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顛倒的小便斗是如何成為藝術品的?揭藝術產業中不可忽視的「階級化」現象

顛倒的小便斗是如何成為藝術品的?揭藝術產業中不可忽視的「階級化」現象

在我小的時候,我極力裝得像個大人;而當我已經不再是小孩的時候,我又希望像個孩子。(節錄自:托爾斯泰名言)

為何有些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待人就已變得不可一世?為何最頂級的畫廊與拍賣公司都要擺出鮮明的差別待遇?為何越昂貴的名畫越是成為有錢人爭搶的標的?所以,藝術最終就僅僅是金錢與階級的追逐嗎?還是,其實裡頭包藏著更深層可貴的東西呢?本文將用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談藝術的階級與純粹:(一)藝術產業裡充滿著「階級」的表象是好是壞?(二)”到底有沒有「資格」稱作藝術”這問題是誰說了算?(三)藝術的階級與純粹究竟哪個重要?然而,當我們真正經歷了從此端追逐到另一彼端的時候,是否才能理解最美好的卻是當兩者誰也離不開誰呢?而這個圓滿的平衡點又在哪裡呢?

溥心畬|秋霽釣台22.5×136.5cm。藝術大師的名作在現實中常反映出一種「品牌」甚至「階級」的表象,但這其中是否還包藏著更深層可貴的東西呢?

(一)藝術產業裡充滿著「階級」的表象是好是壞?

「這畫家你聽過嗎?」「他的作品是那家頂級畫廊高古軒代理的呢!」「今年英國泰納獎入圍哪些作品?」「這位畫家的作品終於進羅浮宮了!」「這次蘇富比拍賣的封面又是這位大師的畫!」「這次拍賣畫價有創新高嗎?」「聽說台灣今年最好的作品都被林百里買走了?」在藝術圈是否常常伴隨著這些類似的對話呢?且不知有多少藝術家一生的創作與努力都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走上同樣的勝利軌跡、被以同樣方式看待?然而,您發現了嗎?這些對話的潛台詞與暗示都圍繞著兩個關鍵字:「階級」。那麼,藝術產業裡充斥的「階級」究竟是好是壞?背後真正的目的與意義又是什麼呢?

張大千|「冬嵐幽居」圖45x53cm;KAWS|4FEET Companion (Black) 125x50x33cm;溥心畬|玉露蝶飛57.5x26cm。無論是大企業家林百里熱愛收藏的張大千、當代潮流藝術收藏家追捧的KAWS、還是傳統文人畫推崇的集大成畫家溥心畬,作品往往超過數百萬元起跳,無形之中卻產生了各種「階級」的表象,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名聲、地位、金錢背後的「階級」

「這也算藝術嗎?這有資格稱作藝術嗎?」文人相輕自古皆有,其實相輕的又豈止於文人?這位企業家看不起另一位同業老闆會少見嗎?更進一步來說,家人間、親戚間、朋友間、同事間的日常大小事是否也充斥著相輕的言語或想法呢?那麼,同樣的問題出現在藝術圈就沒什麼好稀奇的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臉書上的粉絲群組不只有靠北藝術,還有靠北工程師、靠北會計圈、靠北長官等不勝枚舉。然而,如果我們再回到「這有資格稱作藝術嗎?」等類似的話,這背後真正的潛台詞其實是說話的人心裡想告訴他人:「我比較懂」「我比你厲害」「我比你們都高」,總之就是…「我的階級不一樣」,就好似深怕自己稍微被人不小心看矮了一截都不行那般。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某些小有名氣的藝術家竟就開始擺出不可一世的姿態待人,好像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藝術地位;我們常會看到一些企業老闆一定要在客廳最顯眼的牆上掛著最昂貴的名畫,好像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財富與品味;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頂級的畫廊或拍賣公司竭盡所能地讓最重要的VIP收藏家感受到鮮明的差別待遇與尊榮感,好像深怕這些收藏家們感受到那麼一點不被重視。那麼,又為何會變得如此呢?又或是,為何”得”變得如此呢?

黃君璧、蔣經國(題贈)|清溪紅霞圖115×60.5cm;清雍正 青花九龍紋小杯D:5.6cm;Bowmore 1965 52 Years Old 1(0.7L)OGB。高價的古董或藝術收藏品時常成為彰顯「階級」與「地位」的方式,又為何會變得如此呢?

