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藝術策展人金島隆弘 藝術 下一站

藝術策展人金島隆弘 藝術 下一站

在當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之際,藝術的範疇也不斷延伸當中。無論是亞洲地區藝術作品的交流,乃至於跨領域的各種藝術展覽,也讓作品本身的形式逐漸模糊。當藝術作品不再侷限於藝廊的時候,究竟與我們的生活更為接近,或者更為遙遠。

中日台三地不同的藝術現象

身為FEC(Far East Contemporaries)負責人,金島隆弘與藝術界淵源,可追溯到他大學就讀工業設計,「剛開始在Nokia做設計工作,三年後恰好有個日本藝廊,在北京有展覽空間。因為當時北京在籌備奧運,藝術方面的變化也很大,所以決定到北京開始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加上他的老師曾任「橫濱三年展」的策展人,就學時就有機會在藝展擔任義工,覺得很有興趣,「這些都成了我轉入藝術領域的原因。」

在北京的期間,金島隆弘目睹了一股蓬勃發展的藝術力量,「沒有規則,只要有人想做、就去做,很前衛、很實驗性質也沒關係。在日本的話,年輕人很少有機會做比較實驗性質的。」因此四年下來,他覺得非非常有意思。「台灣在我的觀察中,不是受到大陸、而是受到日本的影響,以及結合了大陸與日本的優點,在文化藝術部分也比大陸來得成熟,收藏家也比較開放,可以接受各種作品。我覺得也許日本大部分的收藏家,稍微保守一點。」他認為由於日本收藏家對於當代藝術並不感興趣,反而喜歡歐美或古典的作品,因此造就了村上隆現象。「在日本,村上隆其實不受到歡迎,他在海外比較受到歡迎。」也因為如此,村上隆發現在日本沒有市場的前提下,決定直接打入美國藝術市場,「這是屬於策略性的操作,但非常成功,以致於年輕的日本藝術家都會不知不覺開始模仿起來。」村上隆另外一個成功之處,就是不斷地跨界合作,延伸他的影響力,特別是與精品業的合作。在金島隆弘眼中,與其說這是藝術商業化,還不如說是精品業想借助藝術的力量,「現在很多的設計師想不出新的點子、無法做新的設計,導致精品工業朝藝術靠攏、請藝術家操刀,藉由藝術來擴增產品的影響力。」但這會成為藝術創作者另外一個出路嗎?他也不全然同意,「因為這不是創作者本身可以主導的,而是精品業主導的。」

亞洲區域的藝術交流,與以往相較,也日益蓬勃。就一個策展人的立場,金島隆弘並不會注意創作者的出身,「我是分散方式展覽,只是把同一個時代的藝術家、有同樣背景的放在一起。你會看出大家共通點也比較多, 他們的生活也有相似之處。很多藝術家看日常生活瑣事,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很美的觀察。在亞洲,大家比較會『享受』日常生活,所以普遍會有『遊戲』、『表演』的概念存在。但在歐美,他們的生活比較嚴肅的,所以不會這樣做。」在他眼中,光就平面作品而言,「台灣藝術家被他人影響的程度滿多,雖然有些比較有深度,花的時間也比日本的藝術家少,光看作品本身就看得出來。在日本,很多藝術家要花很多時間創作,也許看起來很簡單,看起來比較漂亮、可愛,精緻程度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所以花時間思考要做什麼可能比較重要。」●○

photo/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圖片/
圖說/
致力於亞洲藝術交流的策展人金島隆弘。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