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林懷民 不朽九歌

林懷民 不朽九歌

「林懷民編出華美如畫的驚人奇觀,有如巨幅山水卷軸徐徐開展,動作彷彿一連串精簡的毛筆著墨,填滿整個空間…」曾受到《紐約時報》如此讚揚的雲門經典舞劇《九歌》,預計2012年九月再度在台登場,迎接雲門巡演第2000場的榮耀時刻。九歌諸神,即將復甦。

1973年,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39年來演遍35個國家,183個城市,超過360萬觀眾看過雲門演出。今年9月18日,雲門將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迎接第2000場演出,與台下觀眾攜手見證雲門創團39年的重要時刻。

在這值得紀念的非凡時刻,雲門將獻出甚麼樣的演出舞碼?在與林懷民相識多年的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眼中,他是一個充滿創意、點子很多的人,適逢2000場的盛事,雲門早在幾個月前就以不平凡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屬於這個重要時刻的祭典。猶記得在今年七月份的時候,雲門舞者現身於台北市最繁華的信義區,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被高舉上肩頭,原來是雲門舞集經典舞作《九歌》諸神中的 「雲中君」與「湘夫人」現身台北街頭,在101巨塔前熙來攘往的台北信義商圈,穿梭、起舞。 林懷民讓這些原本在書裡、腦海裡的神祇,如今出現在當代最繁榮的地方,具體實現他的理念~表演藝術瞬間即逝,透過不斷重演,才能展現在世人眼前,對此他曾這麼說過:「一件藝術作品必須一再被看到,這個城市才能擁有它。」

重啟經典

為了迎接這個歷史時刻,林懷民再度將雲門最受歡迎的經典舞碼《九歌》重新搬上舞台。這個曾因為舞台佈景過於繁複而被封箱的舞碼,因為第2000場的到來而再度被重啟。《九歌》自1993年首演以來,不斷締造滿座佳績,在雲門眾多的經典作品之中,此劇具有「開啟後雲門時期的關鍵之作」的獨特意義:2000年於雪梨膺選「奧運藝術節最佳節目」,歐洲舞評說它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舞蹈作品之一」。香港《南華早報》舞評盛讚:「這個舞作把林懷民提昇到二十世紀偉大編舞家的行列」。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指出,前年她到兩廳院任職,開始思考今年兩廳院25周年節目安排,她問林懷民雲門會推出什麼大節目?林懷民不假思索說:「《九歌》」。這齣舞劇具有高度儀式性祭典,表達對天地的虔誠,在兩廳院25周年、雲門迎向第2000場時,《九歌》復甦重演,更有重要意義。

九歌原是來自於2300年前的中國文學,蔣勳在《九歌-諸神復活》一書中這麼解釋:「〈九歌〉,兩千年前中國南方香草澤畔的悠揚歌聲,它是楚地初民祭神儀式的歌詠舞踏,它是寄託於屈原楚辭中的文學經典,它是巫覡對神的渴求與讚頌,他是浪漫又淒美的東方神話。」林懷民以歌舞祭奠的形式將楚辭中的古老傳說呈現在舞台上,雲中君、湘夫人、女巫、東皇太乙、大小司命及山鬼等九歌諸神,從古遠的楚地神話中,乘風御水,踏步而來,在21世紀的舞台上重現諸神再臨的風采。在林懷民的《九歌》中,無論神仙妖魔,或魑魅魍魉,都在其中愛得奔放、交合得透徹,透過肢體舞出原始而旺盛的生命力,舞得如此震撼人心。

《九歌》的重啟,歷經艱辛。林懷民從屈原「九歌」詩篇得到靈感,以滿台荷花及八百盞油燈,在現代劇場打造出華美如畫、宏偉如歌劇的舞劇《九歌》,1993年首演以來,成為雲門最受歡迎的舞碼之一。2007年,《九歌》重演,再創全台巡演19場爆滿的亮眼成績,然而,因為雲門舞碼眾多,加上近年歐美各國因經濟不景氣,要求一天裝台,翌日演出,《九歌》佈景繁複,林懷民有了封箱的念頭。2008年時雲門的八里排練場發大火,許多珍貴資料全都付諸一炬,包含《九歌》的音樂盤帶與道具也都遭受融祝。當林懷民發現《九歌》雲中君的面具僅沾染上灰燼出現在冒煙火場被炸開變形的道具箱裡時,當下就舉起這張面具高呼:「有一天要讓雲中君的飄帶再度飄揚在舞台上。」歷時四年重建,浴火重生的《九歌》,將從台灣邁往國際,世界巡演行程已排至2014年。

重現如詩幻境

1993年首演的《九歌》,匯集海內外藝術大師共同創作,行政院文化獎得主董陽孜為《九歌》題字;美國舞台設計泰斗李名覺以滿台荷花打造出荷葉亭亭、水光粼粼的意象,1996年榮獲「紐約舞蹈與表演藝術設計獎」;《九歌》的荷花景片則是取材自「台展三少年」之一的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的名作《蓮池》。

