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北美館巨型蹺蹺板仰望一線天,體感張力反映疫情下的不確定性

北美館巨型蹺蹺板仰望一線天,體感張力反映疫情下的不確定性

迎來疫情曙光不久,2023年隨後而來的是「不確定性」。人們的日常生活無法比照過去,仰賴建構好的穩固框架預測未來;如同行走於夾縫中仰望蔚藍天空,試圖在有限空間裡保持平衡,因為每走一步,皆有可能引發未來的蝴蝶效應。台北市立美術館近日公布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首獎,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脫穎而出,今年5月20日將於北美館戶外廣場豎立兩道8公尺高牆,並夾縫出寬約一公尺的蹺蹺板通道。

《途中》日間示意圖,由「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於徵件時便著重跨域形式的創作,《途中》獲獎團隊由聲音藝術家王仲堃、法國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空間設計劉佳豪及裝置設計郭仲輔組成。團隊在北美館戶外廣場豎起兩道高牆,並將其中約一公尺的穿越通道設計成蹺蹺板;行走其中,腳下地板首先會隨重心轉移,以±4°傾角平緩地落下或抬升創造出「體感」;而裝載五千顆鋼珠的地板,也將隨行走時流洩出「聲浪」。除此之外,行走時還可感受指尖撥動兩側壁面繩索的「觸感」,以及陽光在蹺蹺板擺動間的「視覺」變化;而高牆牆面的雙層網格也將呈現「摩爾紋」條紋干擾現象,創造出靜態下的閃爍動感。

《途中》日間示意圖,由「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疫情下的人們被迫減少真實感官的感受,《途中》團隊企圖打造環境尺度上的巨大量體,使人重新思量如何行走、自身重量與地表狀態的關係,以及聲響變化等動態行為的介入;回歸視覺、聽覺、觸覺等當下的跨域身體感知,團隊藉此改變觀眾與場域的關係,並重新喚起疫情下受框限的體感經驗,在聲音、行為與空間之間對話,達到感性的感知與理性的視覺結構間的平衡。

《途中》夜間示意圖,由「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評審團指出:「該作品打破原本在空曠的廣場場域中,人身體的距離無法被界定的狀態。透過創造兩座高聳巨牆與相挾而成的通道,呈現對疫情中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的態度與回應:每個不確定性取決於人們所邁出步伐的連鎖效應,就如同蹺蹺板的作動;唯一的通道,則說明直面疫情的不二態度,能從困境中找到出口。」

《途中》結構說明,由「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首獎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

  • 預定展出日期:2023/05/20(六)- 2023/07/30(日)
  •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途中》日間示意圖,由「途中」團隊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Share:

ᴇᴅɪᴛᴏʀ, ᴘsʏᴄʜɪᴄ, ɢᴀᴍᴇʀ.|ᴀʀᴛ, ᴇɴᴛᴇʀᴛᴀɪɴᴍᴇɴᴛ & ᴡᴇʟʟɴᴇss|ʟᴇɴᴀ@ᴡᴇᴘᴇᴏᴘʟᴇᴄʟᴜʙ.ᴄᴏᴍ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