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防疫世界共睹,但仍需防堵新一波疫情,關鍵下一步何在?
1.66k
新冠病毒延燒全球,確診案例破上千萬,更甚至超過60萬人喪命,壟罩在疫情下,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有著極大轉變,各界開始運用專業知識、資源整合,甚至跨足國際,正希望盡快恢復過往的「正常生活」。

破除「+0」小確幸
秋冬恐現疫情高峰
台灣防疫在第一波相當成功,但最近接連爆發確診個案,甚至有些感染來源還不明,而不少企業也保持悲觀態度,究竟國際經濟活動何時才能恢復交流?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短期商務旅客以及陸配子女來台一事,並沒有新增國家或進一步鬆綁。」,凡事都得步步為營,當年SARS在四、五個月內就結束,而新冠肺炎蔓延長達七個月,「不要陷入『+0』的迷思」張上淳說,民眾一看到新增病例數字就開始緊張,反而忽略了疫情控制, 「如果只要+0,一有新增確診病例,開始嚴厲批評政府,如此主政者也不可能放鬆管制,經濟勢必會受到衝擊。」張上淳坦言,如何在疫情可控制的範圍內,讓經濟活動重新開放,對國家也許才是好的,維持防疫和經濟競爭力的平衡,是全民一大考驗。
抗體療法春季問世
一劑可撐3-6個月
亞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創始人何大一,在論壇中帶來好消息,他帶領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團隊,從5名被感染的病人當中,成功分離出抗體,而且只需要一劑,就能夠維持3-6個月的效用,最快在明年第一季可以派上用場!何大一表示:預計在今年10月展開人體試驗,大約3-4個月就能知道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