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Jewelry   /  你最喜歡什麼形狀的寶石?盤點7大寶石切割方式,最浪漫的是這一種

你最喜歡什麼形狀的寶石?盤點7大寶石切割方式,最浪漫的是這一種

寶石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切割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徵,尤其切割方式更是在寶石美學中至關重要。寶石切工(車工),指的就是將粗糙的晶體轉變成拋光、透明與明亮寶石的過程。這個過程還會將寶石利用切割、打磨、拋光的工序,將寶石製成帶有特定形狀和特定角度刻面的裸石。切割和形狀這兩個特點共同作用,可以完美地增強寶石的顏色,淨度和光澤,創造出更高價值。

鑽石和彩色寶石的切工五花八門,還有許多切割師、設計師和品牌會發明出特殊獨有的切工方式。現在就讓我們就來盤點市面上最受歡迎的七大寶石切割方式,看看這些不同切割與形狀的寶石,各自展現出甚麼樣的迷人魅力!

圓形明亮式切割 Round Brilliant Cut

卡地亞倫敦工坊,將威廉森粉鑽製成一枚雪絨花為主題的花卉胸針。其中的主石即是圓形明亮式切割。

這是俄羅斯科學家馬歇爾托爾寇斯基(Marcel Tolkowsky)經過精密計算後,算出為達到理想的鑽石形狀所需要的切工,也稱為「圓鑽」。標準的圓鑽切割會有57到58個刻面,通常切割成圓形,但也有梨形、橄欖形、心形及橢圓形等變形。這種切割能最大程度地散射光線,向外輻射狀的切割帶來強烈的折射和反射效果,一般市面所謂的「八心八箭」(Hearts & Arrows Diamond),就是圓鑽在各個切割面的比例及對稱極良好狀況下,由鑽石正面往下看,就會有類似箭頭和心形的陰影反射出現。而圓鑽有著永恆、永不完結的意義,因此常被用於訂婚與結婚鑽戒設計上,象徵著永恆的愛。

另外,也有許多傳奇名鑽使用圓形明亮式切割。像是1947年一位名為威廉森的加拿大地質學家於南非發現知名的粉鑽「威廉森鑽石」,他因為非常仰慕英國皇室,便將此鑽獻給當時正要大婚的伊莉莎白公主,切磨成一顆23.60克拉的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1953年,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加冕登基,便將這枚鑽石交給卡地亞倫敦工坊,最後製成一枚以雪絨花為主題的花卉胸針,也是女王最摯愛的胸針之一。

祖母綠形切割 Emerald Cut

重達18.03克拉的洛克菲勒-溫斯頓祖母綠鑽戒,祖母綠部分是方形祖母綠形切割。

又稱階梯形切割,由一個水平的大桌面和四周成排的平行梯狀小瓣面所組成,共有50個寶石刻面,一般常用於祖母綠的加工,優雅而具古典氣息。這種切割方式可以凸顯寶石的鮮豔顏色,如果是祖母綠形切割鑽石,更能清楚展現鑽石淨度,因此非常適合用於顏色、淨度較佳的寶石。祖母綠形車工從頂部觀察就像一個去掉稜角的長方形,而階梯狀的刻面,含蓄中卻不掩其光輝,更有一種低調奢華的韻味。HARRY WINSTON正是最鍾愛祖母綠形切割的珠寶品牌,蒐羅了許多祖母綠切割的傳奇名鑽,無論瓊格爾之鑽(The Jonker)或賴索托1號鑽石,都是此種瑰麗切割,近來它們又於佳士得拍得一只高達4億8千萬的洛克斐勒溫斯頓祖母綠戒指,傳奇的重達18.03克拉的祖母綠,採正方形祖母綠形切割,貴氣逼人!

海瑞溫斯頓以天價拍得洛克菲勒-溫斯頓祖母綠鑽戒。

馬眼形切割切割 Marquise Cut

伯爵PIAGET Golden Oasis-Native Bloom「蔥鬱綠洲」祖母綠鑽石項鍊。利用大量的馬眼形切割祖母綠。

這種形狀的寶石擁有弧形側邊曲線和尖細兩端,外形酷似馬的眼睛,故稱「馬眼」,同時也被稱爲欖尖形切割或紡錘形切割。此種車工的寶石的長寬比為2:1。因此切割時,寶石的損耗極大。馬眼形切割起源自法王路易十四時期,他命工匠以情婦龐巴杜侯爵夫人的唇形為靈感,切割出彷如櫻唇或欖尖形的鑽石,只為博得美人青睞與芳心。現今瑞士珠寶品牌PIAGET伯爵最鍾愛的寶石切割方式,便是馬眼形切割。像是今年推出的PIAGET燦金綠洲Golden Oasis高級珠寶系列的Native Bloom「蔥鬱綠洲」祖母綠鑽石項鍊,便利用了大量的馬眼形切割祖母綠,鋪排成一件大器非凡的項鍊與一對耳環。

