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Frank Gehry 流動的史詩 無界為界

Frank Gehry 流動的史詩 無界為界

被譽為「建築界的畢卡索」Frank Gehry,是後現代解構主義建築大師,打破對稱美和現代藝術的界限,以違反、甚至跳脫物理學定律的失衡,打造圓弧造型、不規則的螺旋,有如旋律般自由躍動的線條設計,是Frank Gehry獨有的建築語彙,甚至跳脫物理學定律的失衡造形、展現視覺衝突與連貫的幾何弧度,加上奇特的建築素材,營造出動感與美感兼具的公共空間。

這位當代最具創新精神與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他的幾何建築創造一種奇妙的移步換景體驗,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而大量地運用異材質與金屬的質感對比,讓線條被隱藏在曲面的裂縫中。並於1989年贏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前衛而幾近叛逆的建築風格,為他贏得「建築界的編舞師」的封號。他以未來派的設計風格,讓建築成功地打造都市的未來,進而持續發展的榮景。

Frank Gehry出生於1929年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猶太家庭,後移民至美國加州,現今長駐於洛杉磯。他的建築,包括他在1978建立的私人住宅,已成了各地的觀光勝地。著名的作品包括鈦金屬打造的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1997)」,洛杉磯鬧區的「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2003)」,西雅圖的體驗音樂館,明尼亞波里斯的「魏斯曼藝術博物館(Weisman Museum of Art,1993)」,位於布拉格「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1997)」,以及德國黑爾福德的「MARTa ,2005博物館」。Frank對外界的質疑也總是保持著一貫的態度,阻擋不了他的研究和發展的企圖心:「如果墨守成規的話,那建築師就會永遠是一個困在籠子裡的嬰兒!」

用建築改變城市

Frank Gehry的建築世界,是從自己的房子改建開啟。1977年,Frank Gehry在南加州的海濱小城聖塔莫尼Santa Monica買下了一棟普通的兩層住宅,第二年,他決定對自己的住宅進行擴建的計畫。將一幢通俗的美國式20年代房子,打通廚房和用餐區的屋頂,改裝不規則立體式玻璃天窗,屋子外圍並用木夾板、鋁浪板、鐵絲網等便宜的工業現成材料加蓋空間和牆面。但在當時也受到直接的攻擊和抵制。在這座建築中,Frank Gehry利用了大量廉價的工業材料,如波形金屬板、金屬網和木夾板等,降低了造價。這也是這座建築在美國經濟蕭條的二十世紀70年代引起人們的注意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棟房子現在已成了建築史的一部分,是後現代和解構的開始。也是他個人建築生涯的起點,則讓蓋瑞脫離了「紙上建築」的狀態。這些當初被視為驚世駭俗的建築,在今日得到眾多獎項的肯定,包括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

有機形體的變形重組

Frank Gehry從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更加注重有機形體的組合,並利用特殊的金屬材料來達到沒有結構可言的境界,而建築結構簡單規整,功能佈局合理。Frank Gehry特別注重光影的效果,比如扭轉的天窗所造成的外觀造型和光影變化,直接影響了室內的效果。最代表性建築就是他於1987年在德國設計建造的傢俱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他對入口、門廳、雨棚、電梯、天窗等進行了變形處理,並透過肢解、扭轉、變異、並置等手法對其進行了重新整合,但建築的實際功能並沒有受到影響。而另一座博物館「Weisman Art Museum」是Frank Gehry在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座落於密西西比河畔的明尼蘇達大學校園內。為了與大學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畫廊和停車場坡道的外表以水泥連接的磚塊裝飾,不鏽鋼和彩繪金屬被大量應用在人行天橋北面的垂直牆面上,而候車室和博物館西面的垂直牆面則採用了經過處理的不鏽鋼。這些特殊的金屬材質,以特殊的造型運用,讓整座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耀眼的光芒。

波浪造型鈦金屬博物館

1991年,Frank在西班牙的港口城市畢爾包(Bilbao)主持設計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靈感是來自16世紀西班牙航海為藍圖,野心雄勃企圖心,在建築外部的主要材料是西班牙石灰石,建築物外部以鈦金屬以波浪造型般覆蓋著,不規則的曲面組合,呼應河水的波動,當美術館一開幕,觀賞者都將它當作最佳的藝術品來欣賞,由內到外都在看建築,也讓畢爾包這個城市因注入建築之美而得以重生。華德迪士尼的遺孀Lillian Disney於1987年宣佈捐出五千萬美金,打造以迪士尼為名,具有世界級音響效果的音樂廳。Frank Gehry於1992年開始建造,歷經超支、停工、募款,2003年終於落成時,造價已累計到2億7千4百萬美金。建築主要部分採用閃亮的不鏽鋼面,變化多端的解構形式震動了向來保守的公共建築,獨特的外觀使其成為當地的重要地標。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外型仍然沿用個人一貫的風格,建築外部覆蓋著義大利石灰石和不鏽鋼,呈現出輕盈的雕塑般造型,猶如張開的帆船。

