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出沒蘭花共生獸?跨領域藝術家陳普用想像詮釋蘭科有機演化史
台灣有著蘭花王國的美譽,蘭花型態千姿百態,是因地演化的多樣貌物種,其多變特性更困擾了「演化學之父」達爾文,成為其畢生未解之謎。跨領域藝術家陳普的最新作品,便以植物界中最多種類演化的「蘭花」生態為發想,適逢3月4日至3月19日《2023 TIOS臺灣國際蘭展》台南展出期間,發表了「共生站」及「Orchid獸」(Orchidsour)等不同媒材的藝術作品,述說著蘭花自恐龍時代至今日,乃至未來的演進及想像。
恐龍與蘭花「共生」有機藝術創作
蘭花是世界上演化最為完整,且單一種類最多的植物,由其「唇瓣」的形態最為多變。在陳普的作品中,植物與環境的有機共生,宛如形成自帶體系的微生態。陳普在創作過程中意外發現,蘭花早在白堊紀時期即存在,經過演化而在世界上不同緯度及高度,以不同的姿態而與地球共存。他認為蘭花會依所在地的特性,而改變並衍化出特別的樣貌,與他的創作特色有許多相似之處;像是「Orchid獸」(Orchidsour)的八條腿,表現的是蘭花多根的附生特性。
共生站:探索地球現存最極致的植物
本次藉國際蘭展所展出的最新作品「共生站」,再次呼應著陳普向來的創作概念,而透過作品詮釋出他對於蘭花共生的未來想像。寬7米高5米的透明氣膜,宛如維持著濕度及溫度的曲面溫室;內部的金屬結構以移動、組合、堆疊為發想,金屬片架構起具孔隙的栽植主體,建立了低中高生態層,並且維持內外空氣循環。想像未來在星際探索的冒險家,攜帶著演化最詳盡並且種類最多的蘭花,作為移動實驗溫室的生命物種,而共生站所創造出不同屬性的微氣候,在不同高度創造層流,產生不同的植生環境,而讓這趟探索之旅,因此而充滿著期待。
Orchid獸(Orchidsour):恐龍、蘭花、地景的有機共生
二月份時陳普與花藝師古文旻共同創作,在台北101辦公大樓展出的作品,透過生成藝術的方式將Orchid獸(Orchidsour)創作成能與植物共生的有機雕塑。小型Orchid獸(Orchidsour)身上的孔隙,讓不同品種的蘭花攀附其中共構出獨特創作美學,並且透過作品傳達出蘭花的豐富樣貌,以及傳遞出與環境、生態共生的理念。
緊接著即為三月份在台南市後壁區舉行的《2023 TIOS臺灣國際蘭展》,Orchid獸(Orchidsour)不僅作為官方吉祥物,更有著高達12公尺的巨型裝置作品,同時還有高達8公尺的「蛇頸龍」;作品不但在白天與夜晚,分別呈現出不同的氣氛,更與當地環境與地貌融合,而在觀賞者眼中成為另外一幅作品。
事實上Orchid獸(Orchidsour)不只在今年國際蘭展亮相,也將成為蘭花協會的新識別設計主題,除了增加國際曝光度,明年適逢台南建城400年,以及更大規模的國際蘭花展,這頭彷彿訴說著物種進化演變、帶著自然與人文演化,並且能夠以藝術創作的各種形式,衍生出更多元的可能性。
多重樣貌的陳普
陳普先前發表過的《黑青》(Black and Blue Cosmos)系列作品,透過不同媒材的運用及發揮,不斷地以「附共生」的型態悠遊在多重創作領域。從最初以墨汁、宣紙及螢光綠色原子筆,結合了城市生活場景及繪畫作品,延伸轉化為立體雕塑、大型公共裝置藝術、2D及3D動畫、AR,以及衍生藝術(Generative art)數描與NFT。
同時作為創作者及日目247Visualart負責人,陳普的個人創作及團隊的商業合作,不斷地累積養份及轉化出更多創意。像是2022年時有台灣設計展〈未來巡航Future Safari〉、金鐘獎紅毯上Janet的虛擬禮服、張惠妹《aMEI ASMR 世界巡迴演唱會》NFT,都能看到陳普活躍的創作思維,以及在不同平台上的呈現。他自從替國立故宮博物院拍攝影片開始,在每一次的專案及作品中,找到了更多元的表現方法,漸漸地將虛與實結合,並投入細微的觀察與想像;無論是在數位世界、現實生活,以及創意藍海中,讓創意自由衍生成最適合的樣貌。
《2023 TIOS臺灣國際蘭展》
- 日期:3月4日(六)至3月19日(日)
- 時間:9:00~18:00
- 地點: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台南市後壁區烏樹里烏樹林3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