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美食品酒

每家都和牛,是真的懂吃?從和牛評分標準到品種分類,帶你認識日本三大和牛之「近江牛」

每家都和牛,是真的懂吃?從和牛評分標準到品種分類,帶你認識日本三大和牛之「近江牛」

不少餐廳都標榜著自己使用和牛製作料理,有的服務生在介紹時講著日本和牛、澳洲和牛或是Ax和牛,聽之下都是「和牛」,但究竟什麼是和牛?是一個品種?還是一種稱呼?油花多就是和牛嗎?這回就讓《WEPEOPLE》美食編輯來細說和牛的歷史,以及説説日本三大和牛之一「近江牛」的故事。

什麼是和牛?和牛的魅力是油花!

事實上,「和牛」是日本特定的品種牛隻,但也不是所有日本產的牛肉都能被稱為和牛,需只有經過血統認證的特定品種牛,才能被稱為「和牛」。目前日本和牛有四個品種,以「黑毛和牛」最為常見,其他三種分別是:赤毛和牛、無角和牛與短角和牛,而無角和牛肉質細緻但少見,短角和牛主要產製於日本東北,口感與赤毛和牛一樣較為紮實。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為什麽老饕這麼瘋和牛?要論和牛的魅力,就要從肉品的油花和口感說起。大理石紋是最容易辨識和牛肉片油花分佈模樣,也因為油花分布均勻,使得肉片在加熱後,可以讓油脂均勻融化,連帶讓肉質更嫩、更多汁,也更能入口即化。當然油花也關係到和牛的分級制度。以常聽的A5和牛為例,前面的英文代表肉量的步留等級、後面的數字代表肉質,英文評分有A、B、C三個等級,數字的品質分數則最低1分、最高5分。A5不僅是最高等級,還需要肉質分數在5分,且BMS需達8-12之間才能獲得A5評價。

光看肉質等級還不夠,還要看油脂

除了評估和牛等級的「步留等級」與「肉質等級」之外,其實在和牛的「肉質等級」四項指標裡,又會用「BMS脂肪分布等級」來替肉質的脂肪分布標準,其評分標準以1到12來表示牛肉的油花細緻度。BMS要達到8-12分,才能讓和牛拿到「A5」的評價,其中BMS12可說是油花及至豐富,脂肪分布細緻到已接近「雪花」等級,可想而知那片和牛會有多美!但BMS並不會影響步留等級,兩者是獨立評分的項目唷!

每家都和牛,是真的懂吃?從和牛評分標準到品種分類,帶你認識日本三大和牛之「近江牛」

這問題問得好!日本產的和牛會以A/B/C來區分,但坊間也常聽到M開頭的和牛。M等級的和牛,主要是指澳洲和牛。什麼是澳洲和牛?是指將日本和牛品種引入澳洲培育的牛隻,其中結合日本和牛血統與澳洲養殖技術與環境,又因為澳洲氣候與遼闊的草原,提供了這些和牛牛隻良好的飼養環境,而澳洲和牛分級以M1至M12為標準,而M12的澳和牛,對應日本和牛,則有A5-BMS12的水準。

那近江牛又是什麼?

「近江牛」是日本三大和牛品牌之一,另外還有神戶牛與松阪牛。也是日本公認的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和牛品牌。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日本三大和牛」與「和牛品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品牌是針對地區或產地所延伸出的一種標籤,並不是品種。即使是同一種和牛品種,在不同地域環境成長,經過不同的養育方式,其肉質與風味也會不同。所以日本三大和牛品牌各有特色,無論是神戶牛的細緻油花、松阪牛的濃郁脂香,還是近江牛的歷史與均衡口感,都是牛肉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美味。

每家都和牛,是真的懂吃?從和牛評分標準到品種分類,帶你認識日本三大和牛之「近江牛」

近江牛的認證標準是「在滋賀縣內飼養超過12個月的黑毛和牛」,但滋賀縣的不同農場和肉品店,會根據自己的飼養方法、飼料配方或加工技術,推出獨具特色的「品牌近江牛」,其中老字號牛肉專門店「千成亭」又更是老饕們的最愛。嚴選品質優良且血統純正的小牛飼養。飼料裡也加入自己特製的穀物配方,所以讓肉質有牛奶般甜淡的味道,也讓不少和牛愛好者會專程前往品嚐。

台灣哪裡吃得到近江牛?

自從2017年開放和牛進口後,各種和牛品牌也陸續進來台灣,這也是為什麼去餐廳吃飯,總能聽到「本店使用XX和牛」的原因。像是台北教父牛排、台北晶華酒店的The Ukai Taipei、文華牛排館,都能吃到近江牛等頂級和牛。而位於台北小巨蛋附近的八和燒肉專賣店,則是以「和牛一頭買」為核心,使用刀工將冷藏和牛拆解成30多個部位,並設計成八大類型料理,讓饕客可以吃到和牛不同部位的口感與油花度。倘若想要試試近江牛的滋味,不妨可以到這些餐廳品嚐看看唷!

每家都和牛,是真的懂吃?從和牛評分標準到品種分類,帶你認識日本三大和牛之「近江牛」

Share:
Zoe Chen

editor
藝術、建築、家居、選物,還有一點愛吃、愛看劇、愛逛展的成份。 可透過zoe@wepeopleclub.com與我聯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