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穿越百年時空!蔡司博物館文物展覽與21世紀科技,演繹古典光之旅程

穿越百年時空!蔡司博物館文物展覽與21世紀科技,演繹古典光之旅程

光,是觸動人類視覺在大腦中形成我們所感知的彩色視覺。光,也引領人類前進, 170多年來,德國蔡司是光學專業領域的先驅者,1846年,品牌以創辦人卡爾.蔡司為名,並以機械師的身份在德國耶拿經營一間精密機械及光學工廠,這是蔡司光學的開端。隨著時代與科技衍進的需求,蔡司走入實驗室、走入戰場、甚至飛到月球,以及電影片場。每一項革新都是人類的創舉,也影響了人文發展,直至今日。

此次蔡司與必久戴眼鏡公司合作此展覽,深耕於台灣36年的必久戴精品眼鏡,除了將頂級專業的服務提供給顧客,也是具備蔡司驗光技術的優視力專家,成立設備完善的蔡司驗光中心,提供流程式驗光體驗。透過不同儀器的運用,了解顧客的日常用眼問題,取得數據後,再經由系統整合串聯分析,製作出符合數據、分毫不差、專屬於一人的客製化鏡片。蔡司的數位驗光科技顛覆了過去驗光模式,零碰觸也能精準獲得受測者數據,大幅提升驗光流程的效率與專業感。必久戴眼鏡為顧客打造自在舒適與專業科技的驗光空間,將獨有的品味及光明的視野帶入生活。

對必久戴而言,眼鏡從來就不僅止於一副工具,除了矯正視力等必備專業以外,可藉此打造個人形象,更能探索每個年代的藝文發展與歷史沿革。因此德國蔡司選擇與理念相同、合作深厚的台北必久戴眼鏡合作舉辦蔡司博物館,獨家發表過去百年影響世界的光學文物,必久戴眼鏡創辦人王明智先生與蔡司集團台灣總經理章平達先生,也於現場帶領大家進入光與人文的藝術饗宴,從蔡司古董顯微鏡、登錄月球的攝影機、鏡框古件到必久戴珍藏古董眼鏡..等,感受光與人類文明的互動,並在新舊交織的空間中,體驗21世紀最新的蔡司數位驗光的科技!

必久戴眼鏡職人珍藏東西方古董眼鏡

在過去3個世紀,眼鏡取得並不容易,故象徵著身份地位與持有者的藝術興趣,透過古董眼鏡,能將當代社會的榮景盡現眼前。必久戴眼鏡營造藝術畫廊空間氛圍,展示創辦人王明智先生歷年收藏的古董眼鏡,舉凡百年歷史的眼科教學器材、德國18世紀末古董眼鏡、中國清朝眼鏡、古董視架等,都令人驚奇不已!

1847 年蔡司開始全力投注在製造顯微鏡上,他的第一項革新是製造出透過一片單透鏡組成的簡單型顯微鏡,適合用於解剖的工作,蔡司成功的開始是聯合創始人恩斯特·阿貝 (1840-1905)在 顯微鏡的結構上取得了突破,他的理論強大使顯微鏡得以量產,直至今日顯微鏡的結構仍是建立於阿貝的理論之上。

卡爾·蔡司·耶拿第五代顯微鏡架

蔡司在 19 世紀時期就在生產性能優秀的望遠鏡,兩次大戰期間蔡司一直為德國軍方提供軍用望遠鏡和測距儀;戰後,西德蔡司生產的望遠鏡多用在民用上,東德生產的望遠鏡多用作軍用,並且授權給蘇聯和中國的廠家生產。蔡司望遠鏡也進一步促成的蔡司天文望遠鏡的成熟與發展。

蔡司望遠鏡

1969年7月20日,蔡司鏡頭與第一批宇航員進入了太空,乘載著全人類夢想的實現,蔡司鏡頭見證登月的歷史時刻,因為重量的因素,原型被當時宇航員們留在了太空中,本次展出的是一架 Hasselblad 500 EL結合ZEISS Biogon 5.6/60的復刻品攝影機。

登月復刻攝影機

一直到17世紀,視力輔助設備主要是男性的專屬用品,隨著長柄眼鏡的發明,女性開始參與到眼鏡的世界中來。Lorgnette這個字源於法語單詞lorgner,意思是「凝視」或「偷偷地看」,呈現當代歐洲貴族如何在社交場合觀察他人。到了19世紀,長柄眼鏡變得更加普及與時尚。長柄眼鏡原型沒有固定連接的手柄,為了方便攜帶,後來增加了可以連接的把手,更增加了使鏡片可以和把手折疊在一起的彈簧設計,因此長柄眼鏡也是歌劇望遠鏡的前身。

長柄眼鏡

1730年的歐洲貴族,流行以單眼望遠鏡觀賞歌劇,當時鏡身鑲嵌簡單的寶石、琺瑯、象牙等裝飾。隨著歌劇的日漸盛行,帶動雙眼望遠鏡的發明,在1823年的維也納,第一件雙眼望遠鏡問世。幾年後傳回巴黎,除了聚焦功能的改良,也與當時工藝精湛的金匠、鑲嵌師傅與琺瑯畫家配合,產出更為華麗的外觀。到了19世紀下半的歐洲,歌劇望遠鏡不僅是實用,更是貴族名媛在公共場合代表時尚品味的配備, Lorgnette 單手持拿的眼鏡裝飾的設計樣式更被添加到望遠鏡當中,當時此款蔚為風行,成為劇院必備的時尚配飾!

歌劇望遠鏡

溫莎眼鏡約在1880到問世一直收歡迎到1900年代。溫莎眼鏡有著以細金屬包復得正圓的鏡騙以及圓型包覆耳朵的的耳勾。當時鼻墊還沒發名,因此鼻子的部份是用「馬鞍型鼻橋」做支撐。溫莎眼鏡基本上都是金銀這兩色,有時在鼻橋,鏡腿或是鏡面會包覆著黑色或玳瑁色的賽璐珞。而當有鼻墊的眼鏡發明了之後,配戴者也逐漸轉為佩戴更舒適有鼻墊的眼鏡,溫莎眼鏡也退出主流市場。

溫莎眼鏡

夾筆眼鏡在1880 – 1920年代在美國極為受到歡迎,甚至當代有20年間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眼鏡配戴者都是這樣的款式。Pince Nez由法語的 Pinch (夾) Nez(鼻)而來。顧名思義是沒有鏡腿夾在鼻子上的眼鏡。其實夾鼻眼鏡在西元1400年代便開始出現在歐洲,但直至作家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歸來記》裡的金邊夾鼻眼鏡探案出版以後,才在全球掀起旋風,直到1920年代他淡出流行為止。

夾鼻眼鏡

德國蔡司博物館「光之旅程」與科技驗光體驗展

展出時間: 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7月19日

展出地點:必久戴眼鏡,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242號

Share:

時尚造型師、主編, 曾任數位媒體主編、國際中文版時尚編輯、品牌視覺陳列師,造型合作有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張軒睿、林柏睿、吳慷仁、胡宇威、張立昂、曾菀婷、鍾瑶、陳庭妮、郭書瑤、邵雨薇、莫允雯等藝人造型。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