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建築界的暖男大叔 林淵源

建築界的暖男大叔 林淵源

台灣建築圈不乏暖男大叔,然而林淵源之所以能拔得頭籌,絕不僅仰賴幾串輕易逗樂男女老幼的妙語如珠,他理性與感性兼備的各種狂想,既是城市裡書寫光影的建築,亦為紙張上饒富趣意的塗鴉及文字。

1966年出生於南投的林淵源,英姿颯爽,介於紳士與大俠的氣質之間,他的語言具有溫度能輕易熨平滿是毛邊的情緒,且感染力十足。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曾經歷「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1998年成立「林淵源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類型包含集合住宅、獨棟住宅、臨時性住宅、非人類住宅、非典型住宅、未實現住宅等,曾入圍2016年TRAA第五屆台灣住宅建築獎,代表作品包括中正區「楓韻、石」、華山藝文特區「禾祥」、大安區「琉璃藏」、竹北市「景泰然」、新竹寶山「T house」及新竹市「昕奕居」等。雖然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建築人,但卻經常希望自己能跳脫原有框架,以門外漢的思維去揮灑設計,才華洋溢的他亦出版了《房子在想什麼?》一書,主要以建築、生活、記憶三大主題,透過書寫與塗鴉的完美結合,織構出即使非建築人亦可輕鬆閱讀的50篇千字短文。

靈感不假外求俯拾即是

談到出書這件事,其實得回溯到兩年前,林淵源在下班後、加班前以較為密集的塗鴉抒發情緒,並開始在臉書上引起討論與共鳴,同時也吸引了出版社的關注,不過當時的他認為做一件事需要衝動,他似乎還缺少了些什麼,談著談著便閒置了出版計劃。直至去年初,他再度與出版社相遇時,林淵源正逢五十歲,也因父親病症復發得每週往返台北與南投,當時他的內心有股聲音提醒他要去做些許久沒做的事,為此他便著手書寫與塗鴉,「我白天想到的,晚上就倒上一杯威士忌,邊喝邊將它書寫出來。」一共50篇,每篇一千字,驚人的是他三個月便完成。難道都沒有靈感匱乏的時刻?林淵源笑說,「沒有!我總是處在靈感撞到頭的階段。」下筆源源不絕之外,日常是越擁擠繁忙,他的紙上塗鴉益發生猛。

書中不只有建築的小故事,同時也談論到生活及記憶;五十歲的他認為「原鄉」尤其值得玩味。因為自國小畢業後便去台中住校讀書的林淵源,當時一個星期頂多回家一次,從小便有了故鄉的概念,這也影響了他的人格發展。不過,對於家人,他無所謂疏離或緊密,只因「所有的情感皆有疏密,不一定要定義某段關係是什麼狀態,人生就是彈簧,人會自然察覺時而疏、時而密的距離。」因此五十歲後,他認為故鄉這件事像電影場景,有步調、文化的改變,卻非單一存在,反倒是加總而成的超空間體驗,從城市、空間延展深化,然而地域始終歸屬於情緒,錯縱複雜到像氣體一般,來無影去無蹤的竄流。「所以我會在台北的某個角落遇見南投,像蒙太奇一樣,不純粹只是身體上的移轉,心隨時都會掉進城市的存在感之中。  」

建築不一定要大張旗鼓

近年,林淵源主要聚焦集合住宅、獨棟度假屋與另類建築,目前主要在執行前兩年所承接較為大型的集合住宅設計案。今年座落於竹北的滑翔翼咖啡館即將要完工,此業主為執行工程的營造廠,最初林淵源與業主的第一個項目是將土地上原有的四個貨櫃屋改建為辦公室,當時場堪時的原始狀況慘不忍睹,不過條件越差反而令他躍躍欲試,因此在陸續花了兩個月後終於完工。不過有趣的是,完工後附近的住戶經常駐足詢問這間小酒館什麼時候開張,林淵源則笑說「能將都市裡的嫌惡變成嚮往,這件事更證明了建築不一定要大張旗鼓,就能為城市帶來美好的寄託。」爾後,他又為了相同業主打造了虫屋(涼亭),而今年在同一塊地附近,即將完工的滑翔翼咖啡館鳥瞰時有如不等邊三角型的屋頂,未來將鋪上木紋改頭換面,然而那無法定義的風格,光看草圖便令人怦然心動。

同理可證,去年參與台北設計之都時,他與小招牌製造所合作,為南港區中南街的米店、書店和踢躂舞小學校設計招牌,雖然微小,卻與城市產生連結,因此「建築師不一定要那麼偉大,做建築師跟做麵包一樣都有各自的專業,不分高下。」差別僅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有沒有樂在其中。「風格是別人給予的,我們創作者不喜歡風格,因為這樣就定形了,我後來才明白,那讓人一眼辨識的不叫風格,而是脈絡。」是透過設計者處理環境與建築的邏輯,反映出創作者在做的事,「比如我在乎房子與基地附近樹木的關係,在處理配置時,通常會在乎開窗比例,或窗開的有沒有意義,或許那窗景只能看見樹梢,但卻能吸引鳥兒棲息。」這都是設計裡專屬於林淵緣的軌跡,也是他的建築中最令人嚮往的境地。

無可救藥的正能量噴發

除了無庸置疑的建築本事,從言談之際,亦可感受到林淵源熱力四射的正能量,他坦承現在的自己早就遺忘該如何生氣,已變成一個無比正面的人,不過七八年前,他也曾是在思考上較為負面的人,特別是「建築人的款式有許多不同路數,每種款式都有其獨到的魅力與特有的悲催。」但做設計不是要帶給人幸福快樂嗎?為什麼要搞得如此悲情,抱怨連連。因此他在接觸了佛學之後,開始和一些看似簡單的道理相遇。「開悟並非是拿了所有的鑰匙就一定開得了門,也許眼前面臨的並不是一扇門,而是一堵牆,其實只要繞過去就行。只要理解了這些,將自己拉高到另一個維度,人生就沒那麼難了。」因此他總是揚著笑意,沒什麼事能動搖他。

熱愛電影與閱讀的他,也經常能從中得到啟發,比如義大利導演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並影響了許多他對建築空間的想像。尤其這一兩年他認為,「無論是電影、閱讀、音樂、藝術欣賞,對我生命的意義不是知識的累積,不是輸入了多少文字,而是有沒有從中產生啟發,轉化成讓我可以輸出創作的動力。」因此他偏愛《心經》、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也看吉田戰車的漫畫《傳染》,他不喜歡在既定軌道內行走,但他無可救藥的正能量將引領他持續創作,從每個微小不經意的日常,以文字、塗鴉、建築與空間設計繼續影響這個世界。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