資訊傳播普及下的不歸路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前的世界,沒有蒸汽機、沒有鐵路、沒有汽車下交通是不發達的,交通與網絡如此受限環境下帶來的就是資訊的不易傳播,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今我們坐在電腦前就能看遍古今中外的畫作並接觸所有藝術相關的資訊與知識,甚至可以買到幾乎所有藝術家的作品,但當時的人呢?當時如果在一個地方出現最新的藝術觀念與創新作品得花多少年才能傳到地球的另一端呢?當時的藝術家如果想要學習某個繪畫方式得花多時間、金錢與心力才能找到對的人並隻身前往呢?當時的畫家得要多麼地優秀、努力並專注於繪畫才能讓名聲靠著口耳相傳遠播到世界各地呢?當時的收藏家想買到某位大師的作品得透過多少管道與仲介才能買到想要的作品呢?在交通與資訊傳播不發達的當時,所有一切藝術市場運行的摩擦與阻礙程度可能都是活在當今的我們無法想像的,但這卻也有一個重要好處,那就是需要記下的資訊相對稀少又容易判斷,怎麼說呢?

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的人體黃金比例手稿;于右任|草書十一言巨聯359×50.5cm x2;溥心畬|千里明駝圖63x35cm。數百年前交通與資訊完全不發達時的畫家得要多麼地優秀、努力並專注於繪畫才能讓名聲靠著口耳相傳遠播到世界各地呢?而到到近代卻又發生了什麼轉變呢?

就因為當時資訊傳播的重重困難與阻礙卻也無形之中架構出一個具備高度門檻且結果簡單扼要的篩選機制,換句話說,當時大部分人對於一位藝術家的簡單判斷可能就只是有沒有聽過?是否知名?而在他們認知裡值得記下的藝術家可能也就幾個透過口耳相傳而能真正聲名遠播到自己耳裡的極少數,甚至,東西方畫家們確實也都曾分別經歷了持續數百年幾乎不太改變的畫風(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西方畫家作弊開了「外掛」?談東西方藝術家的眼睛、科技與背後的真相》以及《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從何而來?往哪裡去?》)。然而,藝術越來越快速演進與迭代的近數百年下來(詳見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藝術史與當代藝術累積的藝術家與作品數量急速攀高,交通與網路發達的當下也使得藝術相關資訊量全面地大爆炸,藝術產業近百年如此高速又巨量的轉變又衍生出如何的篩選機制呢?

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張大千|紅梅仕女98.8×52.7cm;常玉|人約黃昏後(藝術微噴)。近現代同一時期東西方的畢卡索與張大千分別都極度擅長經營自己的名聲與話題,反觀常玉卻是另一種完全相反的隨興玩樂性格,這兩者的不同其實也可能啟發我們什麼呢?

藝術市場蓬勃與必然的「階級化」

人類有個聰明的天性,那就是眼前的人事物只要量一多且偏向雜亂時就會想辦法將其分門別類、賦予不同的意義乃至於……「階級化」,如此一來,才能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分辨出眼前人事物的重要性,然後做出應對。這個天性在軍隊中表現得特別明顯,成千上萬的軍人當中如何分辨每個人的重要性?很簡單,衣服越厚重、徽章掛越多、大家都得對他們舉手敬禮的那些人就是(狙擊手最愛瞄準的)了,因為軍隊裡的紀律就是圍繞著「階級」在運作,但說真的,走出軍隊外的其他很多地方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是這些「階級」用其他不同的方式在呈現,所以,有錢人大多喜歡開名車、戴名錶來彰顯自己財富的階級,(追求物質型的)美女也常見到會偏好穿名牌或找個有錢的另一半來彰顯自己的身價,也因此,昂貴的藝術品在這樣「階級化」的背景下必然地成為了彰顯階級地位的方式甚至是工具。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有對錯嗎?

