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治德 以誠傳業 以愛傳家 Devotion & Integrity
在「台灣影城大亨」廖治德的身上,縮影了台灣第一代白手起家企業家的誠勤身影,讓他在台灣電影界與商界雙雙贏得敬重。除了以誠傳業之外,他與夫人極度重視家庭價值,除了拼搏事業,他們更堅持以愛傳家,與子女同心一體的創造出一個令人豔羨的家庭事業雙贏的「幸福成功共同體」。
一頭銀白色的頭髮,在燈光下閃耀著一種低調卻又難以隱藏的光芒,正如廖治德,這個一手創立目前全台十家(規劃中有四家)秀泰影城、蝴蝶谷度假村等企業,並曾經先後擔任過台北縣、高雄市、台北市戲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共達八年的「台灣影城大亨」一樣,始終保持著一貫低調謙遜、幽默暖誠的行事待人質地。
一生懸命
在廖治德的身上,其實縮影了台灣第一代白手起家企業家的誠勤身影。豐富的資歷與累積的名望,讓他在台灣電影界與商界雙雙贏得敬重。在商場上,人人尊稱一聲「廖董」的他,可以說見證了台灣電影整個發展的歷史,同時更參與創造了不少的典範。而在這背後,對於電影「一生懸命」的熱愛與態度,正是支撐他走過三起三落的事業歷程,最終隨著時代的變遷,將原本的單一戲院發展到影城育樂事業,如今又更進一步邁向開發領域的嶄新高廣格局。
即使是現在,和廖治德聊起電影時,你仍然可以清楚的在他的眼中看見無比閃亮的熱情光彩。當年那個穿梭在鄉下戲院外,跟著畫看板、播影片,然後找機會溜進戲院,以一種彷彿朝聖般的心情望向神奇銀幕的小孩,其實始終沒有離開。所以當我問起「到現在談起影城事業,還這麼有衝力、活力的源頭動力是什麼?」時,一頭銀髮的廖治德微笑著只給了我一句非常簡單卻無比清楚,更具備無比力量的答案:「我從年輕就踏入電影這個行業,一直到現在,電影,是我的生命!」
他隨口說出的,就是一篇精采無比的台灣電影發展史:從最初始日本片風行、台語片剛起步,廖治德的第一家戲院板橋萬國戲院初登場,當時並存的還有新世界(即現在的國賓戲院)、龍山寺的大觀戲院、延平北路的大光明戲院、萬華戲院。「當時我每天坐公路局到台北排片,晚上就睡在後台。自己畫宣傳海報、自己騎三輪車,拿著廣播器出去沿路宣傳廣告,忙得時候連掃地掃廁所都做。」那時,是電影票一張五塊、三塊的時代…….。而後台語片盛行、劉家昌清新愛情片勝出,再到歷經電視機問世、包青天大紅、布袋戲風潮(廖治德形容,當時「下午一點,史豔文一出來,街道上好像空襲警報一樣空無一人」)、盜版錄影帶、有線電視台等等的巨大衝擊。直到現在「轉型後以頂級聲光與六星級服務為訴求的電影院,再度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休閒育樂」。
這一條路,廖治德見證更親身經歷著。儘管有起有落、有苦有甘,而他仍未厭倦。談到未來的人生大夢,他說:「我的退休夢想,就是大概跟兒子拿個一兩千萬,買一台車、一個數位放映機,然後我要到各個偏遠地區山地部落去放電影給大家看!」說到這裡,廖治德的臉笑開了,一頭銀髮彷彿都在跳舞,他說:「這個真的很快樂啦!」那表情、那語氣,令人為之動容。

以誠傳業
用這樣的態度看待電影、經營影城事業,廖治德今天的成功當然絕非僥倖。更何況,他還有屬於自己的珍貴價值心法,比如說「以誠傳業」。
在同行之中有人形容他「容易相處、不會大小眼,對董事長、工友都同樣態度,寧可自己吃虧」。他自己在被問及「事業成功的重要關鍵」時,也提到「我這一生,貴人很多,如意或者不如意的時候,周邊的朋友都會挺我。我常跟孩子說,要善待別人、要有誠信,不要去騙人家,自然而然你就會交到好的朋友。一旦有機會,別人會先想到你。然後如果你又專業、又認真,合作就會成。說真的,我是電影界奇葩,經過經濟衝擊與危機,但是我對朋友真、做生意誠,才能屹立不搖。」誠懇待人、誠信做事。這正是廖治德以言教,更以身教傳承事業的態度和價值。
目前在家族事業體中,扮演對外溝通、以及營運、開發、人才培訓等工作的大兒子Willy,在談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時,也說:「我覺得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影響就是價值觀。比如說:『對朋友真誠』、『做人不得志的時候要努力,得志的時候更要謙虛』、『要盡可能的幫助別人、善待他人』……。」而由康乃爾大學神經生物系畢業,原本打算當外科醫生,卻因不忍父親的過勞,在二十四歲時就返國,參與了包括欣欣晶華影城、日新旗艦店等大案的他,如今也在業界及朋友圈留下「真誠」、「大好人」的口碑。而他同時也和一般二代不太一樣的,自發性積極參與慈濟功德會,「我覺得證嚴法師是一個最好的人品典範,常常看她一整天行程又忙又亂,可是她行住坐臥、待人應對,都是一貫的誠和關愛。那是我很欽佩也對自己期許的部份,而我也在爸爸身上看到很多身體力行的相似身教。」
