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踢踏舞者彭承佑的東西合壁 用京劇跳踢踏舞

踢踏舞者彭承佑的東西合壁 用京劇跳踢踏舞

京劇跟踢踏舞,一中一西,壓根兒也無法連在一起。但在彭承佑卻是一個學習京劇出身,卻在踢踏舞的揮灑中,找到自己定位的舞者。
扭腰擺臀是容易的,但要跳出自我卻是困難的,彭承佑用熱情超越了世俗的限制,踩出自己的節拍。

劇校作科八年,舞蹈卻引起興趣

走下蜿蜒的階梯,來到彭承佑的練舞室,發現這個位於地下室的狹小環境,是充滿的巨大的聲響。舞者們在地板上踩踏的劈啪聲響,充斥著整個空間;他們的汗水與能量,恰與牆上那些斑駁的痕跡成反比,說明了他們有多喜歡跳舞。

也就難怪當年在劇校作科八年的彭承佑,就讀大學的時候頭一次接觸踢踏舞,會立刻愛上這樣的身體節奏。「因為京劇的訓練是『壓抑』的,有很多規矩,但是踢踏舞卻相反,講究自由、即興。」他解釋所有的身段、唱腔、臉譜、行頭都是源自悠久歷史的傳統,梨園子弟就是照著做、照著學,沒有商量的餘地(更不可能問為什麼):「京劇是演別人,踢踏舞是跳自己。」於是大四的時候,就決定正式學踢踏舞,揮別了京劇。

然而這不等於他把過去的學習放諸腦後,京劇帶給他的訓練,反而有助於他上台時的舞蹈演出,甚至有些相通的道理。「京劇是非常抽象的,因此會幫助我處理舞劇上的抽象,如何在抽象中建立起戲劇的邏輯,呈現舞台的畫面。」彭承佑也發現,以往學戲時練的基本功,是鍛鍊京劇演員的身體節奏;踢踏舞看似即興,實則也有一定的身體節奏,「你看人家跳的很自在,其實也要累積一定的基本功,才能表現當下的情緒。」

踢踏舞要走出台灣,就要加入東方文化元素

踢踏舞跟黑人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舞者以鞋底的四塊鐵片敲擊地板,發出聲響,是代替打鼓傳音的節奏。「因為在黑奴時期,他們被禁止打鼓,遂改以其他的管道發洩。」他說踢踏舞是在音樂中踩出節奏,只要有音樂就可以跳:「並不見得一定要像愛爾蘭的《大何之舞》才叫踢踏舞,如果在家聽到喜歡的音樂就可以跳。」

在經歷不斷的學習與演出後,彭承佑也發現舞蹈東西合璧的奧妙,「在台灣要推廣踢踏舞,要帶入美式踢踏舞的正宗精神。但台灣的踢踏舞若要走出國際,卻非得加入東方文化的元素不可。」他說受邀在紐約演出的時候,他把京劇的水袖放進舞蹈中,「通常你看踢踏舞者很少有手部動作,因為雙手要保持平衡,但我們會在節奏中玩甩水袖的動作,那就是我們的特色,別人沒有的。」不斷地在東西文化間尋找創意,說他用京劇跳踢踏舞,還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舞工廠2007年《踢踏密碼》舞劇公演
時間:10月9日、10日台中中山堂;10月20日嘉義市文化中心;11月30~12月2日台北市親子劇場。
電話:02-3393-9888兩廳院售票系統。

photo/Ben Wang、彭承佑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