歷經雲門大火後,所有佈景道具歷時四年重建,諸神復甦,林懷民再造神鬼傳奇。重建工程浩大繁複,當年勇使用的巨幅荷花景片,因為年代久遠,須重新繪製。荷花景片如何維持原作的筆觸、色彩,重現李名覺的舞台設計精神,布景工廠試繪後,林懷民與製作團隊反覆檢視、修正,花了三個月時間重製完成;眾神面具也委請工藝師重製。

1993年初次公演時的音樂融合亞洲各種代表性音樂:林懷民親赴阿里山達邦部落錄製的鄒族迎神曲、送神曲、西藏鐘樂、西藏喇嘛梵唱、卑南族婦女節慶日吟唱古調、爪哇甘美朗、日本雅樂《平調‧越天樂》、印度笛樂,以及朱宗慶打擊樂團為〈國殤〉舞段錄製的音樂。這段原始音樂資料在大火中燒毀,製作團隊依據演出帶重新整理音樂。

《九歌》復甦,也獲得國際熱烈迴響。香港二度邀請《九歌》,連一向因地緣太近,不安排同樣節目的澳門,也全力邀演。莫斯科契訶夫藝術節總監薩德林更對《九歌》深深著迷, 2007年來台欣賞時,激動對林懷民說:「這也是我們的故事。」自此五年間,對《九歌》的邀請從未間斷。此次終將如願,2013年契訶夫藝術節排定五場演出。

在李名覺為《九歌》所量身打造的舞台上,所有的荷花都是真的,即便過去在香港公演時,都因為在當地覓不著荷花的供應,林懷民堅持從台灣運送到香江的舞台上,對此林懷民曾說:「世上假的事物太多,我們在虛擬圖像中過日子,觀眾看到舞台上真的荷花,一定很有感覺。」1993年在兩廳院擔任副主任的黃碧端便有一段關於這些荷花的舊時回憶,她說:「我記得很有趣的是,九歌首演後一星期,有天下午,有人按了我家電鈴,說要送東西給我。原來是送來了一大缸荷花。那是之前九歌公演時舞台佈置時所用的荷花。我跟懷民說,這很像民間祭祀後,要把豬肉送給大家;恰好也和《九歌》跟祭典有關的內容很呼應。我剛好是很喜歡花的人,也養了好幾年。」

世代交替 再顯魅力

前後兩度在兩廳院任職的黃碧端,先後參與到《九歌》的首演與重啟,對此她表示:「經過20年,回頭再看九歌,感受真得很深刻。1993年的時候,我恰好在兩廳院擔任副主任,那一年,雲門演出了《九歌》;1994年的時候,演出了《流浪者之舞》,這兩個舞碼都是雲門很經典的代表作,回想起來,那個階段真的是林懷民很有創作力的時候。很高興有機會在《九歌》前後兩次登上兩廳院舞台時,我都能恭逢其事,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這將近20年的時間當中,《九歌》歷經很多滄桑,而今能在重現舞台,可以預見在林懷民細心照顧到所有細節的籌備下,將再贏得喝采。黃碧端也期待地說:「演出的成功是一定的。舞蹈就像是運動競技一樣,很考驗舞者的體能;睽違20年後,由年輕一代的舞者來詮釋《九歌》諸神,十分期待第二代雲中君、湘夫人的登場,讓大家重新看見《九歌》的魅力。」

雲門每年都會推出一個新舞碼,題材十分多元。有些從古典、本土當中去找題材,如《廖添丁》、《紅樓夢》;同時也演出很現代的東西,如《行草》等。而《九歌》是從楚辭這個很早遠的文學經典取材,這是很特別的。表現人對天地的敬畏,人與自然、與天地之間的關係,但是是用現代舞的形式去表現。」此外,這個舞劇在舞台設計上的規格,更讓兩廳院為其更改了規則,黃碧端聊起1993年的往事:「《九歌》這個舞劇,打破了兩廳院的界線。兩廳院舞台上原本不能用火,而這個規則是雲門《九歌》所打破的。我還記得1993年首演時,我們還特別為此開會討論,後來為了完整呈現整個舞劇的完整,首度在舞台上用火。在這個很大型的舞台佈景中,有火有水,顯示出祭祀場面的高度力道。」

為了迎接雲門巡演第2000場這重要時刻的來臨,這次舞台重新製作,荷花重新培植,演員重新培訓。林懷民還特別這麼說到:「最後一場特別美,池水上有八百盞油燈延展至天上,但願能讓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帶來心靈的放鬆。」最後一幕舞者緩緩手持八百餘盞燭光築成的燈河,曾是當年許多觀眾難忘的記憶,今年秋天,將在更多人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動。●○

Photo/遠流出版社、雲門舞集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