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藝術設計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MOI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當世界太喧囂,有些情緒只能寄託於色彩與線條撫慰。與藝術接觸,能抒發、能放鬆、能窺探內心。藝術除了能傳遞創作者本身想傳達的個人情感與想法外,某些作品所產生的共鳴力、安慰與理解,往往也是跳脫初衷所帶來的驚喜。像是草間彌生的「心因藝術」本是將自己所害怕的事物透過不斷重複的創作模式,進行自我治療,未料讓觀者跟著進入如冥想般的鬆弛狀態;又或是奈良美智畫中的小孩與大狗,早年只是反映內心的自己,意外喚醒人們的自我投射與共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WE PEOPLE(@wepeople.club)分享的貼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藝術家有意或無意識地將安撫、共鳴或是心靈修復的語言帶入作品裡,能讓觀者感到平靜,甚至是從中體會溫暖的正向能量。所思考的創作核心,以釋放希望與心理感受為主要訴求,彷彿在創作的當下已將包容的力量匯聚於指尖,透過他們獨創的核心角色,讓觀者產生同理,同時,還多了不同體悟。從觀賞角度所獲得的回饋與情感連結來看,不也正是藝術充滿療癒力量的體現嗎?藝術本身具有情緒表達與療癒性的影響,人們也可以透過療癒系藝術家的創作,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共感。

療癒系藝術家:寧芮潔 Lemoi ,紅髮女孩的探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eMoi / 寧芮潔 ⚠(@lemoi_archive)分享的貼文

在台北、韓國、香港、紐約甚至是法國,是否都曾看過一個紅色蘑菇頭小女孩的裝置藝術?這是台灣當代藝術家寧芮潔的創作,小女孩的名字叫做「MOI」,在法文中有「我」的意思,也是藝術家內心童年的象徵。寧芮潔的創作語言,以「年幼的家」與「記憶中的故事」互相串聯,讓MOI有著強烈的未來主義,也串連著生命、自然與人類內心。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承藝術TAI GALLERY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承藝術TAI GALLERY

 

因此將MOI放在不同場域中,皆能感受到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共鳴感,還有生命流動的延續,也從場域對話中,讓人不自覺地開啟人與空間之間的連結和對談。當然,可愛的MOI雖然無表情,但也在某個程度上,讓觀者的內心有著深淺不一的熟悉感。

療癒系藝術家:平子雄一,小樹人的窺探

沒有什麼比得上大自然所帶來的平靜還要療癒了。活躍於國際藝術圈的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以「小樹人」作為藝術創作的代表角色,擅長以「萬物皆有靈」的視角進行油畫或雕塑創作,打造有如山神守護般的世界,也譜序人類與環境共生的寓意。正因如此,藝術家的每件作品也像是他對自然的提問,其中也反映出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共生共處時,所衍生的衝突與微妙關係。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基隆美術館也在四月時舉辦平子雄一的台灣首場大型個展,更是以沉浸式策展手法,融入基隆的山海特色,巧妙拿捏出城市與自然的邊界感。這場名為《超越理想的風景》展覽,將從即日起至6月29日止於基隆美術館一樓展出。

療癒系藝術家:Kimbareu,充滿笑臉的世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김바르 Bareu Kim ఇ(@kimbareu)分享的貼文

韓國的療癒系藝術家Kimbareu,目前(即日起至5/25)正在三義寅藝術藝廊開設海外個展。藝術家認為「情緒是會傳染的」,深信情感的正能量,因此她的創作以無數個花朵與笑臉反覆重疊,透過混合媒材的方式,打造出一個微笑世界。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寅藝術藝廊YinArtGallery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寅藝術藝廊YinArtGallery

 

「Smile、Peace、Love」是在她所設定的藝術語言,不單單只是一種符號,更是一種會聚能量的神秘訊號,加上鮮明搶眼的色彩、大膽自由的構圖方式,以及不斷重複排列笑臉花朵,透過對視便能感受並獲得歡樂與放鬆,也因為重複出現的圖素,更讓內心產生平靜,進而將場域裡的情緒與氛圍,轉變為充滿希望的世界。

療癒系藝術家:Hari Im, 失敗也沒關係的毛怪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ari Im(@harings__)分享的貼文

同樣是韓國的療癒系藝術家Hari Im,畫作不同於Kimbareu以強烈又侵入式的告訴人們「要快樂」,而是站在一位同為人母的藝術家立場,以安靜陪伴的方式展現療癒。她的畫筆下常有幾隻毛茸茸的可愛生物「毛毛Paang」,充滿野性且奔放,在自己的一片天地裡隨心所欲、自在地活著。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Shalom Shalom 你好沙龍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Shalom Shalom 你好沙龍

 

亞洲療癒系藝術家作品盤點:從台灣Lemoi的紅色蘑菇頭小女孩到日本平子雄一的小樹人
圖片來源:Shalom Shalom 你好沙龍

 

它們或許在自己發起的挑戰中失敗,或許會害怕恐懼,但他們純真且無懸念的接納所有感知,讓習慣理性解釋一切的現實世界也失去了語言,正如藝術家在創作時發現的真理:「唯有永不止息的愛,才能讓任何生命超越語言而溝通!」那些看似不完美卻純粹的事物,因為不成熟不完美而顯得如此全然美好,正是Hari Im想要表達的。

療癒系藝術家:Hendra Hehe ,全世界都對你微笑

除了台灣、日本、韓國的藝術家外,近年來東南亞藝術家也逐漸嶄露頭角,有如藝術市場的藍海,慢慢地被看見。在療癒系藝術家的推薦中,策展人McQueen也要來推薦兩位來自東南亞的藝術家。為什麼會想推薦他們的作品?McQueen表示雖然乍看之下可愛又繽紛,但其實藏著很多情感與細節,值得細細品味。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endra “HeHe” Harsono(@heheworks)分享的貼文

這位來自印尼的藝術家Hendra Hehe,McQueen認為他的畫就像是一場色彩派對,「每一個角色都像是在跳舞。他擅長用飽和的顏色和自由的構圖,創造出介於現實與幻想之間的世界。這些角色看起來像卡通,又像是你童年幻想過的朋友,有點滑稽、有點怪誕,但總讓人不自覺微笑。」McQueen接著說:「他的畫不是要教訓你什麼,而是給你一個喘口氣的地方——可愛中有力量,療癒中帶點混亂,但很真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endra HeHe(@hendrahehe)分享的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endra “HeHe” Harsono(@heheworks)分享的貼文

療癒系藝術家:Dhawarezky Na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elitu Art Space(@telituartspace)分享的貼文

另一位同樣來自印尼的藝術家Dhawarezky Na,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她畫的人物像是陶瓷娃娃,表面光滑、色彩飽滿,有一種靜靜發光的感覺。她常搭配花朵、魚或是天空,把角色放進像夢境一樣的場景裡。這些畫看起來很美,但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感,好像在描述某種情緒被藏起來的狀態。」McQueen表示這類型的作品多半能讓人停下腳步、多看幾眼,慢慢感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情緒流動。「我喜歡這兩位藝術家,是因為他們不只是畫「好看」的東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和這個世界對話。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Dhawa Rezkyna(@dhawarezkyna)分享的貼文

他們的畫很有風格,但也很有情緒,就像是某種溫柔的陪伴。不管是喜歡可愛、色彩、還是正在尋找某種情感共鳴的人,他們的作品都很值得一看。」McQueen道。

Share:
Zoe Chen

editor
藝術、建築、家居、選物,還有一點愛吃、愛看劇、愛逛展的成份。 可透過zoe@wepeopleclub.com與我聯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