因此,數百年來藝術品的價格越來越高,藝術市場也越來越蓬勃,令人意外嗎?越趨龐雜與巨量的藝術品與藝術家出現並伴隨著越趨發達的資訊傳播與交通之下,要如何最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其中的重要性呢?我們曾經說明過,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很可能是目前為止最適合的解答,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與收藏家都能透過藝術市場以極為高效的方式找到最好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即使是一般人也都能夠透過藝術市場的資訊與數據快速得知當今與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與作品(詳見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藝術的基因傳承、突變、適者生存以及收藏家的真正功能》)。換句話說,藝術在現實生活中「階級化」的必然性造就了高度發展的藝術市場,而收藏家與蓬勃的藝術市場反過來也更加強化了藝術家與藝術品的「階級化」,兩者長年的相互循環造就了今日我們看到的很多藝術圈的”表象”。

明 金琮|金元玉致王民望書墨緣彙觀作別久帖(乾隆三希堂石渠寶笈著錄收藏) 39×67.5cm。究竟昂貴的藝術品貴的意義在哪裡呢?藝術的階級與純粹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不知不覺地,追求名聲與地位的過程中伴隨著金錢,在很多人眼裡看似變的醜惡而加以批判,也確實,無論在藝術圈內或圈外,有一大部分人迷失在金錢與虛名表象之中而覺得怡然自得甚至沾沾自喜,他們其實忘記了什麼可能更重要的意義呢?而這些(時常是金錢與地位低人一等的)批判者又是否真的在精神層面有高人一等呢?(這是否又是另一種階級概念呢?),我們接著就來繼續探討。

(二)”到底有沒有「資格」稱作藝術”這問題是誰說了算?

到底有沒有「資格」稱作藝術?這個問題自古就有,但在表現越來越千奇百怪的當代藝術中似乎又更加充斥著類似的質疑與評論,例如就有不少人批判KAWS、Jeff Koons、村上隆等藝術家的作品太商業(或商品)化、根本不算藝術品(?)。其實,有沒有「資格」這樣的字眼本身也充斥著「階級化」的概念,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回到一件可能是公認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品談起。

杜象|噴泉 這個被倒放的小便斗很多人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品;KAWS|KAWS x DISNEY PINOCCHIO & JIMINY CRICKET H:25cm、H:5.5cm;清乾隆 洋彩白地萬福連年紋直頸瓶 H:17.5cm。和大家傳統認知的藝術品形式比起來,杜象的這個小便斗也算是藝術品嗎?這個問題在當時也被很多人質疑過,但那些人可能沒料想到杜象的這件作品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一個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噴泉?(還是小便斗?)

我們在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當中就曾詳細討論過杜象的這個作品,可能杜象本人在當時做這件事都沒料想到會在藝術史上激起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們就來再次整理一下杜象的《噴泉》背後代表著哪些含意:

(1)在此之前的數千年來,藝術家的創作往往受限於自己的雙手與創作的媒材,通常都是媒材先確定之後才透過雙手完成繪畫或雕塑來實現腦子裡創作的概念,而杜象這個「現成物」(readymade)的《噴泉》卻翻轉了這個舊有過程;換句話說,媒材與自己的雙手可能反而是次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藝術家腦子裡的概念,藝術家發展出自己的概念之後才選定最能充分展現這個概念的創作媒材,如果這個最適合的媒材剛好就是一個小便盆,那也得如此;也就是說,藝術可以是藝術家認定的任何東西;

(2)此時藝術家不但將創作從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一件原本不起眼的物品也可能被藝術家從原本的功能性目的當中解放出來,被藝術家賦予一個新的觀看角度與意義而成為一件藝術品;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原始人或外星人第一次看到杜象的《噴泉》且並不知道原本小便盆的功能,會不會也因為不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覺得:這個不知做什麼用途的全新白色瓷器很漂亮呢?更何況杜象當時的用意還不僅僅是如此;

于右任|草書石濤傳長卷40x264cm;杜象坐在自己的作品前若有所思地抽著菸。比起這之前無論東西方藝術家親手創作的所有作品,杜象的這個「現成物」(readymade)《噴泉》似乎隱含著更多道不盡的千言萬語。

(3)杜象為何什麼不選而是刻意挑了一個小便盆來表達「現成物」(readymade)的概念呢?想必他就是要對於傳統藝術評論界與學術圈的想法與審美觀提出質疑,這個質疑方式還是非常直接而不禮貌的,從小便盆原本的功能以及他把小便盆上下顛倒(且不用太多想像力就能看出)的情色意涵都可以感受到;杜象此舉也可能直接戳破了社會上常出現的一個誤會:藝術家、藝評甚至整個自認為是藝術圈內的人都比世人還要優越,應該接受更高的社會地位…,如今我們也會開始反思:真的是嗎?

