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陪他到最後

陪他到最後

你一定看過某些電影在片尾那段秀出工作人員列表的短短時間裡,搭上拍攝花絮或者把真正的結局穿插在這裡。這種出奇不意的驚喜,往往比故事本身更讓人回味再三。

安可曲,聽眾雖愛,主辦單位卻不見得喜歡。因為音樂廳都有超時罰款。以晚上節目為例,若超過十點,就得多繳一筆費用。如果是樂團,美國工會更多有規定,一旦超時,樂團就得付樂手該場多一半的薪水。也因此某次某俄國小鋼琴家來台演出,彈得極其忘情,台下又叫好不絕,他就一路加演,直到後台工作人員變了臉色,揮手要他快點離場,這才驚覺大事不妙,最後連忙衝回後台。九點五十九分四十三秒。呼~~。

即使如此,很可惜,當晚仍有許多人錯過——我說的倒不是沒來欣賞的愛樂者,而是等不及鋼琴家告別,就先行離去的諸多聽眾。當然,如果對演出不滿意,大可立即走人。然而許多人在掌聲中提早離場,原因其實只是為了早一步到達停車位,搭上早一班的公車或捷運,或單純不想和群眾一同擠出音樂廳。於是,他們寧可放棄可能的安可曲,或向音樂家表達敬意與謝意的機會,正式曲目一完便匆匆離開。

音樂會從沒有規定聽眾應當在何時離開,也沒有人能夠強制聽眾應該陪演出者留到最後。只是每一次看到匆忙離開的聽眾,我總不禁好奇,若多留幾分鐘,究竟會造成什麼損失?都已經花了時間金錢來欣賞演出,又何必讓自己身心忙碌至此,一刻皆不得閒?

我個人印象最深的一場演出謝幕,是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當時身為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阿巴多,帶領樂團奏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深刻詮釋。這部交響曲在愛與死亡中翻轉,樂曲結束時聽眾竟陪著音樂家一同靜默長達一分鐘之久,也註定不可能有任何安可曲。即使如此,聽眾的熱情一樣反應在逐漸甦醒的掌聲。甚至當樂團已經離席,聽眾仍不願離去,持續不斷的掌聲終於將阿巴多從後台再請了回來,站在舞台中間向四面八方的聽眾道謝。樂團都退場了,聽眾仍然不走,原來柏林人是這樣向他們的藝術家致敬啊!

是否在演出完堅守至終,其實是個人選擇。但就像看電影,我也總是希望能留到最後,待演職員名單完全播畢後再離開戲院。這不只因為我們都曾當過一顆小螺絲釘,也不見得是想從演職員名單中找到什麼熟人,僅純粹是對於一部作品的尊重——這也是我一向堅持,只要有一個人喜歡,電影院就有責任把影片完整播完,不能為了多賺錢而不播片尾。 多花幾分鐘,你甚至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奇——在電影《豆豆先生》第一集裡,當演職員名單全部播畢後,豆豆先生竟又出現在銀幕,和留到最後的觀眾「親自」道謝。我仍記得當我看到這個畫面時,內心的驚喜與感動,也讓我確信這樣的互相鼓勵絕對是藝術進步的基本要件。

多留幾分鐘,你可以不必趕時間,還有很多美好故事可以收藏。下一次欣賞表演時,何不也陪他們留到最後?●○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