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

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

「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離別也許不會在機場,只要你說出一個未來」。這是1985年,潘越雲演唱,三毛寫的歌「飛」。1985年的「飛」,彷彿要從當年台灣忙碌與快速的經濟起飛的建造建設中抽身,飛去一個遠離塵俗的地方,找尋自我。30多年過去,2018年,我們不是流浪,是去追尋。在從城市到鄉間都有些緩慢的漂浮中,在雛型還有待更精準更深刻地雕琢出自我面貌特色的時分。我們的遠方不一定是地理上的遙遠,他更像一個眼前的里程碑。

▲陳敬元《錘子和鑿刀》。

這是一個關於台灣年輕一代在發展歷程中繼續前行的展覽《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離別也許不會在機場,只要你說出一個未來》,即將於谷公館登場,透過五位台灣年輕藝術家的齊聚,要讓世人看見新一代台灣藝術家獨一無二的自我風格。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氣息相通,彼此熟悉共鳴。在他們的作品身上,可以看出新一代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徵兆與特質。

▲汪紹綱,《一劃》,單頻錄像。

而藝術家們的自我風格又各自不同:有繪畫錄像裝置攝影以及水墨。因此藝術家羅智信的裝置與攝影作品,能從微妙的日常生活裡看見大環境的端倪,也不只是「日常」這樣的流行用語,作品裡面有許多往下探尋的「真實」,以及那些無生命的物的轉化,都是人在大小事件中的蛛絲馬跡。而藝術家陳敬元的繪畫,則是以畫筆追尋一種理想中的狀態,在他所信仰的行星運行的能量裡,去追尋真實世界的道理,那是他期待中的世界的面貌,也許也是許多同代人期望中的可以歸屬的世界的角落。

▲簡翊洪《天使也解救不了暴力Ⅰ》。

另外藝術家簡翊洪的水墨游走在城市與鄉間的邊緣,那些像是隱身起來的非主流的人物,好像我們今日此地,每個人都將隱約面臨的狀態。至於藝術家汪紹綱的錄像,彷彿想要紀錄下現世裡生命的狀態。如果有家族記憶,如果有一些真實的歷史片段,都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種種,連結回自我,然後思索關於人的價值所在。而藝術家郭俞平總在旅行,即使在一個定居之處依舊。她在旅途中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毫無保留的面貌,就如同她的畫作,她的錄像的鏡頭,都是自己肉體與面貌的痕跡。

藝術家們在過去累積的創作中,不知不覺已經反映了這個時代的台灣年輕人的面貌他們清澈,清新,有時天真。可是,他們不再願意原地打轉,拒絕不成熟裝嫩,他們準備要去追尋,也是建立。這一刻,可能走到了一個要集中精神有所作為的新的時代開端。

《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離別也許不會在機場,只要你說出一個未來》聯展

日期:3/11-5/6

地點:谷公館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