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歐洲國家,聖誕節都會有製作與分享麵包與糕點的傳統,也會在不少歐洲的聖誕市集中,看到這些烘焙品項。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台灣自然在聖誕節前後也引進這些傳統糕點,並經由麵包師傅的創意,變化成各種不同口味又能兼具傳統的聖誕麵包與聖誕糕點。
聖誕節歐洲各地必吃經典麵包
在歐洲,傳統聖誕麵包與聖誕糕點種類繁多,且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傳統糕點類型。例如德國那款在麵包外層撒上象徵冬雪的Stollen,是一款混合果乾、杏仁與糖粉的節慶麵包;或是法國的聖誕樹幹蛋糕,模擬成聖誕樹幹的形狀更顯節慶氛圍;還有英國以水果跟香料混合成內餡的糕點Mince Pies,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品項之一。更別說義大利的潘尼朵尼、法國傳統糕點國王派,還有在德國、荷蘭、比利時流行的「聖尼古拉小人」,都是歐洲聖誕常見且不可或缺的聖誕糕點與麵包。
傳統「聖尼古拉小人」是打小人嗎?
可別以為有「小人」二字就是打小人,歐洲的「聖尼古拉小人」是聖誕節與聖尼古拉節流行的傳統糖果或高點,這些迷你小人代表著聖誕老人的前身與形象,穿著長袍、戴著主教帽,有時候還會拿著木杖。可能是用麵包做成,也可能是餅乾或巧克力,象徵著慷慨與善良的聖尼古拉,對於孩子們的祝福,在歐洲通常會在節日當天或前夕送給孩子們,象徵迎接新年好運的到來。
在台灣哪裡可以買到聖尼古拉小人呢?不少手作烘焙坊都有推出,而珠寶盒法式點心坊也在聖誕節前夕,推出以以布里歐麵糰製作的聖尼古拉小人。
聖誕節前夕就是要吃國王派
在歐洲,國王派有個很有趣的遊戲,以及有個很哀傷的歷史故事。有趣的是,傳統國王派裡頭會放入一個小玩偶「fève 」,在切派且分派的時候,如果拿到藏有「fève」的那一塊國王派,那麼就會被加冕成當日國王,並戴上金色紙皇冠發號施令,是聖誕聚會有趣的遊戲之一。
然而有趣的國王派遊戲也有個讓人感到哀傷的歷史故事與聯想。相傳在古羅馬的神農節期間,羅馬人會在糕點中藏入一顆豆子,讓吃到的奴隸可以在那一天短暫享受自由、甚至是比主人還高的地位,而在那天的慶典結束之後,主人卻會以「取悅神農」為名,犧牲奴隸作為祭品,也反映了古羅馬社會的殘酷與宗教儀式的血腥。
不過如今的國王派代表的是和平與分享。每年德麥食品都會舉辦「德麥法國萊思克盃國王派冠軍賽」,今年已邁入第8年,也評選出C’EST C’EST 、Boulangerie Dix Ans十年麵包、胖菓子、台南遠東香格里拉、聖保羅烘焙花園、吃吃喝喝 MAISON GOURMANDE、河馬先生甜點烘焙坊、彼得潘烘焙坊,這八家在比賽中取得佳績的烘焙名店。
其中米其林一星餐廳「A」更與本屆冠軍「河馬先生甜點烘焙坊」主理人何柏達的配方,製作出聯名冠軍國王派,並於即日起開放預約,限量200顆。
義大利人的聖誕節都吃Panettone
在義大利,聖誕節的代表糕點則是Panettone潘納朵尼,是聖誕節期間家庭聚會上的重要甜點,也是交換禮物的選項之一。這款糕點雖然起源於米蘭,但卻流行於義大利,甚至成為全球的義大利裔社區中的經典食品。潘納朵尼在傳言裡,更有愛情的象徵,相傳起源於義大利米蘭的潘納朵尼,是一位名叫 Toni 的麵包師為了贏得心上人和她父親的歡心,將麵團加入奶油、蛋、糖和蜜餞製成甜麵包。最終,這種甜點因 Toni 的名字而得名「Pane di Toni」,中文翻譯是「Toni的麵包」,超級浪漫。
在今年,巧舜企業也攜手台灣各大飯店、烘焙名店,推出「全台最強聖誕 Panettone 潘納朵尼季」,邀請義大利「潘納朵尼之王」Aniello di Caprio、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與王鵬傑,更結合Feeling18、LA ONE、Libready巢屋麵包店等多間本土人氣名店,共同打造出令人垂涎欲滴的13款聖誕潘納朵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