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南渡的輝煌 文藝紹興 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南渡的輝煌 文藝紹興 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十二世紀的臨安,繁華熱鬧、尚禮興樂,如今在史料的保存下,被重現於這個時代。靖康之禍以後,高宗南遷稱帝,建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中國朝代之中,國土最小、文化發展最盛的國家。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日展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具體呈現南宋文化全貌,帶領人們散步回舊時江南。

尚文南宋  以藝載道

唐朝在歷任朝代的影響力之上,被喻為是大唐盛世,甚至有中國代名詞別稱,然而,在教育、經學、史學、繪畫與詞的發展之上,往南遷徙的南宋卻遠遠超越唐朝,賦予國家在武力拓展疆界之外以新的意義,振興江南文風,開啟南宋獨樹一幟的政治文化。

靖康之禍後,高宗於臨安稱帝,稱之南宋。在金國、遼國、西夏的威脅之間,南宋雖不以軍事實力著稱,卻重振禮樂規章,帶動文藝發展;確立以朱熹為主的經學道統,亦讓儒學教育,蔚為風尚。從皇室開始倡導,南宋重視文化的傳統,也讓各種文學、藝術,漸趨普遍,為期一百五十三年的壽命,南宋在畫畫、圖書與工藝製作方面,均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與人文風氣的轉變,創造出獨具特色與影響力的南宋藝術,在承襲北宋脈絡之下,同時發展屬於自身文化的時代新意,由哲學、書畫至器物,無論是內容或是形式表現,這次故宮「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均以豐富的史料文物還原出南宋在政治文化上的歷史變革。
 
取高宗當時以「紹興」年號蘊含文化振興之意,也藉此彰顯南宋在藝術與文化方面的特殊成就,「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之名,從而誕生。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是故宮繼去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策劃的另一個大型展覽,二者最大差別在於「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詮釋的是雍正一個皇帝之間的文化,而「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卻綜覽南宋一個朝代的發展,故宮院長周功鑫帶領整個策展團隊,投入兩年多的籌備,費時費力,期許能更加豐富而精采地顯影出當時的榮景。

半邊江山 繁盛文化

為了一窺南宋文化全貌,除了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探究、更必須從文物的實證著手,文物遺產反應社會文化,甚至具體而微、再現國土退至江南的歷史現場。而南宋流傳的文物,從圖書、瓷器、銅器、玉器、漆器、文玩、書法與繪畫均為富有影響價值的藝術作品,一方面是重要遺產,一方面更足以作為南宋文化模式的最佳證明。「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出四百餘件南宋珍貴文物,共分為「文化振興」、「藝術創新」、「生活美學」和「傳播與融合」四個單元,展現南宋藝術的特色與多元文化內涵,當人佇立於玻璃櫥窗前,彷彿停靠在江南。故宮向來藏有豐富南宋文物,在書畫部份,包含帝后書法、宮廷藝術家創作、士人書畫、重臣名賢,高達兩百餘件;器物方面,包含官窯瓷器百餘件、另有龍泉青瓷、玉雕、銅鏡等。

雖然過去故宮便曾舉辦「千禧年宋代文物特展」、「宋代書畫冊頁名品展」等展,然而,全方位地呈現南宋在文化上的創新積累,此屬第一次,全面觸及更多被遺忘的江南風情。為了這一次的展出,故宮並向中國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六館、福建省三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台北縣十三行博物館、連江縣政府、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等地商界部分南宋文物,以與故宮所藏文物兩相印證。南宋一方面宣示承繼大統的理念,一方面以創新的藝術品味、審美意念,從書畫、工藝、圖畫到器物,藉由不同文化圈的互通有無,將南宋藝術的特色,在歷史的走廊,深深刻上一筆。

藝苑風氣 皇室做起

在文化振興部分,回溯南宋的藝術風氣,不能不談到帝王的喜好、以身作則的現象。自高宗起,南宋歷朝帝王、后妃鍾愛投入書法藝術,除了是特殊的政治文化現象,同時亦是一股獨特的藝苑風尚。高宗的帶動,更影響了南宋從皇帝至后妃崇尚書法的風氣,潛心專研王羲之、獻之父子的他,令其後的孝、光、寧、理諸帝,以及后妃,均奉為家學,二王傳統遂成南宋皇室書風典型。

有著出眾容貌的楊皇后,為寧宗后,少年時隨養母入宮,擔任雜劇女伶,得到吳皇后寵愛,將她賜與寧宗,自此平步青雲,成為後宮佳話。雖然出身微賤,楊皇后在入宮之後便積極地在文學與書法上有一番積極修為,學識淵博,能詩、能畫,並曾為寧宗代筆,可見其書法修養甚受讚賞,從流傳的詩集《楊皇后宮詞》及其書畫作品同時也帶領我們進入南宋後宮、揭開妃后生活的神秘面紗。

邊角山水 始於李唐

在藝術創新部份,南宋定都臨安之後,重建宮廷畫院,廣徵藝術人才,一方面傳承北宋山水人物、花卉鳥禽等題材,一方面更在皇室贊助之下,發展出更富於詩情畫意的特色。相對於北宋氣魄雄偉的大山畫風,南宋畫家們習慣採虛曠的邊角構圖,捕捉出迷離空遠的江南風情,因此,相較於北宋繪畫繁密緊實的構圖,南宋趨向空靈,並喜愛在畫作上留白,以簡取勝。

李唐,徽宗朝任職畫院,是北宋到南宋畫風轉變時期重要的山水畫家,南渡後,再入高宗畫院,從他的畫作中可察覺出,北宋理想寫實的畫風逐漸過渡至南宋的明快簡潔,強調「虛靈」的李唐,為南宋院畫開啟新方向。而不追求表面的形式、注重反映生活情感,堪稱南宋宮廷代表畫家的還有馬遠和夏珪,二人因襲李唐虛實對應的繪圖方式,以邊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以前時興巨山聳立的全景式山水。馬遠有「馬一角」之稱、夏珪又稱「夏半邊」,兩人畫風相互輝映,同為山水畫巨匠,影響畫壇至深。擅長以羅漢入畫的劉松年,則為南宋晚期宮廷畫家,與李唐、馬遠和夏珪合稱為「南宋四大家」,半邊山水式畫風,一脈相承,成為南宋畫院主流。
 
藝術美學 流通各地

在生活美學部分,士人、文人與庶民生活藝術均可見於描繪節令活動或是名勝畫作之中,敞開南宋人物質生活尚精尚雅的一面。以節慶來說,宋代由於民間文化盛行,文化娛樂活動頻繁,真可謂,月月有節日,夜夜有歌舞。包括書畫或詩歌中描繪市井生活的題材作品,均精采體現庶民日常生活的面貌。在傳播與融合部分,雖然立於江南,南宋仍持續透過物資交流與北方金國進行交流,一方面,發展東南與西南貿易,尤其經由海路,發展海外貿易,由南洋、西洋、波斯灣、地中海與東非,均可見南宋文物身影,藉由書畫、陶瓷作品遍及各地,呈現出當時經貿往來之繁盛,尤其代表一般庶民的許多陶瓷用品,深受國際喜愛,將江南的風尚美學傳至天下。逸品畫風的水墨禪畫,也隨著禪宗勢力的遠播,揚名於海外,足見南宋在交通、貿易與經濟上的成熟發展如何成為其文化傳向四方的助力。

今與昔,白鍵與黑鍵之間,當琴槌打落琴弦,歷史成為過去與現在的鳴饗。隱然飄蕩的塵瞞,溫潤柔美的史物,瞬間接壤了這一百五十年被封存的美麗。

photo/國立故宮博物館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