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蘇一仲與譚行健 以畫會友 惺惺相惜

蘇一仲與譚行健 以畫會友 惺惺相惜

人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美好事物,找回昔日對於某件事的熱情初衷,就是其一。不管用什麼方式來延續那份最初也最懇切的心,都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美好。

蘇一仲,和泰興業董事長,因為在自家代理的大金空調電視廣告中親自上陣演出,堪稱是當前螢幕曝光率最高的國內實業家之一。全身散發著讓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感與親和力,讓人對這位成就非凡但毫無架子的企業家,更添增了許多由衷的敬重。

譚行健,在廣告界闖蕩多年後,重新找回對於繪畫之初衷的旅滬畫家。有點慢熱,有點靦腆,但一聊開後,熱情真摯的侃侃而談,讓人心靈飽滿地滿載而歸。

這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心的質地都很真,都很懂得欣賞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好友、好茶、到處走走看看,都是他們的心之所愛,一碰面就是分享不完的生活熱情。除此之外,繪畫這件事,都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佔有重要份量。對蘇一仲而言,繪畫是一份今世未盡的夢想;對譚行健來說,則是此生無法拋卻的命定摯愛。這樣的交會,在他們的生命中激起什麼姿態的精彩火花?

分享人生美好

回憶起數年前與對方初次見面時情況,蘇一仲說:「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美好人生會的聚會上。美生會成立至今十多年了,漸漸組織化之後,經常有一些聚會。美生會的宗旨是:好酒、好菜、好所在;好朋、好友、好自在;美好人生人人愛,祥和社會自然來。譚行健的太太葉美英是美生會會員,在一次美生會的聚會上透過美英認識了他。之後,他們夫妻離開台灣先後前往香港、上海發展,曾在他倆的邀請下,在上海碰面,參加他們舉辦的派對。」

不但特別應邀飛往上海參加派對,蘇一仲還上台表演,除了表演魔術,同時也策畫了一個短劇橋段,找了譚行健一起演出。蘇一仲打趣地說:「譚老師平常不苟言笑,但那次表演很放得開。」譚行健在一旁搭腔說:「那是因為有蘇董這位很好的導演。」原來,在蘇一仲的最初印象中,譚行健是個木訥寡言的人,不過「久了以後,就發掘出他悶騷的那一面,該放的時候放。以前還不太熟的時候,還不知道,後來才發現他身上其實藏著一把熱火。」

而譚行健眼中的蘇一仲,又是一位甚麼樣的人?「一個很平易近人的老大哥,喜歡變魔術、說笑話,很懂得欣賞人生、享受人生,事業又做得很好的一位前輩。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他時,覺得像蘇董這樣的人,一定很嚴肅;認識他之後,覺得他很親切,對於後輩很照顧,人很詼諧,他總是會給你一些讓你驚訝的東西。跟我以前想像中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

「對於懂得體會人生美好,我是萬分同意他的;但是,這一點我還比較容易點,畢竟我是從事自由業;對他這種做實業的企業家來說,更不容易些。我很理解蘇董透過美生會所分享的想法,現在我們這個年齡,以前都太投入工作、太過勞了一些,回過頭來看待人生,反而覺得應該用更平實、更包容的心,來體驗生活的美好。」譚行健說到。

朋友之所以可以成為朋友,友情之所以得以綿延,往往不只因為有志趣相投的共同話題,也因為從對方身上找到讓自己欣賞、讚佩的優點。蘇一仲最稱讚譚行健的地方就是,他對藝術的執著與深刻造詣,「能夠持之以恆地朝著一個目標堅持,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年輕時,我曾夢想能當個畫家。高中畢業後,沒考上我最想唸的師大,就沒有執著朝美術這個方向繼續,同時也擔心當藝術家可能會吃不飽,便轉而學行銷了。像他這樣可以本著初衷,一直持續下去,就是我最崇拜的地方。」

重新擁抱初衷

譚行健的繪畫底子是在師大接受學院正規訓練所養成,不過他曾在不同於現在的人生軌道運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才又將生命重心全部聚焦到繪畫上。他自己形容說,「我的藝術之路,之前曾走到別的地方去,一個輪迴之後,回到我原來應該在的人生正軌上。我在2003年才開始重新專職投入繪畫。在這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廣告公司擔任創意,大多是在工作之餘拾起畫筆。」「如果沒有一段那樣的生活,我想現在所走的創作之路可能會不一樣。在廣告公司做創意的經驗,對我的幫助相當大。最大的幫助是在思考方式上,不會太學院,也會用多方角度來探討問題。」

蘇一仲在一旁呼應:「任職於廣告公司那段歷練對他來說是非常好的,幫助他能透過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繪畫上突破。譚行健過去一直有一些不同的系列主題,表示他一直不斷創新,用西方的畫法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就我了解,這樣的呈現方式,譚行健是第一人,目前並沒有其他人這樣做過,如果有的話,可能已經不在了,或是我不曉得。非常的突破。」他接著稱讚說:「對我來說,一幅畫除了表現思想,還要表現美感;一個東西如果太思想,卻沒有美感,我本身的修養不夠,不懂欣賞。一般人多半喜歡美的東西,太前衛的東西,當然也是有它的價值,不過曲高和寡;而譚行健的作品,思想與美感兼具,賞心悅目。對我來說,藝術就是要能陶冶身心,而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蘇一仲對於譚行健的支持,也體現著他對當代繪畫的喜好,「我覺得要多多宣揚當代藝術家,幾百年後,這些作品也會列位文化遺產。收藏古畫,比較不是我的興趣,我比較喜歡當代作品;從當代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特色。我是站在鼓勵當代藝術家的角度,希望能夠活絡當代作品的市場,他們藉由作品所留下的美好事物,是送給未來人們的禮物。過去的作品我當然也會欣賞,不過收藏則還是以當代作品為主,透過當代藝術家的筆觸,感覺到時代的沒落,捉住屬於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從中找到活在當下的感覺。」

