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Luxury   /  承載歷史的奢華印記 卡地亞典藏系列古董珠寶

承載歷史的奢華印記 卡地亞典藏系列古董珠寶

珠寶作品常見於國際拍賣場上的Cartier卡地亞,其古董珍品往往銘刻著各地皇族古往今來的興衰起落。在品鑑大器之作的同時,也看見了一段段隱身在作品後的故事。

曾被日後成為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威爾斯王子讚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卡地亞,自品牌成立以來,持續受到全球各國的皇族巨賈的倚重,委任其製作出許多獨一無二的珠寶佳作,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俄國、暹羅、希臘等國皇室都曾委任卡地亞製作珠寶。那些曾在王公貴族身上閃耀過的卓越工藝,在走過百餘年歷史後,或被繼續珍藏在皇族深宮內代代相傳,或現身在匯聚奇珍的國際拍賣場上被競價收藏。

時至今日,許多品牌為追本溯源呈現品牌歷史,相繼參與國際拍賣盛事,將過往售出的經典代表作購回收藏,構築品牌自身的完整歷史;卡地亞也曾先後購入數件過去為印度貴族收藏的珠寶珍品,這些僅此一件的璀璨之作,不僅見證了卡地亞的創意軌跡,也讓我們從中窺見到了那些古老時代裡的皇族榮光。出現在國際拍賣上的古董珠寶,往往比現代作品更為斑斕多彩,這些百年以上的工藝作品,體現了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文化的好奇與迷戀,創作者紛紛把受到異國情調所啟迪的美感元素落實在作品上。另一方面,委任者也需依顧客的品味與需求量身打造,卡地亞於20世紀早期為印度帕夏拉大公布品達辛(Yadavindra Singh, Maharajah of Patiala)所特製的珠寶,便充分體現了印度服飾文化中獨特且強烈的裝飾風格與繽紛華麗。

卡地亞與印度帕夏拉大公布品達辛的連結,曾因而締造出珠寶史上最華麗壯觀的作品之一:這是一件巨型的典禮用珠寶鉑金頸飾,典型的印度王室氣派象徵。全件除了兩大顆緬甸紅寶石之外,其餘由總重超過1000克拉的2,930顆鑽石組成。主鑽是一顆重達234.65克拉的De Beers黃鑽,為全世界第七大鑽。卡地亞將它做成項圈上的吊墜。

1925年,卡地亞開始為印度帕夏拉大公布品達辛量身打造一系列訂製珠寶。那年,這位富甲一方的印度大公,攜著數萬枚寶石搭乘遊輪前往法國,打算請最優秀的巴黎珠寶業者(包括卡地亞在內)重新鑲嵌設計,為自己和家人打造西式珠寶首飾。他將數千顆寶石交給卡地亞,製作成多件首飾:包括兩件典禮用大型鑽石項鍊、紅寶石項鍊、祖母綠項鍊、手鐲、腰帶、戒指、腳環、鼻環等等。全部工程花上三年時間,於1928年大功告成。作品交件後,大公本人及其子暨繼任者亞達溫德拉先後佩戴過數次。1947年印度獨立後,王室特權遭廢除,財產亦多數沒收充公,帕夏拉頸飾也從此在眾人眼前消失。

1998年,「卡地亞典藏」前總監埃里克.努斯堡獲悉這件名品的殘件將在倫敦出售,並決定買下這些殘件,重製復原這件頸飾。重建工作耗時兩年。首先一大難題,就是先找尋已不復存在的7顆大寶石(最小的一顆是枚18克拉棕鑽)、De Beers黃鑽、紅寶石和吊墜主鑽,並修復狀況不佳的5條鉑金鑲鑽鍊;為當初那些大型寶石尋得替換品,共需13顆。為表現出原件的璀璨晶耀,卡地亞決定改用人造合成寶石代替原本的De Beers黃鑽;鋯石及白色拓帕石取代鑽石,合成紅寶取代原件的緬甸紅寶石。為忠實再現De Beers鑲嵌的吊墜座,必須重新學習已經失去的舊日技法。卡地亞技匠以全副技術、專業、心力,投入這件專案。終於在2002年首次再度重現眾人眼前。

「卡地亞典藏」系列還包括印度大公布品達辛自1919年起訂製或購買的其它珠寶首飾。1935年,他再度向卡地亞下單,訂購兩只印度式耳環垂墜,而且又一次自行提供寶石:兩百顆固定尺寸切割紅寶、38顆鑽石、68顆上等珍珠。卡地亞另外添上28顆珍珠,以鉑金鑲嵌,造型採十九世紀彩飾或金絲版的印度風。這些依印度傳統風格獲得製作靈感的作品,現在均已收入「卡地亞典藏」。

完美絕倫的鐘錶製作技藝,是卡地亞在珠寶工藝外的其中一項傑出表現,繼1888年推出第一只腕錶之後,著重鐘錶藝術價值的路易卡地亞與製錶名匠莫里斯庫耶合作製作神秘鐘,帶領卡地亞在鐘錶技術上的提升精進。當時他們以魔術大師羅伯胡迪在1850年左右所發展出的理論為基礎,在1912年推出第一座神秘鐘~A型神秘鐘(Model A),這件問世至今適逢100年的作品,開啟了卡地亞神秘鐘領域的創造力,旋即成為當時帕夏拉大公布品達辛納的收藏之一。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