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陣頭的故事

陣頭的故事

最近有本新書《第999號參賽者》讓我注意到陣頭文化,更讓我注意到將台灣行銷到世界的「九天民俗技藝團」。

一直以來,我們忽略了一個存在的事實,台灣的文化中心其實在民間廟宇,傳統廟會有如民俗藝術的嘉年華,廟埕即陣頭表演的競技場。

迎神賽會的場合中,最受人矚目的,往往是活潑喧囂的熱鬧隊伍,即各式各樣的藝陣。傳統藝陣雖源自中國,隨唐山移民來臺,歷經四百年的衍生,已有本土化現象。所謂藝陣,乃「藝閣」和「陣頭」之合稱,不僅具有開場鬧場、酬神娛人的功能,各地寺廟更可藉著提供藝陣參與他廟慶典的機會,達到寺廟相互往來,團結人民情感的作用。另外更在「輸人不輸陣」的競爭因素下,各村里莫不競相發展風格獨具的藝陣,豐富了庶民文化的內容。

藝閣,又名抬閣、臺閣,一般由兒童裝扮成各種歷史人物,坐在製作精美的閣子裡。早期藝閣由真人扮演並以人力扛抬,隨著時代進步,現已由大卡車、大拖車承載,閣台上的裝飾也多了彩繪、花雕乃至於各種科技的聲光特效,最後演變成如今的電子花車。社會與科技的影響,使得藝閣更呈現多元化。

「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此句話幾乎隨處可聞,但絕大多數的人卻錯解原意。「輸人」指的是輸在人數,而非輸給別人;而陣,意指陣頭,雖然我這村人口不多,但別村有的「陣頭」,我也一定要有。人家的龍陣長達數十公尺,耍龍人數上百;就算我方龍陣只有10人,但我們也是一條龍。此為比賽或競爭時,人數較少的團體,激發大家奮力、不氣餒的精神喊話,整句的意思為:「雖然輸在人數上,但我們整個團隊的表現不能輸,否則壞了團隊的名聲會很難看。」 

在台灣傳統宗教遊行隊伍中,陣頭就是帶頭作動態表演的團隊,是民間廟會及喜慶等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表演;而陣頭表演因種類豐富,演藝範圍廣泛,深入民間角落,所唱所演皆為大眾心聲,充滿親和力,不僅是過去農業社會的主要娛樂,也隨著時代變遷,成為一種紮根於民間的傳統藝術。陣頭在過去都是業餘的組織,附屬於廟宇,由各村落的村民組成,村民利用農閒時參與,既可休閒娛樂、練武強身,也能間接聯絡情誼,凝聚地方向心力;而參與陣頭不但有宗教信仰或習藝練武的功能,更是參與地方公務、服務鄉里的表現。

當今全台參與陣頭文化的人口將近百萬,一年的「廟會經濟」產值高達數億元台幣!更遑論陣頭所帶動的觀光錢流和潛在商機,它的存在價值絕不容輕視。九天自1995年創立以來,將民間技藝提昇至劇場藝術層次,其鼓藝表演不僅多次參與台灣大型慶典活動,更受邀前往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非洲等地巡迴演出,發揚陣頭的藝術之美在於內涵,而不在於人數。

為了改變社會對「陣頭」的負面觀感,九天團員規矩甚嚴,唯有自己敬業敬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故除了出陣時儀容整齊莊嚴,休息時亦恪守紀律規則。其鼓樂融合中西特色,開創陣頭音樂之新意;動作則擷取武術、芭蕾舞與現代舞之元素,改變陣頭肢體風格;臉譜造型除了保有本土傳統,也展現不同個性和神話故事,還加入了現代舞台效果。在多種元素的交融下,九天的陣頭可說是精緻化語藝術化了台灣的傳統民俗文化。

陣頭不停地走,不僅走在神明前面為迎神隊伍開路,如今也引領著民眾的企盼,從帶著草莽氣息的陣頭文化走到精緻的表演藝術,從自娛娛人與娛神,走到表現台灣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九天開創台灣陣頭的典範,走出自我之路,他們的努力也使得喜歡陣頭的孩子有了舞台與希望,期待出頭天,輸人不輸陣。●○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