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陳芝平 另一種繼承

陳芝平 另一種繼承

大師的知音,不一定是藝評專家,孺慕其人格的子女,也許才懂得大師的精彩,才能作出最恰當的傳承,在陳芝平身上,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愛與才華。

乃父之風

近期信義誠品三樓布置了一個美麗的角落,這是一個微型展覽「空間.時間.人間-陳其寬 藝.境」,展件包含了數幅已故東海大學創辦人與第八屆美術類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其寬的版畫、研究論著與相關文創商品;其中最「吸睛」的文創商品莫過於飄逸於入口處的三幅絲巾,絲巾上的美麗圖案分別來自陳的三幅名作《晨》、《光陰過隙》、《迴旋》,這三幅作品配色斑斕、構圖精巧,轉化為絲巾,再適合不過,這個絕佳的巧思,正是來自陳其寬的女兒,Chin陳芝平。

Chin從小在美國長大,陳其寬雖然長年將重心放在台灣,與住在美國的家人分隔兩地,但陳家子女自小孺慕父親的文人胸懷,一家人感情融洽,Chin在紐約深造服裝設計多年,亦曾任職於Marc by Marc Jacobs品牌旗下,深受美式教育洗禮,但她身上依然保有溫婉的東方氣質,待人謙恭有禮,據與陳家往來多年的友人透露,每回陳其寬現身,若是Chin在場,她總是無微不至的侍奉攙扶。

2007年陳其寬逝於美國舊金山後,陳家後人陸續搬回台灣,也開始著手整理相關遺物,成立「美在其間藝術館」來收藏與展示陳的作品,也陸續開發出相關文創商品,浸淫在設計相關產業多年的Chin就是這一系列展覽與設計開發的重要關鍵,2012年她毅然結束在美國的服裝事業,回台定居並協助藝術館的運作,「實在應該早點回來的,爸爸的作品太豐富了。」Chin有些感慨地說。

大師身影

事實上,陳其寬的確是個很難定義的藝術家,他是現代藝術建築大師,緣於特殊的時空背景、機運與秀異的個人才華,作品不僅橫跨了建築與繪畫兩大領域,也兼融東西方美感與哲思。他生於1920年代的北京,小時候讀四書五經,三歲就執毛筆習字,戰時動盪,輾轉前往重慶念大學、赴戰地當翻譯官,更遠渡重洋到美國深造,學成後受到包浩斯學校創辦人Walter Gropius賞識,網羅進事務所工作,且推薦他到麻省理工學院兼課;1954年因為貝聿銘力邀,他欣然參與台灣東海大學校園設計,著名的路思義教堂被公認為代表作;1960年代更應邀創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從此回台定居。

陳其寬的畫,體現著古時文人特有的詩意,作畫是一種修養,亦是生活觀點的展現,又得益於西方建築教育的影響,讓他總能以特殊視角來表達理念,例如從荷葉的間隙,可以看到一整片世界,甚至感覺到時間流逝;自山林瀑布往下望,可以看見萬物共生共榮的和諧,從這些畫中就能感受到藝術家愛好和平的襟懷與忠於創作的心志,這也正是Chin最欣賞父親之處。「他曾說『我每天都過得糊里糊塗,事情來了就做,不知道為什麼就變成創辦人。』他是個很純粹,做事不帶雜念的人。」

愛的繼承

陳其寬當年大可以在美東過著安穩的建築師、教授生涯,但是他選擇回到台灣,埋首教育數十年,看在別人眼中也許是種「犧牲」,但他卻不以為苦,忠於自己對藝術與教育的理念。「他不靠賣畫來賺錢,他不懂市場、不懂公關也不懂行銷,對錢沒有概念,但現在當個藝術家不可能沒有這塊,要不然沒有人認識你,可是我就是很尊敬他,他從來不promote自己或是作品,不在意別人怎麼想。」Chin的眼中,父親有一種天生的涵養,不與人爭,但對想做的事卻是意志堅定,絕不妥協。

「回來整理、宣揚父親的作品,我覺得很有意義,他是這麼優秀的藝術家,不該被遺忘,但其實我也很難忘懷服裝設計,That’s my passion。」將對父親的思念與對設計的熱情,揉和轉化為精彩的文創商品,Chin在承擔起家族責任的同時,也將自己的設計長才帶往了新的境界,更將父親的作品帶向新的格局,讓更多人有緣親炙父親精彩的心靈,與對世界的愛。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