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蒙娜麗莎》會爆紅,竟是因為一位小偷!揭傳奇名畫身世:從無名作品到讓時尚品牌都瘋狂

《蒙娜麗莎》會爆紅,竟是因為一位小偷!揭傳奇名畫身世:從無名作品到讓時尚品牌都瘋狂

1911 年 8 月 21 日,星期一,閉館日,收藏于法國羅浮宮的《蒙娜麗莎》被偷了,這次「走丟」開啟了《蒙娜麗莎》的「走紅之路」。

 

第二天下午,羅浮宮開放,法國畫家 Louis Béroud 在進行參觀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幅畫。一開始,工作人員以為畫只是被拿去樓上拍照了,因為沒人相信有人會偷一副在當時沒什麼名氣的畫。在再三核實之下,羅浮宮終於在 28 小時後確認:《蒙娜麗莎》被偷了。

 

蒙娜麗莎畫像被偷了。(圖/維基百科)

 

這下羅浮宮趕緊報警,到處發告示,羅浮宮因此關閉一周,甚至連法國邊界和火車線路都被迫關閉。由此,全巴黎、甚至全法國都知道羅浮宮有一幅畫被偷了,而由於各大報刊都是羅浮宮張貼的尋畫啟事,蒙娜麗莎的面孔也被人們所熟知,這無形中便為《蒙娜麗莎》打了一波免費廣告。

 

這波告示廣告還不夠,20 世紀初,全歐洲人民都在為偵探小說《福爾摩斯》著迷,在《蒙娜麗莎》上報紙後,大家都幻想自己是私家偵探,積極展開民間調查,這無疑是為《蒙娜麗莎》進行了一波二次宣傳。

 

不過,即便全歐洲人民都為《蒙娜麗莎》操碎了心,在丟失後的兩年半裡,巴黎員警依然無法查找出這位「走丟」少女的下落,後來直到小偷自己賣畫被舉報,《蒙娜麗莎》才被找回。

 

小偷 Vincenzo Peruggia 其實是制作畫框的工作人員,將《蒙娜麗莎》偷走後,他一直將畫藏在自己公寓的行李箱中,直到 1913 年 12 月,Peruggia 試圖將《蒙娜麗莎》賣給藝術品經銷商 Alfredo Geri 時被舉報,他才被抓獲。

 

蒙娜麗莎畫像的小偷Vincenzo Peruggia。(圖/維基百科)

 

關於偷畫的原因,也很有意思。這位「正義使者」表示,自己是為要送《蒙娜麗莎》回家才偷畫。但是實際上,儘管拿破崙確實從義大利掠奪了不少藝術品,但《蒙娜麗莎》這幅畫卻是達文西自己賣給法國國王法蘭斯瓦一世的,這幅畫本來就屬於法國。

 

走入時尚圈的《蒙娜麗莎》

 

被偷的一百年後,《蒙娜麗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畫,成為神秘、欲望、美麗的代名詞,每年有超過 600萬 的觀眾特意來一睹其芳容,其中不乏有名流政客。包括 Bansky、Salvador Dalí 在內的許多藝術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重塑這位元神秘的女子。

 

《蒙娜麗莎》的盛行,帶來了藝術和文化的碰撞,這一碰撞也不出所料地延伸到了時尚圈。

 

一方面,是品牌宣傳上對於《蒙娜麗莎》內在形象的借用。1987 年,在 Chanel 的一幅廣告中,身穿 Chanel 經典套裝的模特,一手隨意地拿著「蒙娜麗莎」,一手微微抬起高冷地叫著計程車,展現品牌的優雅和清冷;1999 年,義大利攝影師 Mario Sorrenti 為 Yves Saint Laurent 所拍攝的大片再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展露品牌形象的同時廣受好評,其中超模 Kate Moss 所扮演的便是蒙娜麗莎,優雅、迷人又神秘。

 

