l’Elysée)。
可惜,馬克宏的勝選並不意味真正的勝利。事實上,此次選舉的棄權率為25.3%,若加上空白票和廢票,未表態選民比例高達32%。反觀投票給馬克宏的選民中,有33%的理由是「想改變現狀」,16%贊同其政綱與能力,8%喜歡他的個性,43%是因為「不想讓勒龐當選」才投票給他;所以,他的當務之急是爭取議會多數黨的支持,施政時才不會左支右絀或遭遇阻力。可以預見的是,內政方面馬克宏將採取中庸路線,不會像歐蘭德那樣遷就工會、徵收高額的富豪稅,也不會施行薩科吉(Nicolas Sarkozy)的保守主義路線,而是盡可能左右平衡。對國際社會來說,馬克宏的當選,代表非民粹主義的訴求還是能夠獲得認同;正如CNN的評論:「馬克宏在首輪投票中的勝利,為西方的中間派政客找到了一條既受歡迎、又能保持自身觀點的道路。」這一點,值得台灣民眾深刻省思。
年齡不是問題
自從選戰一開打,馬克宏的妻子布麗姬特(Brigitte Marie-Claude Macron)就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兩人年齡的差距更一度占據國外各大報頭條。德國報紙的標題稍微含蓄:「她比他大24歲!這樣的婚姻怎麼維持?」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用了「美洲獅」這個詞彙:「美洲獅要進愛麗絲宮了?」在英文中,「cougar美洲獅」被用來比喻喜歡「小鮮肉」的年長女性,為一貶抑詞。比較八卦煽情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刊登學校戲劇表演結束後,15歲的小馬克宏親吻老師布麗姬特臉頰的照片,標題為「世紀之戀」。報上的另一篇文章則諷刺馬克宏是「媽寶」,稱布麗姬特為「更年期芭比」,竭盡挖苦之能事。多情的義大利人一點也不覺得年齡是戀人的障礙,主要大報《新聞報》(La Stampa)的頭條:「布麗姬特和埃曼紐耶爾是一對伴侶,就這麼簡單。」
眾所皆知,法國社會風氣向來自由開放;即便如此,這對不尋常的夫婦亦引發了激烈且具啟發性的辯論,話題涉及性別歧視、年齡歧視、男子氣概、現代婚姻、政治表演等等。不過,大多數法國人只是聳聳肩,然後以平常心看待;他們覺得炒作年齡話題不僅大驚小怪,還有嚴重的歧視嫌疑。法國著名的諷刺性政治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曾發表一幅布麗姬懷孕的漫畫,一旁的文字說明寫著:「他將展示奇蹟!」引發大眾一致撻伐。儘管《查理週刊》對所有政治人物一視同仁皆「下重手」,後來依然不敵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而道歉。布麗姬特自己則毫不介意,她曾自嘲:「他(指夫婿馬克宏)非得在2017年參選不可,否則等到2022年,我的臉蛋就會變成他的問題。」單是這句話,已顯現了第一夫人的智慧與胸襟。
知名法國女性主義者娜塔莎‧亨利(Natacha Henry)向《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透露了一段親身經歷。她說,馬克宏於2014年被任命為經濟部長時,她恰巧在法國某鄉村的一間髮廊裡,周圍女性顧客聽聞此一人事命令均拍手叫好,原因正是他的太太比他大24歲,而她們對老男人找嫩模、年輕女演員當情人反感至極。娜塔莎‧亨利認為,布麗姬特的年齡已屬「女權主義的範疇」;也有人表示,馬克宏打破了權勢男人用年輕女性「妝點」自己的模式;更有人說,馬克宏的戀情與婚姻,是對法國過去那些極度大男人化政客的一種矯正,他示範的是一種平等主義的婚姻。當然,也不乏嘲笑他的人,說他受制於母親般的人物,甚至暗示他是男同志,為掩蓋自身性取向才結婚─這項指控已遭到他的公開否認。在最後一場競選辯論中,對手瑪琳娜‧勒龐亦忍不住挖苦他的婚姻:「看得出來,你是想跟我玩那套老師和學生的遊戲,但這真不是我的『菜』。」結果,這番冷嘲熱諷的言論招致大眾的強烈反感。幾乎所有於街頭接受採訪的女性選民表明,正因為馬克宏的婚姻打破常規,她們才對他更感興趣。
相濡以沫的知交愛侶
布麗姬特本姓托涅(Trogneux),1953年出生於亞眠,是六個孩子中的老么,父親經營家傳五代的巧克力店Jean Trogneux,目前已交由她的外甥接管。21歲那年,布麗姬特嫁給從事銀行業的第一任丈夫安德烈‧奧齊埃(André Auzière),兩人育有三名子女。1980年代,她於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教授文學,1990年代回到家鄉亞眠,在天佑高中(Lycée la Providence)擔任法文和拉丁文老師,馬克宏是她文學課與戲劇課的學生。兩人初識時馬克宏才15歲,但思想早熟的他對老師一見鍾情,成日魂不守舍。大家都以為,小馬克宏愛上了同班同學洛朗絲‧奧齊埃(Laurence Auzière);殊不知,他傾慕的對象竟是洛朗絲的母親布麗姬特。發現真相後,老馬克宏夫婦迅速將兒子轉往巴黎的學校,並要求老師遠離孩子,直到他年滿18歲,布麗姬特回答:「我無法許下任何承諾。」日後接受採訪時,她回憶道:「我徹底拜倒在這個小男孩的智力之下。」
馬克宏曾講過這樣一段話:「愛情往往是隱晦而暗藏的,在真正現身之前,經常被人錯誤理解。」雖分隔兩地,卻未澆熄他對布麗姬特的滿腔愛戀,反而情根深重。17歲那年,馬克宏對布麗姬特說,有朝一日他一定會娶她;2007年,他的承諾兌現了;洛朗絲‧奧齊埃從同班同學變成他的繼女,另一位繼女、32歲的蒂費娜‧奧齊埃(Tiphaine Auzière)成為他競選團隊的律師。巴黎時間5月14日,馬克宏宣誓就任法國總統,牽著愛妻的手正式入主愛麗絲宮。他已經宣布,第一夫人將為公眾服務─又一打破常規之舉,「她會存在著,那裡(指愛麗絲宮)會有她的聲音、她的觀點,她會一如既往地在我身邊,但她也會有公開的角色。這將是一個無酬職位,但她可塑造職位的形象。」其實,當丈夫接掌經濟部後,布麗姬特便辭去教職,成為他最信賴的顧問,因為她總是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真相。馬克宏夫婦以行動詮釋法式浪漫,他們不畏世俗眼光,勇敢追求幸福與夢想;或許,這才是人民投射在選票中的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