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只掛在牆上
你或許在畫展、講座裡捕捉文化的踪跡,但在Bar Pine 松,文化選擇悄悄溶進酒杯。6 月 4 日起,全新聯名酒單《文化發生之處》正式亮相,八位當代設計師的靈感,化作八款調酒,把展覽搬進夜色,讓人用味覺「閱讀」創作。
從記憶到味覺體會設計師的暗語
Bar Pine 松主理人暨調酒師侯絮銨 Ariel Hou 向來相信,風味來自生活與記憶。這一次,她與團隊閱讀設計師的獨到語彙;有人以線條作畫,有人用金屬說話,再把那些線條、光澤、聲音與地方情感,轉譯為酸、燻、木質或花香。結果是一份味道的文本,也是一場彼此信任的對話:設計師把靈魂交給調酒師,調酒師再將靈魂交給飲者。
八杯酒,八種創作宇宙
Olivia Yao|柔韌珍珠與炭香青椒
枝枒珍珠戒指《Gaia Perle Golden Ring》的纖細線條,被琴酒、奇異果與岩蘭草重新詮釋,尾韻微辣的芥末像珍珠在燈下閃耀光芒。
YANKO 楊格|把卡帶倒進龍舌蘭
修復古董音響的他錄下六首歌,名為《Analog Spirit / Stereo Solitude》。酒體以龍舌蘭起音,當歸、無花果葉與香杉鋪陳木質草本層次;戴上耳機啜飲,音場在味蕾展開。
宋政傑|深夜祈願版 Bloody Mary
御札寫上「商業興榮」、「戀愛降臨」等俏皮祝福;調酒則用劍筍、煎茶與自製香料醋重組 Bloody Mary,辣度輕推,像半夜貼在吧台的祈福符。
Crystal Kung|通化街的黃昏氣味
Mezcal 的炭燻與水蜜桃、黃玉蘭的甜香交錯,像走過通化街傍晚的咖啡香與潮溼熱氣,城市節奏在杯中起伏。
Leslie Wang|一份思鄉的蛋餅
白蘭地串連大麥紅茶與紅糟,二次利用柑橘皮增添爽朗酸甜——旅居者口袋裡的台式早餐,被調成深夜慰藉。
顏伯駿|國王的新衣,威士忌的新貌
煙燻威士忌遇上嫩薑、月桂和晚香玉,經典 Penicillin 帶著嘲諷語氣躍上舞台:「如果你看不到層次,那是因為還沒喝夠。」
何庭安|「有喝比沒喝好」的下班哲學
蘭姆酒基底混艾草、西瓜皮與煙燻沙士,最後以苜蓿芽點題,像設計師自嘲的註腳:下班後,先乾一杯再說。
廖小子|紫高麗菜的叛逆宣言
乳酸發酵的紫高麗菜遇上草莓酸香,再用 XO 醬調和麝香葡萄白蘭地,展現衝突卻迷人的面貌,正符合廖小子的野性風格。
一場無聲卻響亮的文化事件
Bar Pine 松一路從夜市食物、海口魚貨說到地方記憶,現在把焦點拉回「創作本身」。侯絮銨說,聯名酒單像一本集體手札,每杯酒都是創作者語言的載體,被喝下肚後,才算真正完成。文化因此不再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成了參與式的感官體驗;在昏黃燈光與搖杯聲裡,靜靜發生。
想讀懂這本「液體雜誌」,不必懂設計理論,也不必費心找展覽動線;只需挑一杯,把它當成設計師遞來的名片,任由酸度、煙燻與花香翻頁。文化的發生,就在那一瞬間靜靜展開,然後,留在你的味覺記憶裡。
《文化發生之處》
登場日期:2025 年 6 月 4 日起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文昌街 138 號 Bar Pine 松
營業時間:19:00–01:00(週二公休)
低消:平日 NT$400/假日 NT$800,均加收 10% 服務費
Instagram:@barpine_
訂位:inline.app/booking/pine/p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