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慈善 作為一種新社會生態

慈善 作為一種新社會生態

日前,商業巨頭和慈善家沃倫•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言論,批評慈善事業帶來的負面效應,此文引來極大爭議,儘管未有定論,我們仍應認識他指出的,慈善事業的深層影響。

慈善的效應

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在紐時發表專文,他引用城市研究所的數據,指出2001年至2011年期間,非營利慈善機構的數目增加了25%,進而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2012年,單美國就有3160億美元善款輸出,慈善組織雇傭員工數達940萬人。他認為,這些慈善組織的工作帶來的,是更多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案,無論是涉及耕作方法、教育實踐、職業培訓或業務發展,很少考慮文化、地理或社會差異。他稱這種現象為「慈善殖民主義」。短言之,善款大量的累積,反而形成新的社會生態,引發新的因應制度的檢討和建立。

反觀近幾年大陸慈善團體屢傳負面新聞,如善款減少、人民對公益體系產生信任危機,其中「郭美美炫富」事件,更成為大陸慈善事業無法抹滅的隱痛。根據大陸民政部最新發表的《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12年全中國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款物捐贈總額約817億元(人民幣,下同),人均捐款約60.6元,捐贈總量較2011年相比減少28億元,下降3.31%,善款總額連續兩年下跌。報告中提到,2012年中國紅十字會接收社會捐贈約21.88億元,僅佔總額的2.68%,同比減少了23.68%!(郭美美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

隨著公民意識抬頭,人人有知的權利,捐贈人對知情權、參與權、問責權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大陸慈善機構的公開性、透明度嚴重匱乏,當然制約了公民的捐贈積極性。基金會透明度整體不合格,善款賬目不清,去向不明,顯然是慈善捐贈總額下降的關鍵原因之一,大多數慈善組織都面臨公眾對其透明度、執行力、工作效率的質疑。整個公益慈善行業,特別是一些傳統的慈善機構,公信力跌入谷底。因為不信任政府和慈善機構,使得大陸民眾和重要捐贈人、捐贈機構,開始減少捐贈行為,直接影響了當年的捐贈量。此外,商業人士跨入慈善界,讓一些商業規則扭曲慈善的本意,也讓民眾感覺慈善變了味。

在利他與利己之間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正加速向美國追近,但是兩國捐贈總量的差距卻依舊懸殊。2012年美國接收社會捐款約為316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中國GDP約為美國的1/2,但是慈善捐贈總量卻只有美國的1/24,人均捐款額為美國的1/110。華人社會的慈善捐款行為不及西方普遍,這當然與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關。西方文明裡強調「愛」與「利他」,所以西方大富豪捐醫院以戰勝疾病、捐學術講座以促進教育的風氣十分普遍,企圖改善社會不平等現象,並創造人類最大幸福;但兩岸三地華人的捐獻多半是捐給政治人物或宗教團體,其背後都有政治投資或功德累積之意涵,或有些許回饋的期待。彼得•巴菲特謔稱此種慈善行為是「良心洗錢」。

慈善事業是衡量名人形象的主要指標,而慈善捐款則是名人回饋社會、營造形象的雙贏手法。據美週刊《慈善紀事》2012年捐款數據分析結果,「股神」巴菲特去年分別捐出10.3億美元至他三名子女名下的慈善基金會,共30.9億美元,榮登榜首;臉書執行長馬克•佐克伯捐款約5億美元給矽谷社區基金會,位居第二;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則以捐款3億美元,至自己名下的「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排名第三。美國企業家功成名就後,大手筆慈善捐獻,絕對不是個別現象,英特爾的創辦人,還有零售業巨頭沃爾馬公司創辦人華頓家族等,每年都有數億美元的捐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會至今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慷慨為榮

世界日報評論說:「慷慨捐獻,是美國億萬富翁的一種不成文傳統,一種成功企業家必備的素質,一種有錢人得到社會認同的標準,一種具有終極誘惑力的精神風範。」從事慈善事業、回饋社會的良善也是互相傳染和影響的。據美國媒體報導,巴菲特的舉動,就是受到目前專心從事慈善事業的美國第一富豪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的影響。蓋茲夫婦表示,他們死後,只有幾百萬美元的遺產會屬於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都將捐給慈善事業。蓋茲認為,擁有很多不勞而獲的財富,對於一個站在人生起跑點的子女來說並不是件好事,他覺得子女的人生和潛力與出身的富貴和貧寒無關。

很多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美國成功企業家,不相信財富可以傳代。他們知道,富家子弟在鈔票堆中長大,一輩子不愁吃喝,無憂無慮,容易養成揮金如土、逍遙度日的不良習氣。金錢不但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反而有可能對孩子帶來傷害。巴菲特相信財富取之於社會,最後也要回饋給社會。蓋茲夫婦長期觀察到健康、教育、研究等領域還存在著的很多不平等現象,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財產用於解除這種不平等,他們呼籲其他有錢人也能夠將自己的財產回歸社會。石油大王卡內基的名言「帶著巨富而死,是一種恥辱。」凝聚了共識,影響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群起響應公益捐獻,冀求社會更趨真善美。●○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