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初心常存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

初心常存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

50年前,一場如夢如幻的美好相遇,開啟了黑木國昭的一生志業。當前日本唯一由天皇授予「現代名工」殊榮的日本國寶級玻璃工藝大師黑木國昭,將日本職人精神注入他所燒冶出的傑作。

50年的創作精華,羅列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多個展廳,穿梭其間的,除了有以光影為引子帶出玻璃切割的綺麗之美,還有透過日本傳統文化與世界各國風情所交織出的內涵與厚度。黑木國昭,這位堪稱是當前最為國內玻璃藝術品愛好者最為知悉的藝術家,以其出神入化的玻璃技藝征服了世界,收藏者遍佈全球。

出生於1945年(昭和20年)九州宮崎縣,黑木國昭自1963年開始接觸玻璃工藝以來,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與投入,作品除了展現藝術家精湛的技藝,更能看出他「利用西方玻璃的透明性表現出東方日本的傳統美、文化與歷史」的強烈信念。他所創作的作品,除了受到國內民眾推崇,1993年起,更在日本及世界各地舉辦的展覽中奪得許多大獎,例如「日法藝術文化獎」、「法國國際藝術文化獎」、「羅馬大賞」、「亞洲藝術榮華勳章」等獎項與殊榮,他的作品被國際重要博術館收藏,藝術成就廣受世界各國肯定。

信念的體現

目前於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是一場集黑木國昭50年來創作精髓的個展,完整豐盛地展出他在這數十年當中所發展出的各個創作系列,從奠定其藝術大師地位的「琳派‧光琳」,到「日本的歷史浪漫」、「新世紀浪漫」、「威尼斯紀念作」、「浮雕」,以及「綾切子」等六個系列,一共149件作品,其中還包括數件黑木國昭特別將臺灣在地元素融入創作中的文化交流代表作品。

「琳派‧光琳」是黑木國昭歷來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個系列,深富日本傳統之美。此風格源自桃山時代(1568-1623)俵屋宗達、酒井抱一的創作流派──「琳派」,及元祿時代(1688-1704)以畫家尾形光琳為中心,展現豐富的裝飾性與設計性的美術創作流派。在「琳派‧光琳」系列中,於吹製玻璃的過程中,黑木國昭以獨特的包覆、鑲嵌、熔著等技法,體現使用黃金、白金箔等金屬,構築玻璃華麗的質感與空間感,呈現出日本的風土、季節花鳥、風月等主題,彰顯「琳派」的裝飾與設計之美。

投入玻璃藝術領域50年來,黑木國昭在這條創作之路的成就,不僅表現在精湛的技藝展現上,更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抱持著使命感,有所堅持地為玻璃這種源自西方的工藝技術,注入屬於日本文化的內在,成功地將這種結合光影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發展出琳派空間藝術與建築系列,深入日本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黑木國昭說:「儘管玻璃被視為一種西方素材,但我希望把它變成日本的東西,融入日本的精神與文化在裡面,讓日本每一個人家都有一個玻璃的裝飾物品,或日常生活使用的東西。我始終希望有屬於日本的玻璃,深入人心到各家各戶,也因為這樣的夢想而堅持到現在。」

初心乍現

這段透過玻璃藝術與光影共舞的奇幻旅程是如何展開的呢?黑木國昭在接受《WE People東西名人》專訪中首度與國人分享了那個至今他依然記憶得清清楚楚的那一刻。黑木國昭在訪問中細細分享到那段開啟於年少時光的相遇:「在日本,高中畢業前夕,學校會有輔導學生決定要選擇就業或升學的專門教室和老師。當時我自己希望,如果是要應徵工作的話,可以在學校透過學校去公司應徵面試。那個教室裡,有很多全國各地來的公司的招募簡介,宣傳單有這各種公司的宣傳資料。當時,我看到山谷玻璃這家公司的宣傳資料,上面印著很多玻璃藝術品,覺得好漂亮。那個時候,自己從未見過真實的玻璃藝品,也不知這是家公司怎麼樣的公司,只是看到那張宣傳單,而且當時的指導老師說這個工作在將來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工作。老師這樣一句話是推動的力量。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過要做玻璃的想法,完全只是在傳單上看到這些美麗的玻璃,就決定去就職。」

