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不以武馴人才是真高手|戚冠軍.黃飛鴻第四代嫡傳弟子

不以武馴人才是真高手|戚冠軍.黃飛鴻第四代嫡傳弟子

約莫12歲那年拜入師門,戚冠軍身為洪拳門下弟子的身分,就已是一世不能移的驕傲。練武這件事是他的一生摯愛,也牽動了他人生路的去向。我們在這個有鐵拳且寡言的男人身上,看到何謂「男子漢」的模樣。


 

黃飛鴻,香港電影產業經常出現的故事主角,前前後後出現過各種版本的詮釋,連台灣人都對這個發跡自廣東佛山的名號,朗朗上口。為什麼香港電影圈這麼鍾情於黃飛鴻這個主題?這其實和香港過往的社會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聯。20世紀中期前後,香港練武風氣即盛,那些在電影裡演的街頭對打、下戰帖一爭聲名高下的情況都曾在香港社會真實上演,「現在被稱為女人街的香港旺角通菜街,以前一整條街上都是武館,當年從廣東來到香港的習武之士,聚集在此開立武館。」這一條街,承載著昔日香港的尚武風氣,也寫滿了戚冠軍年少時習武的回憶。

戚冠軍,黃飛鴻第四代嫡傳弟子,師承洪拳名傅趙威,武俠電影導演張徹力捧的功夫明星。當年初入電影圈的他,隨著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在海外的布局而來到台灣參與電影拍攝,一舉成為1970年代快速竄紅的功夫明星。這麼些年來,他曾數度和好些天降良機擦身而過,包括推辭過張徹想要把他捧為李小龍接班人的機會。出生於廣東、成長於香港到立業於台灣,戚冠軍一路走來的人生風景,因為練武而開啟了一段不輸其師祖黃飛鴻的精彩。

 

為了防身而入門習武

「小時候在香港唸的是基督教學校,隔壁是東方學院,當時我們經常被隔壁學校的飛仔欺侮,放學走在路上時,他們會很挑釁地故意來瞄你一下或撞人。時間一久後,有位學長提議不如去練武,不要再受飛仔欺侮」,然後十幾個人就浩浩蕩蕩拜師去。這就是戚冠軍之所以學習武功的開端。當時的香港,學武是一件很慎重的事,需要準備水果三牲,叩頭拜祖師爺,經過正式的入門拜師儀式後,方能進入門下,進而開始習武。其他同學在學了一個星期之後,就覺得可以擺擺招式去嚇退那些欺侮人的飛仔,沒再繼續;唯獨戚冠軍持續學著,「因為我原本就很喜歡舞刀弄槍」他說。

戚冠軍從小就愛看粵劇裡關公、梁紅玉那些武生、武旦的角色,還會把竹竿削尖、用木片做刀,帶頭和鄰居小孩玩邊演邊玩,這樣的戚冠軍在當時一接觸到武術,等於是找到真愛,一投入武門,就是一生一世。「那時候,每天傍晚一放學,吃個波蘿包填個肚子,就趕到武館練功,從五點練到十點,然後再和師兄們一起去大排檔吃夜粥」,「廣東人一講『吃夜粥』,就知道你是練武的,這是練武的人專門的說法。」戚冠軍回憶著當時為我們解釋。那段歲月,每天都是這樣過,練功、吃宵夜,再趕緊回家洗澡睡覺,因為隔天還要上學,「讀書都沒有那麼勤」他笑著說。

其實戚冠軍的父母並不支持他練武,因此打從拜師入門以來,他就是把自己的零用錢存下來支付習武的月費,一學就是好幾年,沒有間斷,一入武門,就是「一直到現在,沒有換家」戚冠軍說。這句話,點出了昔日的入門習武是一件多麼慎重其事的事,當年領著他進入武門的師傅趙威,終生都是師傅,「我永遠都是我們洪拳這一家的」,這樣簡簡單單幾個字,在話不多的他講來,格外透著一份超脫於當下這個功利時代思維的忠肝義膽,時至今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樣的道理依然銘刻在戚冠軍這般的武門中人心底。

 

師承名門

「第一次見到師傅時,我攏惦惦(意指安靜不語),他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台灣生活許久的他,穿插了一點點台語來形容自己,「我們小時候很老實,都不敢亂動的。一開始,師傅每天教三招,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會再遞減,從兩三天一招,到一星期一招,因為他怕我們練不好。他教了一次之後,就不再重複教,忘記了是你的事。所以都是要靠師兄指點,或是看著師兄怎麼練。」