跨界玩心大師

除了建築,他更跨界參與傢俱設計、Tiffany珠寶設計等等,早在1972年,他以Easy Edges 傢具系列深受矚目,採用瓦楞紙板設計的桌椅,深具環保概念創舉。另外早期著名的魚燈也是代表、他也經常受邀為知名品牌設計商品,包括和Fossil合作的Frank Gehry鐘錶系列,為波蘭Wyborowa伏特加設計流線造型的扭轉瓶身,並運用他偏好的魚元素,為Alessi品牌設計一款奇特造型的Pito茶壺。2005年,Gehry為Tiffany珠寶公司設計了一系列女性珠寶,以天然木材、珍貴寶石和多種貴金屬精心打造,捕捉了這些創新材質在視覺與觸感上的極致之美,魚形的項鍊墜飾與手鍊、蘭花線條的耳環、轉矩造型的戒指,皆在優美線條中散發出獨樹一幟的時尚風貌。2008年Frank Gehry參與建築界年度重量級設計,這棟「超級木構帳篷」位於倫敦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內,是當代藝術最具活力的陣地之一。?Frank Gehry設計的這個超級木構是2008年度的「蛇形帳篷」(Serpentine Pavilion)。這個系列的建築每年會推出一次,每個房子大約存在3-4個月時間。曾經參與過這個專案的建築師群星閃耀,其中包括Rem Koolhaas、Alvaro Siza、伊東豐雄與Daniel Libeskind等等。

OPUS HONG KONG

而Frank Gehry在亞洲首幢住宅建築設計的創作「OPUS HONG KONG」即將完工,是由香港太古地產特別邀請Frank Gehry參與在亞洲首幢住宅建築設計的創作,座落於香港山頂司徒拔道53號。目睹Frank Gehry把抽象的概念,從其獨特的設計草圖,加以運用各種建築模型和尖端科技,最後轉化成眩目非凡、出類拔萃的建築物,在這個著重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時代,打破了遍佈全球各大城市的設計框架,更熱衷於為每一座建築物打造完美的設計,必須得突破想像的界限,對於非正統材料的大膽運用、其獨特的建築設計手法、到他如何在創意設計過程中配合項目對於美學和技術的要求。Frank Gehry的設計靈感源自「OPUS HONG KONG」所處地段四周的醉人景致。他表示:「我相信一幢建築物身處如斯優美的天然環境,就該與四周的景致渾然合一。」住宅大廈外牆以玻璃包裹的支柱交織組成,儼如微風中搖曳的蘆葦。室內是線條流麗、以中央為重心的開放式佈局設計,並以流線形的玻璃幕牆環繞,外圍則有一系列以遊船甲板為概念、讓住戶置身自然之中的露台設計。住宅大廈的流麗玻璃外牆與其石製方形植物槽巧妙堆疊而成的底部構成強烈對比,亦與四周的繁茂綠蔭相映成趣。

標誌城市美學風格

「以前我父親總會說我是個夢想家,但那並不是稱讚;他說得一點都沒錯,只是他低估了做夢的力量。」Frank Gehry許多已完成的劃時代作品,眾多地標性鉅作是其成就。如今年逾八十的蓋瑞,仍在顛峰中實驗各種創意,無論已完成或進行中的作品也持續啟發無數後進。蓋瑞的創作方式一如他的每一項建案,總是不按牌理出牌,沒有規則可言,特別講究構成此建築創作與當地周圍景觀的關係,關鍵在於物與物之間界限消融之後的整體。以其獨特的創作力,標示這個時代的文化,建立屬於這個世紀的美學風格。●○

Frank Gehry
1929年Gehry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猶太家庭,17歲時隨家人移居洛杉磯,1954年獲南加大建築學士後,曾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研習都市計劃,1962年回到加州創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Frank O. Gehry & Associates, Inc.,1989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的業界最高榮譽。

Frank Gehry近年來完成的重大公共空間
1983 加州洛杉磯的The Geffen Contemporary at MOCA
1989 德國的Vitra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Facility & Design Museum
1994 法國巴黎的美國文化中心
1996 捷克布拉格的Nationale-Nederlanden Building
1997 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1999 德國杜塞道夫的Der Neue Zollhof
2000 西雅圖的體驗音樂博物館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2002 加州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The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2004 芝加哥千禧公園露天音樂廳Jay Pritzker Pavilion
2005 德國的The MARTa Herford Museum

photo/FOG©Frank Gehry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