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改善失眠 從自律神經著手

改善失眠 從自律神經著手

失眠並非單純的現象,往往是多重原因相互影響下的結果。其中,長期的壓力累積無法適當獲得紓解,而造成自律神經失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據調查,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22%,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有慢性失眠的問題。過去,睡眠問題常見於年紀較長族群,但隨著科技與經濟快速成長,現代人長期處於緊張與忙碌的生活壓力之下,所引發生活不規律、飲食失衡等多重問題,導致失眠在各年齡層、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已成為普遍的健康隱憂。

失眠類型

失眠依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短暫性失眠(小於一週)、短期性失眠(一週至一個月)、和慢性失眠(大於一個月)。一般慢性失眠是指持續一個月以上,每星期有3天或3天以上睡不好,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中斷、過早醒來等問題。入睡困難是指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仍無法入睡;睡眠中斷是指睡眠斷斷續續,未能持續熟睡;而過早醒來是則指睡不到6小時,甚至1~2小時就醒來,而且醒來後便難以入睡。不論是哪一種失眠,一到二天雖不至於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但若長期持續則會使人有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甚至心悸、焦慮、脾氣暴躁等現象,重則影響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步調、工作效率以及人際關係。

導致失眠的原因非常多,主要與精神疾病、身體疾病或藥物引起有關。在精神疾病方面,焦慮、憂鬱是失眠常見的主因;而嚴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也常造成失眠。許多身體疾病也會影響睡眠,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胃痛、關節痛等,這些疼痛性的疾病常讓人痛得睡不著,或半夜因疼痛而醒來無法再入睡。另外,因呼吸道疾病或肥胖產生呼吸障礙的病人則會因呼吸困難而醒來。而某些特定藥物或食物如酒精、含咖啡因飲料、類固醇、降血壓藥物等也會造成失眠。以上這些因素或是某些找不出原因的失眠,都統稱為「原發性失眠」。因為身體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失眠,首先必須改善造成失眠的主因,如疼痛、呼吸障礙、藥物等,如果改善之後失眠仍未解決,則必須再進一步探討精神性原因。事實上,大多數失眠來自於精神性原因,如長期壓力與焦慮造成交感神經過度刺激,使自律神經失去協調,而導致失眠。如果不解決根本原因,光是提早入睡、聽輕音樂或是數羊都是沒有辦法改善睡眠的。

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屬於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的一部份,其功能主要在於調控人體內臟肌肉運動及內分泌腺體產生荷爾蒙,也是身體應對內外環境壓力的一個系統。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及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相互拮抗,調節生理機能。交感神經又稱為打與逃的反射(fight and flight reflex),是當生物體遭受威脅時準備戰鬥或逃跑的一種反應,它會使我們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及呼吸加速;而副交感神經則是負責另一組相反的作用,是當生物體處於安定放鬆時的反應,它會使心跳減緩、血壓降低、肌肉鬆弛及呼吸放慢。

自然界動物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副交感神經比較活躍,也就是在放鬆休息的狀態,只有在追捕獵物或逃命時,體內的交感神經才會呈現活躍狀態,以便能在短時間爆發全身力量。但現代人的生活充滿緊張忙碌,必須隨時面對壓力與挑戰,加上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累積,都會使得身心一直處於交感神經亢奮的狀態,這不但造成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身體緊繃、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同時因為長期過度焦慮緊張以及神經肌肉無法放鬆,即使到了應該休息睡覺的時候,雖然感覺很疲憊,但腦中思緒卻仍有如千軍萬馬般奔騰不停,以致無法入睡;或就算睡著了,因為腦波無法放鬆,造成睡眠斷斷續續,或在隔天清晨醒來時仍有無法精力充沛的感覺。

雖然每個人的壓力不盡相同,可能來自於疾病或是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但卻都導致了失眠,因此若要有效改善失眠問題,可以從改善失衡的自律神經開始著手。●○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