另一方面,則是設計上對於《蒙娜麗莎》外在形象的運用。從《老友記》中被 Phoebe 穿出彩的蒙娜麗莎裙、Lady Gaga 熱情展示給粉絲的蒙娜麗莎裙,到幫助 Kourtney Kardashian 在紐約時裝周上吸睛的蒙娜麗莎套裝,從 2017 年 Louis Vuitton 推出的大師系列中的蒙娜麗莎包包,到 2019 年 Dior 與藝術家 Raymond Pettibon 合作推出的蒙娜麗莎系列男裝,可以說,蒙娜麗莎的形象在時尚圈無處不在。

 

如果說對於《蒙娜麗莎》內在形象的借用,是基於對名畫背後所含精神的理解,那麼設計上對於其外在形象的運用,則複雜的多。許多設計因為直接挪用原畫、毫無設計感而被詬病,這不禁令人疑惑:時尚對藝術的挪用,有度嗎?界限在哪裡?

 

時尚化 or 商業化?

 

時尚與藝術的連接,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30 年代,一位頗具遠見的超現實主義女設計師是藝術品時尚化的鼻祖,她就是 Elsa Schiaparelli,被 Coco Chanel 當作半世宿敵的服裝藝術家。

 

「一個人做衣服再賣衣服,這是一件極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與藝術家合作,則使人振奮,使人得以擺脫那種枯燥乏味。」

 

Schiaparelli 最著名的、影響最深的合作者,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Salvador Dalí。從抽屜裙、龍蝦裙,到眼淚連衣裙、骷髏連衣裙,再到鞋子帽,兩位藝術家互相成全、互為靈感,共同推進了藝術界和時尚界的發展。

 

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圖/維基百科)

 

當然,Dalí 並不是唯一與 Schiaparelli 展開合作的藝術家,畫家兼服裝設計師 Leonor Fini 為 Schiaparelli 的香水「Schocking」設計出了那著名的裸女香水瓶;Cecil Beaton、Horst P. Horst、Man Ray 等攝影師都曾為她的設計進行拍攝;Pablo Picasso 也曾根據她的設計來進行藝術創作。

 

對於 Schiaparelli 來說,合作是給與取的雙向過程,雙方創造力的互相激發,是合作的意義所在。這份合作的意義,一直在時尚圈內延續:Yves Saint Laurent 從抽象大師 Piet Mondrian 的方格中獲取靈感,與Andy Warhol互為創作靈感;Vivienne Westwood 將野獸派畫家 Matisse 的名作運用到自己的服裝上;Marc Jacobs 邀請插畫家 Julie Verhoeven 為 Louis Vuitton 設計手袋;Raf Simons 多次邀請比利時花藝藝術家 Mark Colle 為自己打造秀場;Kim Jones 與 Daniel Arsham 合作打造不一樣的 Dior……

 

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圖/維基百科)

 

如今,時尚與藝術的界限早已模糊,奢侈品牌紛紛投身藝術界,開設藝術基金會和創辦藝術展覽,並頻繁地與藝術家高調合作。對於時尚與藝術的連接,有人說是藝術的時尚化,為雙方都注入了新的血液;有人則說是藝術的商業化,雙方所追求的只是金錢和資本。

 

在談到時尚與藝術的關係時,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楊大偉指出,「時尚本身往往具備種種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誕生之契機,亦可成為釀出潰靡的溫床,……當代藝術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能在商業的溫床上自我墮落。」

 

無論是奢侈品牌還是藝術家,在展開合作時都不應該忘記合作的初心是創造。良好的合作,是一種雙贏;但毫無創造力、只製造短時噱頭的合作,不但消費者不會買帳,還會讓雙方都落下「恰爛錢」的名聲,近年來飽受爭議的「高價印章藤原浩」和「無腦聯名村上隆」便是例子。

 

藝術與時尚的連接,有度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個度,就在於能否為消費者帶來有內涵、有創造的作品。如何在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中找到平衡,是品牌方和藝術家們都應該思考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FASHIONOMY時尚界。 (原標題:《蒙娜麗莎》的走丟與走紅)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