至今,他依然清楚地記得被玻璃深深撼動的那一刻,他緩緩地回想道:「去就職的第一天,昭和三十八年3月13日下午兩點五十九分,就在那個時刻,我所見到的事物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感動。那天我去到山谷公司報到,董事長帶著大家參觀工廠,工廠裡有很多玻璃碎片,我見到一塊玻璃碎片上面閃爍出很多很漂亮的光芒。當時比看到鑽石珠寶還震撼,深深為這種美麗所著迷,心想這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美麗的東西。這就是我第一次和玻璃的真實接觸。」

玻璃的美,來自高溫淬鍊,創作過程的辛苦,也曾經令黑木國昭興起想放棄的念頭,雙手上那幾個高溫燙傷與被碎片割劃過而留下的傷疤,正是這一路堅持走來的榮光印記:「做玻璃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在這50年裡留下各式各樣的傷,當然也有不想做的時候,但是能堅持50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源因,喜歡玻璃。玻璃的透明感所帶來的不可思議感,造就了一個充滿想像充滿夢幻的世界。就是因為這種美,不論是怎樣的困苦,不論是精神上或身體上有甚麼樣的傷痛,都會克服,再重新站起來,堅持創作。因為這份令自己一生難以忘記的感動,而使得自己有這樣的決心。」這份最純粹也最觸動心靈的感動,成為黑木國昭日後在玻璃創作路上精益求精的最大動力。在分享了這段因為機緣而造就的生命故事後,黑木國昭以著一種老一輩長者身上才看得的沉著踏實來勉勵年輕人,及早找到可以堅持前進的人生目標。也許,我們可以說,黑木國昭很幸運地遇到對的機緣來敲門;但唯有投入,與生俱來的才華才能得以展現,為生命添注光彩。

故鄉 創作的靈思

因為特殊的歷史淵源,台日之間有著一份令人動容的友好關係,而這樣的文化連結,也存在於黑木國昭與台灣之間。他是台灣玻璃藝術收藏家最喜愛的日本創作者之一,自12年前開始受邀在台灣各地展出,與台灣之間的友好連結早在12年前就展開。黑木國昭感性地表示,台灣是他的第二個家鄉,這樣的感情,具體地體現在其創作中。黑木國昭長期將風土人情融入創作中,對他而言,風土人情要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感情與關注,不過很特別是,台灣也出現這個系列創作中,而且除了台灣,再也沒有其他日本以外的國家出現於此系列。對此,他表示:「風土人情系列是我很重要的一個系列,這當中自然有日本的風土人情。另外很重要的是,我也做了與台灣有關的作品。風土人情的作品對我自己來講,是要以自己的故鄉為題材;對我來說,台灣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人們提到自己的故鄉,都會得到很多安慰,可以讓疲憊的心得到很多力量。也因為台灣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從這12年來的交流中,來台灣幾十次,每回搭飛機都會在上空看到玉山,都會有種回到家的感覺。我曾去親身到過玉山,玉山山頂有雪,從高處到山下會有一年四季的變化,景致很美,我以這樣的情感而創作出以玉山為題的《台灣風景—玉山》浮雕花作品。期待台灣民眾看到有這樣作品會有所共鳴,湧起思鄉之情。」

不論是切綾子或光琳,黑木國昭的玻璃藝術創作所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因為質地剔透與光影交錯所幻化出的奇異美好,它所帶來的美感震撼不僅止於視覺上的感受,更是一種穿透心靈的能量。如此般深富夢幻感的美麗,不僅是經由一雙歷經磨練的雙手所完成,更因為身為職人那份嚴謹且帶嚴肅的堅持才得以被帶到世上。目前年近70歲的黑木國昭說:「在自己身體還健康可創作玻璃藝術品的時候,希望能將令大家懷念的事物做成作品,讓作品流傳在世界上,讓子孫可以傳承美好的事物,這是我的歷史使命。」如此說著的黑木國昭,眼神溫和而透著堅毅,他不僅是當代最卓越的工藝大師之一,更胸懷使命,矢志為文化傳承而致力,讓世人見到那份深藏於職人心懷的篤定。●○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
Kuniaki Kuroki’s “Half Century” of Glass Art: A Taiwan-Japan Exchange Exhibition
Time:展覽日期:2013年2月7日(四)—3月31日(日)
Place: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201、202、203展廳

Photo/鄧明昌、國立歷史博物館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