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當代風景裡的山居歲月 | 藝術家許雨仁

當代風景裡的山居歲月 | 藝術家許雨仁

初見許雨仁,一身樸著,草根意味濃厚,相當特異獨行,他不只性格鬆散、隨興,在創作上他同時擅長油畫、水墨、詩等媒介,才華洋溢。許雨仁說:「要先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盲點。我很享受孤獨,很孤僻,也熱愛山海,所以買了一間在三芝的小房子,這裡很荒涼,但隨時都能上山或下海浮潛,前往市中心也只需要50 分鐘而已,非常方便。」他樂於照自己的性子走,不需要遷就別人,許雨仁說:「我也喜歡跟朋友出來玩,但要對味的,然後也不能太常。」因為他性格裡有種善變,不只是對待日常,從事創作時他也是變來變去,偏好多線主軸的發展。「其實我住哪都一樣,因為我每天都早睡早起,白天想創作就做,想休息就休息,也沒有計劃表,都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因為只有當你心情自在、思想自由時,內心才能更無拘束。」 於是他喜歡讀《莊子》,不同的篇章重覆地閱讀都能產生共鳴、啟動、發酵的作用,「因為唯有當人跟自然、宇宙產生互動關係,而不在人的價值觀裡圍繞時,才不會有得失心。」於是他享受自己一個人在林間綠意圍塑下的創作時光,「反正我就沒目標,就畫到嚥下最後一口氣。」

許雨仁 粗筆系列之四十五 180x96cm 2008 水墨、紙

許雨仁 粗筆系列之四十二 180x96cm 2008 水墨、紙

許雨仁工作室一隅。

 

本能、直覺的原創

 

許雨仁出生於1951 年台南佳里,1975 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水墨組。1979 年他曾以藝術家簽證身份遠赴美國紐約,並親臨西方美術的核心所在,他說:「在紐約,很多危險性、掙扎性、精神性,有最簡單的也有最複雜的,太多種形式,我大開眼界。」也正因如此,他更察覺到自己骨子裡的東方根性,於是1990 年,許雨仁回到台灣,他開始想找一些在地文化的本質與源頭,想將西方的所見所聞轉換成自己的東西。他爬梳了東西方從藝術史、表現觀、美學與材質上的不同,並將現代美學思潮融入書畫筆墨當中。從一開始的「細筆水墨」系列,許雨仁先以傳統水墨裡的白描,再輔以點線面的觀念去創作,後來再慢慢脫離白描的概念,將意象中的風景轉化成意境,演變成斷點斷線的表現方式。「這個時候我開始了留白的思維,並將留白觀變成創作主軸。因此我是先思考沒有的,而不是先思考實體,是從虛的去看實的,這是一個轉捩點,當我走出慣性後,便執行的越來越徹底,最後便延伸出筆墨的斷線斷點,並以獨創的筆法,徹底離開前人的影子。」後來他亦發展出「彈墨」,只因他懷念過去台南鄉下彈棉被時棉絮飛揚的畫面及聲音,那個意象始終令他感動,進而產生新的詮釋。只因他的創作是個人經驗、生命歷程的投射,是墨線在紙上拖曳、轉筆、頓挫與大量留白下的虛實與共,因此許雨仁的創作裡沒有過於傳統的水墨符號,卻是在硬底子基本功的鍛練後,形構出自己的當代水墨見解。於是從許雨仁最初顛覆傳統水墨的「細筆」為開端,所有微小的點、線所組構而成的幾何之形,跳脫了傳統的框架,蛻去水墨千年歷史的殼層,破繭而出。因此即便以水墨為媒材,並以畫面裡的破碎感,呈現出一種現代的筆觸,亦能體現某種內在苦澀與極簡交匯下的美感。而「粗筆」的寫意,則反映出皴擦之中的硬朗與生命力,至於「彩墨系列」則以色彩的加入讓墨與色之間產生微妙的詩意。然而之於許雨仁創作的目的不在於畫技演練,而是在自由的前提下,發掘真我,因此他在創作上材料不拘、形式不定、內容不限,僅僅是以直覺,表達當代的原創性與時代性,並持續影響現在及未來的人們。

許雨仁的工作室就是他創作與生活的場域。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