以愛傳家
無論是有形的企業格局,或是以勤立業、以誠待人的處世風骨,都讓廖治德為人所津津樂道、頌揚欽佩。然而除了這些外在的戰績名聲與榮耀之外,極度重視家庭價值、堅持以愛傳家,更是他在事業拼搏的同時,一生戮力深耕創造的人生重點。
拍照的這一天,先是廖治德的掌上明珠—獨自在演藝圈闖蕩發光的
Linda(廖語晴)先準時進棚梳化。近兩個小時之後,一起參與家族事業,於是也一起從早開始就被公司一連串會議行程卡住的媽媽詹明英、大兒子Willy(廖偉銘)、小兒子Clark(廖偉翔),匆匆忙忙的趕到。最後,因為公司行程剛剛回國的大家長廖治德,則由機場直接奔赴攝影棚,終於全家齊聚一堂。然後只見每一個人,儘管需要各自加速進行或梳化、或試衣、或訪談的工作,卻同時又極其緊密的相互關心著「餓不餓?」、「累不累?」、「一切都順利嗎?」……這些既家常,又真切流露著溫暖靠近的深刻關心和清楚強烈的支持力道。
事實上,從事業到家庭,廖治德與一家人始終是緊密靠近在一起的。
草創的拼搏階段,客家籍勤勉的夫人詹明英協助打理戲院裡點點滴滴的一切。而在Willy的成長記憶裡,也依然留存著「小學放學後和妹妹一起到戲院報到,媽媽在櫃檯爆米花、我們幫忙把大包裝的瓜子分裝程小包裝的工作」,這樣一段全家人緊密相依、互助支持的溫暖畫面。
即使是在極度重視小孩教育,而讓太太帶著Willy、Linda、Clark三個孩子到加拿大念書的十年時光,儘管當時台灣戲院正蓬勃發展,廖治德也沒有以打拼事業這個「正當」的理由忽略自己對於家庭的付出。他持續不間斷的過著每三個星期飛一次加拿大,陪他們三個星期後再飛回台灣的生活。「因為小孩的成長不僅需要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陪伴。」廖治德用一種既威嚴又感性的語調這麼說。而在後來與Willy的訪談中,他也提到這段對他來說顯然別具意義、深刻入心的過往:「我記得從國中到大學,那段時間爸爸固定飛來陪我們所累積的哩程數,甚至換到台北紐約的頭等艙機票呢!」
完整的愛與支持,就這樣充分的流動在這一家人的相處與互動裡。對於Willy、Linda和Clark來說,慈愛幽默的父親是他們共同的偶像;而嚴格卻又始終護衛付出的母親,則讓他們擁有最多的照顧與愛,也為他們建立最紮實的人生根基和美好的傳統價值觀。以愛豐盈的家,成為他們最無畏也最堅實的堡壘,奠基起一片溫暖無價的人生珍貴風景。
幸福成功共同體
時光流轉,隨著孩子們陸續完成學業,在未規劃卻自然形成的深緣牽繫之下,如今廖治德掌握整體事業的大舵,賢慧能幹的太太詹明英負責財務大任,兩個分別由康乃爾大學神經生物系與杜克大學電腦電機系畢業,同屬美國常春藤高材生的大兒子Willy和小兒子Clark,也依著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質與興趣喜好,在家族事業裡扮演著一外一內、互補分工的不同角色。唯一的掌上明珠Linda,雖然目前尚未進入家族事業體系,但她鍾愛的演藝工作,依然和以影城事業為主的全家人有著緊密的連結。
兩代家人一起打拼事業,自然有其優勢。比如說爸爸的經驗智慧與兒子的創新活力,能夠有最好的互補甚至相乘的結果。然而若是遇到了看法上的差異又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廖治德回答得開明:「就是開會討論。我提問,他們回答,如果能夠回答我,就表示他們真的思考周慮準備妥當了」。而Willy則坦承:「跟家人一起工作,好處是你可以完全相信這些人;壞處是會常常吵架」。「不過,我也漸漸的懂了,吵的過程,也是他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有了這個了解之後,我就也很釋懷,我會聽、會分辨,不會卡在心裡。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他進一步說到:「我發現很多二代不會跟家裡溝通。但是我也覺得,如果你今天跟父母處不好、溝通不了,其實代表你出去一樣很難溝人溝通相處。所以你一定要用各種方法去搞定他,因為和外人相比,他很可能是你最好搞定的對象。」一個智慧的眼神閃過眼中,Willy衷心的說。
無論如何,在愛的領航下,他們一起創造出這個家庭與事業雙贏的局面。如果用「幸福成功的共同體」來形容廖治德一家人,的確不但貼切也傳神。而這除了是廖治德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之外,無疑也是令人為之豔羨不已的人生精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