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劉名振 無法定格的極致感官幻覺

劉名振 無法定格的極致感官幻覺

音樂是一種很玄的東西,無法看見、不能觸摸甚至按下暫停後便蕩然無存,然而,恰巧是這樣虛無飄緲的存在,竟因緣際會成為葡萄酒品酩時的靈魂伴侶。

那天午后,走進「優聲學」時,等待著我的是劉名振、古典樂與葡萄酒。那一刻,不需要高深莫測的音樂素養,即便是外行人也能感受到聲音的甜度、動態與細節,襯著杯中佳釀無可取代的天光、風土與口感,我們分秒不差地精準降落在某一個時代的氛圍之中。

每張卡帶、CD、黑膠唱片,都像可讀取青春的記憶卡,描繪了劉名振的年少與狂熱。他猶記第一次認真接觸音樂大概是國小畢業那年,暑假特別長,待在家受到叔叔的影響,他開始聽西洋歌曲,甚至上教會學習吉它,到國中時,因為隨身聽的誕生讓聽音樂變成一件很個人的事,他也開始收集起卡帶、黑膠與CD。考上大學那年,他擁有了人生第一套音響,自此他在音樂裡兜轉,大學時期甚至參與過楊德昌導演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配樂,電影中當小貓王高歌「Why」時,劉名振就是站在後面伴奏的吉他手。畢業退伍後,劉名振遂進入音響雜誌擔任編輯,後來因為太過迷戀英系品牌Audio Note,索性跳出來做台灣總代理。任何時候,他都能為自己倒上一杯適切的紅酒,佐以黑膠唱片,讓時光凍結在最迷人的剎那。

黑膠是最真實的錯覺

目前劉名振已收藏了2000-3000片黑膠唱片,雖說誰也無法用測量的方式證實黑膠比較好聽,連錄音師都能佐證CD更接近當時錄音的母帶,但他依舊著迷於黑膠所帶來的聽感?「因為它雖然不真,卻能讓你回到當下那個感覺,以聽感來說,黑膠帶來的錯覺更真實。」他認為這一點跟品嚐紅酒很相似,因為當釀酒師忠實反映風土時,飲者便可在單寧、酸度、濃郁度與集中度的表現上,透過感官穿越時空回到那一年的天候變化,「一如我們聆聽1960年代的錄音,就好像回到因此那個現場,感受鋼琴家在此所留下的演奏與意義。」

劉名振坦言,過去是威士忌愛好者,但後來因為太太對葡萄酒的狂熱,才開始品酩紅酒,但卻也因此找到音樂與酒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事實上,我偏好法國隆河產區的希哈品種,它有濃郁的香氣,是其它品種不太有的,品酩時很像真空管音響的特色,會感受到很旺盛的活力。」這一點跟音響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層次香氣的存在是體現好酒的價值,細微差異會造就價格飆漲,而音響也是如此,「特別是Audio Note的音響很貴,但瓦數很小,就像有些紅酒價高、產量少,但很純粹。」

因此當數位音樂iTunes、Spotify、KKBOX開啟了這世代嶄新的聆聽習慣,沉寂近三十年的黑膠唱片也重新成為鎂光燈下聚焦的主角,兩者各有其存在的價值,然而要知道「數位音樂沒什麼不好,但你從iTunes上購買任何的一首歌,你所擁有的僅僅是使用音樂的權利,卻未曾真正擁有過什麼可以傳承給後代的東西。」於是在音樂這場幻覺裡,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將其定格下來觀察,但就像蘇格蘭愛丁堡海華大學Adrian North教授的實驗結果,有音樂相伴葡萄酒會變得更加香醇,因為音樂能刺激大腦某個部位,改變味覺對酒的認知,而在音樂烘托下的人生,則一如村上春樹在《尋找游渦貓的方法》中所說的:「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