「投身藝術真的是很長遠的一條路,『修佛如牛毛,成道者幾希。』藝術家也是一樣,投入的相當多,要能夠得到當代大眾肯定或青睞卻是相當不容易。我對這情況感到遺憾,人們不懂得珍惜眼下就擁有的福氣。」蘇一仲這番話,不僅為譚行健投注在繪畫上的心力、也為當代繪畫的歷史價值,做了絕佳的註解。

造境之道

要在藝術這條路堅持下去,才情是必要條件,但沒有熱情就很難堅持下去。蘇一仲的識人慧眼,一下就探出譚行健藏在木訥初印象底下的熱情。譚行健在繪畫這條路上,錯過了所謂英雄出少年的時機,在廣告業界拼搏多時後,才又回頭重拾年少時所執握過的油彩畫筆。然而,這樣的人生曲折,並無損於他日後在繪畫上的持續探索,那份渴求在自己的畫作中創造出新「境」的心,領著他揮灑出別具個人特色的畫作。

隨著譚行健的回憶脈絡,可看出其系列畫作的成形軌跡,他分享到:「2003年開始專職在繪畫,一開始很惶恐,不知道要用甚麼方向去創作。不過因為工作這幾年下來,見地有所不同,我開始喜歡上年輕時不太喜歡的印象主義,現在主要採用印象主義的方法在作畫。之前和太太到各地去遊歷,回來後便用印象主義的方法畫了一系列的風景畫。」

移居上海後,他在繪畫風格及技法上,有了一些轉變。「到了上海後,和上海的友人、藝術家有很多交流,他們會疑問我為甚麼還要繼續用印象主義的方法作畫?我自己也開始思索,繪畫的意義到底是甚麼?把美好的風景再度呈現,難道就是繪畫的本質嗎?應該不只是這樣子吧?我一直在探索關於繪畫性的問題。在上海時,我也觀摩了很多當紅的中國當代創作,風貌很多,有一大部份是用西方結構去架接到中國元素所得到的一些產物。當中有些作品的作法我不是很同意,因此我也進一步去思索:活在21世紀,要怎麼去表現出我們這個時代,和過去幾個世紀的畫家作品有所區別。」

歷經了一開始的探索之後,譚行健在繪畫性的問題上逐漸理出他自己的脈絡,「我後來慢慢找出一個方向:想從中國文化這個大範疇中去得到養分。我把我喜歡的中國情懷,簡單而言,也可以說是中國趣味的東西,再加上我個人偏好的寫實技法。對很多人來說,寫實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個人很喜愛的寫實技法。在這樣的融會下,寫實得以保留,並放入中國的元素,往往能產生一些新的面貌。」

中國情懷的全新演繹

譚行健在這九年當中,持續透過中國元素的運用,營造出獨有的畫境。最早期所發展出來的中國山水系列,是偏重寫實表現的風景畫,他說:「我的寫實風景畫會借用來自元、宋山水畫的精神與元素,把它放到現代風景畫中。融合之後,看起來像是寫實又不寫實,像是古代風景又像是現代風景,既像西方寫實風景也像中國國畫,呈現出一種魔幻現實的感覺。如果我把這樣的『境』造得很成功的話,那麼它就成為我的東西,不再只是美好風景的重現了。」

太湖石是另一個經常出現在譚行健畫作中的中國元素,「我從以前就很喜歡中國傳統版畫,我發現版畫和我現在的油畫創作有很強大的關聯性。版畫本身有一些限制,它不像繪畫可以那麼隨心隨欲,而這種限制的存在,促使得繪畫元素需要更為簡潔。我現在有很多畫作,運用了很多版畫元素,雖然是用油畫去畫出來的,但是想讓它表現出版畫的精神。舉例來說,我很喜歡明代萬曆年的版畫,它通常都是用來做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插畫,比如西廂記這種章回小說,都是用木刻版畫來表達。版畫是線性的線條,跟西方的透視觀點很不同;我很喜歡這種東西,很純粹,散發強烈的中國味,我特別喜歡把這樣的元素運用到繪畫中搭配花卉。」太湖石被他大量引用到畫作中,逐漸形成一個太湖石系列。這可以說是彰顯懷舊,也可以說是用其個人的新觀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發展出新的可能性與方向。

乍看譚行健的畫作時,或許會疑問為什麼會有一些跟實際的景不太搭的東西出現,原因正是由於,他所援用的元素都是根源於中國的美感經驗而來。透過這樣的結合,會帶出一種魔幻現實的空間。而這,就是譚行健想要表達的一種對於中國美感的新詮釋。●○

Photo/Mark Deng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