心形切割 Heart Cut

創下世界紅鑽成交紀錄的2.09克拉心形彩紅色鑽石戒指。

被認為是最浪漫的鑽石切割方式之一。以圓形明亮式切割為基礎,並在頂部中央切割成凹陷。據稱16世紀時,蘇格蘭女王瑪麗便以一枚心形切割鑽石戒指贈予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象徵彼此友誼。因此心形切割鑽石一開始有著見證友誼的寓意。但現今心形切割的寶石往往被賦予了愛的終極象徵,因此經常被男士用來致贈給心愛的女性,作為定情的信物。

枕形切割 Cushion Cut

奧黛麗赫本在宣傳《第凡內早餐》電影時,特別佩戴史隆伯傑為Tiffany Diamond所設計的緞帶造型黃鑽鑽石項鍊。

也被稱之為「長角古形車工」「老礦工」或者「老歐式」車工。枕型車工寶石的刻面數約為64,這種切割方式的寶石,可以呈現出奇妙、經典而浪漫的色彩,也能最大程度地呈現寶石的光澤。像是美國珠寶品牌蒂芙尼,就擁有一顆名為Tiffany Diamond的傳奇黃鑽。這顆全世界最大且級質最佳的黃鑽之一,當年就在品牌首席寶石學家孔賽博士(George Frederick Kunz)監督下,切割成一顆重128.54克拉的枕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刻面比傳統58刻面還多,達到前所未見的82刻面。

梨形切割 Pear Shaped Cut

DE BEERS梨形切割深彩帶灰黃色的綠鑽,重達1.12克拉。

梨形切割是一種混合切割法,在圓形明亮式切工的基礎上,結合橢圓形切割的璀璨光芒,和馬眼形切割的精雕細琢優點,切磨出來的寶石形狀就像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惹人憐愛。非常考驗切磨師工匠的經驗與技巧。梨形切割的鑽石,早在法王路易十四時期便相當流行。據統計,歷史上有近百分之二十的名鑽,都是梨形切割鑽石。像是英國女王所收藏,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里南鑽石,也是梨形切割。

TIFFANY & CO.的Tiffany Jewel Box高級珠寶系列Ribbon-鉑金項鍊,鑲嵌總重超過101克拉的梨形切割藍寶石以及總重超過8克拉的公主式切割鑽石。

橢圓形切割 Oval Cut

歷史上最有名的詛咒之鑽「希望之星」The Hope Diamond 是一枚碩大的橢圓形切割藍鑽。

橢圓形切割的標準刻面為69,跟圓形明亮式切割有著異工同曲之妙,光線反射能力和耀眼的效果都很類似。只是橢圓形鑽石有不同的長寬比,有著完全對稱的狹長造型。視覺上更有助讓手指顯得更加纖長,更加吸引女人的芳心。像是大導演李安著名的電影《色戒》中,女主角佩戴的鴿子蛋鑽戒,就是這種橢圓形切割。

歷史上最有名的詛咒之鑽,非「希望之星」The Hope Diamond莫屬。這顆Type IIb的橢圓形鑽石,其最初的來源眾說紛紜已不可考。只知道當年是由著名的法國旅行家Jean-Baptiste Tavernier在第六趟印度之行中所購得。1668年返抵法國時,他將這顆藍鑽售給了路易十四,接連的兩位女主人白禮女爵和瑪麗安東尼皇后都被處決,詛咒之名不脛而走,後來藍鑽在法國大革命後神祕消失。直至1839年,阿姆斯特丹銀行家亨利菲利普赫普Henry Philip Hope過世,以他姓氏取名的「希望之星」(HOPE音赫普,即希望之意)再度重現世間。接著又輾轉被美國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收購,不料又是禍事不斷。最後被海瑞溫斯頓購得,最後捐贈給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博物館。

TEXT:Sasha Ka
PHOTO:各品牌提供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