(4)杜象原本的那個《噴泉》從未真的展出過,但因為《噴泉》被拍下了照片而將這整個概念記錄下來,幾十年後再找來其他的小便盆由杜象授權重新複製的那十多個《噴泉》還是受到所有美術館與畫廊的認可,這代表著兩件事:第一,藝術的核心是概念而不再是那個物件本身;第二,注意到授權與複製這兩個關鍵字了嗎?從此之後藝術與商業授權、工業化大量製造、新科技運用甚至品牌經營等都將產生更加密不可分的關係;

幾十年後再找來其他的小便盆由杜象授權重新複製的那十多個《噴泉》還是受到所有美術館與畫廊的認可;中村萌|Stair to hole H:36 cm;村上隆|MURAKAMI x COMPLEXCON Mr. Dobtopus 30×20.5x25cm、34×26.5×26.6cm。當代藝術家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的大量作品也很多是延伸自杜象所帶來的影響。

(5)因此,杜象的《噴泉》不但直接影響了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觀念藝術等無數的藝術風潮,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當代藝術家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的大量作品也很多是延伸自杜象所帶來的影響,甚至眾多當代的裝置藝術與行為藝術等都是受到這樣的啟發;如今我們腦子常出現「這算是藝術品?」等爭議的始作俑者可能都得歸給杜象,對他來說會不會畫畫或雕塑並不重要,他也沒想要提供傳統美學的那種視覺或感官愉悅,這時的藝術家演變成比較像是哲學家或評論家的角色,重點是如何去呈現他對某個主題或事物的理解與想法;

草間彌生|洋梨24.2×27.2cm;溥心畬|洞庭遊船圖68x37cm;Macallan 1971 Find and Rare 1(0.7L)OGB。杜象的《噴泉》之後對於藝術的定義範圍如輻射般地擴大延伸,但他當時對於藝術「階級」的嘲諷直到今天又變得如何了呢?

「階級」表象存在的意義與反思

我們認為,杜象的《噴泉》最精彩之處,同時也是與本文主題最相關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杜象對於當時大眾普遍認知的藝術「階級」做出極端戲謔卻又深刻的嘲諷。如果回到杜象首度發表這個作品的當下,有多少人認為這算是件藝術品呢?有多少人真的認可拿出這個作品的人有資格稱作藝術家呢?又有多少當時最優秀頂級的藝術家、評論家、畫廊、拍賣公司甚至美術館在當下猜得到這件作品未來巨大的影響與歷史地位呢?所以,自以為可以評判「到底有沒有資格稱作藝術」這個問題的人……又真的有「資格」去評判嗎?在我們看來,唯一有資格且真正有能力評判這個問題的可能不是人……而是「時間」。怎麼說呢?

梵谷1889 年的作品《星空》當中如火焰般的線條與筆觸其實也畫下了他孤寂的靈魂;常玉|瓶梅(藝術微噴)、靜物(藝術微噴),常玉的瓶花作品除了常展現出他東方文人的書畫涵養以及對天、地、人的太極陰陽之理解外,也隱約透露出了自己心境上的孤獨。然而,梵谷與常玉最相似的一點,就是生前幾乎不為人知,過世後的作品價格卻在藝術市場上一飛衝天且聲名大噪,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梵谷生前令人悲痛的遭遇與不幸幾乎眾所皆知,且在世時也幾乎沒有作品真正賣掉,一生都在追求認同與被愛的梵谷當時又真的有哪家畫廊、哪位藝評、哪家拍賣公司、哪家美術館認可過這位畫家呢?但好在「時間」終究證明了梵谷的成就,如今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這位畫家;另一個例子是常玉,出身極為富有的常玉反而是公子哥兒的玩樂個性讓他即使滿手好牌與大好機會卻都有意無意地通通放棄,常玉窮苦的下半生雖然創作出最好的作品卻也是孤苦地死去而幾乎沒有人看到,好在也是「時間」讓我們如今終能完整欣賞到他用東方文人的書畫涵養以及太極陰陽之理解所作的東西方藝術融合與啟發(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常玉專題完整版《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當然,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媒體炒作某位畫家、藝評吹捧某些作品、畫廊將藝術家打造成藝人甚至高端品牌、收藏家跟拍賣市場瘋狂追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等⋯⋯,但終究「時間」會沖刷掉一切雜訊而留下真正的精華。然而,如梵谷與常玉般生前不為人知但過世後作品價格卻一飛衝天且聲名大噪的例子其實只是鳳毛麟角,是大家喜歡聽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極為罕見,絕大部分的藝術家不會只是等著時間證明一切,而是在生前就已累積了一定的名聲與成就,甚至像張大千與畢卡索更是極為積極與成功地經營好自己的名聲與作品地位(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張大千《一位國畫大師如何追上畢卡索》)。

