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線上線下同時登場!這些台灣畫廊也展出精采作品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線上線下同時登場!這些台灣畫廊也展出精采作品

藝術界盛事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餘19至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KCEC)舉行,同時也規劃線上展出,有來自23國、104間畫廊共襄盛舉,其中也不乏來自台灣的優秀畫廊、藝術家參展,以下就來介紹有哪些精采作品。

TKG+

TKG+帶來香港藝術家鄺鎮禧個展。這次展覽是關於限制和拘束,從事物運作中提取無以名狀的思考。貌似醫院診療空間的展位,隔離堅持釋放光明直至燃燒殆盡的打火機。醫療屏風換上色彩斑斕的新裝,以慶祝狂歡的姿態取代冰冷蒼白的日常。入口隨著人群通過持續發出機械聲響的路障,體重計上顯示的數字顯得無關緊要。疑惑、不安及恐懼的念頭,伴隨聲響飄蕩在空氣中,這樣的氛圍似曾相似地在當前的全球狀態下,也反覆出現在各個的時空背景及社會環境。如同牆上懸掛纏繞電線的畫作,看似有各自的姿態,在糾結或是解套不同的過程中,但其實那不過是同一條線圈重複的作繭自縛,也像是一旁被重複簽名覆蓋的燈箱,一再的嘗試也逃不出在組織框架裡原地踏步的白費力氣。

TKG+


TKG+

而由北京藝術實驗室創辦人兼總監李振華策展的「光映現場」(Film)展區,則有袁廣鳴的《日常演習》,為台灣自1978年開始的「萬安演習」,歷經1987年解嚴後,仍然持續每年實施至今。演習範圍涵蓋全台及外島,主要目的之一為降低空襲損害,同時也每年一次提醒著關於彼岸的威脅。對比全球遭逢大規模疫情肆虐,各地封城隔離的情況,與影片中城市中空無一人的狀態形成跨時空的對話,演習對於未來不預期大規模戰爭或者災難的預防演練行為,對照全球毫無防範之下遭到疫情襲擊,也讓作品預言似的表現疫情以來全球的不安情境。

入選的另一個作品為蔡佳葳的《數字》,影片概念源自於台灣歷史上的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遭受非人道對待的人權問題,並衍生出各式政權統治下一再重演的歷史,尤其在災變發生的時候,生命經常被簡化成一連串的數字。這樣的情境,在當前COVID19疫情肆虐下的全球,似乎如此的熟悉,每個個人僅僅在新聞裡被理解及描述為統計上或醫院裡的感染及死亡數字,生命的脆弱及短暫正如同影片中結冰的水,反映我們在現狀下的沮喪及無能為力,影片裝載著過去及現在的多層次意涵,激發觀者的多重性思考。

而本次TKG+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線上展廳,以「盤旋於空白的訊息」為展覽主題,帶來鄺鎮禧(香港) 、蔡佳葳(台灣)、李綾瑄(新加坡)的年度新作。

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這次帶來呈現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李明則(LEE Ming-tse)、石晉華(SHI Jin-Hua)等 4 位亞洲藝術家的作品。

菲律賓藝術家克魯斯的創作向來環繞個人生命與家族的記憶,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滲入衣物裡層,探索織布紋理翻轉出來的多重面貌,再由衣物細節局部觀察與表現中重新與曾經穿著的人合而為一,發展出一種由人到物,再從物回到人的「家族群像」。

長年旅居德國的傅饒,作品混合敘述性的場景,同時夾雜曖昧、詭譎的浪漫色彩,和充滿濃厚的象徵主義氛圍;在2021年的最新創作《魚子醬》中,他透過勞動中的漁民整理收穫的場面,傳達出複雜的生活氣息,並以畫面遠方即將升起的日出與前景中死亡的魚,交織出一份深切的悲情。

李明則混合現成物與繪畫的複合媒材,用紙漿作為橋接各種藝術新貌的中介,他的作品揉合武俠漫畫、寺廟彩繪與水墨的元素和養分,將現實裡的材料與風情融成一幕幕充滿奇想的江湖世界,投射出當代社會的多變與人心騷動。

而觀念行為藝術家石晉華, 2019年完成的《廣場上的五個行人》,是他嘗試以油畫顏料擴展走筆的系列,也是他個人向長期喜愛的偉大藝術家傑克梅蒂的致敬,這些顏料管中的顏料(血肉)奉獻他們的一生給畫布,錫管條則成了紀念碑式佇足於廣場上的行人,繼續以動人的靈魂在畫布之上和之外的舞台和空間裡持續激盪與渲染著震撼人心的精神能量。

安卓藝術

索卡藝術

索卡藝術分帶來洪凌,毛旭輝與張英楠三位藝術家的作品。

洪凌曾代表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展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四季交響》更在2017年榮獲中國國家大劇院的永久收藏。工作室設於黃山腳下,喜愛遊歷四方,以山水為鄰,以自然為師,化為他筆下的風景創作。洪凌善於運用油彩潑點搭配線條的水墨皴法,從寫實經由抽象而走嚮意象氣韻的表現,呈現大地的磅礡。

洪凌

毛旭輝為中國百大藝術權力人物,是85新潮藝術運動重要領導人之一,作品深受各國藏家喜愛。他的創作來自於生命中熱愛及熟悉的事物,善於以形象暗示感性與直覺的傳達,從以「剪刀」、「椅子」系列的日常符號轉化聞名。多年持續不輟的反思及創作,畫面從悲壯雄混的意境,回歸具象徵風格的人體描繪與探索,像一首首來自生命的詩,將悲劇高貴地呈現,體現生命存在的意義。

毛旭輝

張英楠為中國新銳藝術家,他善於透過圖像和記憶,在畫面中建築神秘的視覺空間,當中強烈的對比及清冷的用色來自藝術家對城鄉差異所產生的思考。作品中細膩的場景游離于現實與虛幻中,留下的線索,引領觀者進入其述說的情感裡。

張英楠

尊彩藝術中心

尊彩

尊彩藝術中心展出五位知名臺灣藝術家:朱為白、楚戈、蕭勤、李重重、于彭。

此次隆重呈獻的藝術家,有些於中國出生,在動盪的時代下移居至臺灣,輾轉再至歐洲生活創作。有些在臺灣出生,1990年代於中國與臺灣開啟交流時期,從臺灣移居至中國生活和創作。

今年度展出的畫作,主要創作來自半世紀前的1960年代至2000年之間,呈現出藝術家在那樣的歷史氛圍中,如何透過創作展現自己的藝術生命力。

戰後華人藝術的現代創作理念自1960年代萌發,1980年代達到高峰,在這些年代裡,儘管政治環境多所限制,文藝思潮卻洶湧勃發,使得這一段含括了中國、臺灣、香港甚至歐洲的華人藝術家的創作軌跡,呈現出該時代才有的生命力與純粹性。

尊彩

這一波華人藝術革新運動,在臺灣,不僅改變了自日治時期新美術運動以來的創作氛圍,更顛覆了中國自民初以來的「寫實」主流手段。當時代的藝術家,企圖以深具「東方符碼」特色的藝術語言來塑造東方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藉以開展出嶄新的華人藝術世紀,他們為時代留下了最為豐美、珍貴的文化成果。該項成就也使他們成為二戰後華人藝術史上既有卓越成就,又深具時代影響力的偉大藝術家。

PHOTO/各畫廊提供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