趙威是戚冠軍習武生涯的唯一師傅,身於習武世家的趙威,功夫得自其父趙教,而趙教又是師承佛山黃飛鴻的林世榮;換句話說,戚冠軍是黃飛鴻的第四代嫡傳弟子。黃飛鴻的一生傳奇,早在1950年代的香港電影就開始被傳詠,他除了得自父親黃麒英傳授洪拳,又因為自小武術資質優異,相繼獲得各方高手傳授,進而集各家大成融會發展出洪拳所沒有的刀槍劍法。戚冠軍的一身本領,嫡傳自黃飛鴻這個門派,既懂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十形拳等洪拳的套路,又能操持各式武器。

「練武除了體魄上的鍛鍊,最重要的就是學到,不要亂來。練武之後變得有自信,走出去看起來就不一樣,別人自然不敢欺侮你;反倒是剛學了幾招人的才會表現得像是一付很厲害的高手一樣。越練越不敢這樣囂張,時間越久越謙虛,因為更明白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裡。」「你沒練之前,人家欺侮你;練了以後,不用動手,人家也不會欺侮你。」練武不是用來展示拳腳有多厲害,越是高手反而越是收斂拳腳,最後所展示出來的,反倒是已然提升了的做人高度與心胸廣度。

 

憑藉一身本事,投身電影工作

從習武到拍電影,這樣的人生轉折,說起來是從參加了當年的選秀比賽而開啟的。戚冠軍在1973那年參加「男子漢」選拔獲得冠軍,被電影公司相中;之後參與邵氏電影公司的演員招考,從1000多個競爭者的海選中脫穎而出,先以主演《少林子弟》一片正式跨入電影圈,接著在當年叱剎影壇並扶植出許多功夫明星的導演張徹提攜下,主演《少林五祖》與《洪拳小子》揚名。打從一開始演電影就是擔任男主角,功夫拳腳肯定沒問題,那麼演技的部分呢?「其實一開始都是打真的」,後來才慢慢調整,否則拳拳到位,不管自己或對手都吃不消。戚冠軍起初也曾向張徹請教過要怎麼演,但「導演不希望我有太多的『演』的成分在裡面」,要他在電影中做自己就是了,因為他本身的特質就是詮釋劇中人物性格的最理想狀態,當年幾部下下來幾可說都是本色出演。在武俠電影宗師張徹眼中,戚冠軍本身的特質就是詮釋其「陽剛電影」美學的理想化身。

戲裡的戚冠軍,功夫了得,話不多,觀察力敏銳,演繹的就是一介男子漢的形象;而這些特質其實正是他現實生活中的模樣。話說回來,這些特質的形容,似乎也出現在他形容自己印象中的師傅趙威時的描述,有別於師婆(即師傅的母親)曾號召徒弟到大街上修理人的外放性格,他的師傅趙威則是話不多而且低調。

 

鐵漢的魅力

採訪過程中,數度嘗試著引導戚冠軍表達出對師傅的情感,他終究就是以一句:「師傅很低調」總結。鐵漢柔情卻不流露情感,電影裡的角色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不過「武術根源,世代流傳」這句趙威師傅耳提面命的話,戚冠軍一直長記於心,不能讓洪拳武術後繼無人,他用日日健身練功的身體力行,持續著習武之人的本色,即便是日前因為右膝因為長年激烈武打而磨損嚴重非得動手術換上人工軟骨而不得不休養,他也是不到一個月後就忍痛開始運動復健,採訪這天除了走路步伐需稍放慢,已看不出剛經過動刀之痛的折磨了。

習武,讓他堅毅,讓他有情亦有義,在比其他行業更看重名氣的演藝行業裡,儘管相當異數地不汲汲營營冀求名氣,卻依然總是有人看中他的曖曖內含光,持續有邀約,持續以誠懇而出色的演出被記得,在即將邁入70歲的年紀,首度演出電視劇《起鼓出獅》,不久的將來,還將和日本演員千葉真一,好萊塢演員史蒂芬席格有合作機會。

在當前這個歌詠青春的年代裡,影視圈裡多的是快速竄起卻又瞬間燃燒殆盡的流星;對照之下,戚冠軍那份細水長流的魅力與實力,更屬難得。就好比他自己形容練武帶給人轉變的道理,「練武之後因為自信,看起來就不一樣。你一走出去,人家就會看到你」,習武不是方便逞兇鬥狠,反倒因修練而內斂,旁人看得出他的高度所在,謙和卻又自帶隱形聚光燈,這種讓人說不出來的魅力,正是讓戚冠軍從影40多年來,儘管低調,卻未曾真正退場的原因。

 

(Photo /黃士育)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