張大千|「冬嵐幽居」圖45x53cm;常玉|四女裸像(藝術微噴)。張大千與常玉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與人生際遇,有趣的是兩者卻也可能啟發我們思考藝術的階級與純粹究竟哪個重要的真正答案。

所以,我們至此不斷討論到的「階級」表象其功能與本質無論對於藝術家或是藝術演進來說其實都是合理且有正向意義的,真正的問題是,就像很多人一生追求著金錢與物質…卻忘了探尋人生真正的意義與目的,而充斥著名聲、地位、金錢與追逐階級的藝術市場也容易讓人忘記了藝術原點的那份「純粹」,這份純粹珍貴在哪裡呢?藝術的階級與純粹又究竟哪個重要呢?我們最後就來探討這些最核心的事。

(三)藝術的階級與純粹究竟哪個重要?

文學家托爾斯泰這樣說過:「在我小的時候,我極力裝得像個大人;而當我已經不再是小孩的時候,我又希望像個孩子。When I was young, I tried to act like an adult; and when I was no longer a child, I wanted to be like a child.」本文寫到這裡,再看到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時,似乎又點醒了我們什麼……

追求階級與純粹的轉變

大家可以試著想一下,您這輩子最擅長甚至最喜歡的事情有那些呢?而這件事又是否最終成為您一生的專業甚至幫您帶來財富呢?如果是,恭喜您算是蠻幸福的,但我們還要接著請您閉上眼睛、靜靜地回想一下……,還記得最剛開始您學著做這件事時的心情嗎?是為了賺錢嗎?還是…很純粹的興趣與喜愛呢?如果您剛好就是一位畫家或藝術家,那麼最剛開始您拿起畫筆或開始創作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是為了將來的名聲、金錢、階級地位嗎?還是僅僅是那份純粹的抒發與樂趣呢?那麼,這份初心與純粹後來還在嗎?然後,在與不在又有什麼差別呢?

張大千|憑君傳語報平安99x43cm;溥心畬|千字文28.2×68.5cm。人稱南張北溥的兩位書畫大師張大千與溥心畬在生前就已經地位不凡,但從他們的人生與創作當中卻仍能看到那份對於藝術的初心與純粹。

有趣的是,當我們都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天真又好奇地在探索這個世界、探索眼前所有的人事物,我們像個藝術家般專注又充滿想像力地隨意發想、創作也幾乎沒有什麼限制與羈絆(除了父母愛的小手或棍棒出現時…),是的,藝術家最開始創作的初心應該就很類似於小孩子那份專注與天真的純粹。然而,當我們開始長大,開始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開始體會到人生的各種限制與挫折,開始意會到金錢與階級地位的重要性,我們也開始成熟與茁壯,並一點一滴地遺失了孩童時期的那些專注、天真以及…長大後才懂得多麼可貴的那份純粹,是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是如此,那麼,放在藝術圈來看又有什麼不同呢?

畢卡索自小受過最嚴格的古典寫實訓練卻在《手持尖刀的女人》作品當中刻意「選擇」用兒童畫的線條去呈現;盧梭也堅持用孩子夢境般的原始與天真來呈現自己的畫作。

藝術家最彌足珍貴的時刻

文章看到這裡,我們對於藝術市場以及其伴隨的階級與金錢等表象至少會有較深刻的體會與理解,簡單地說,藝術市場有其存在與高度發展的原因與必要性,而階級與金錢也只不過是無可避免地伴隨著藝術市場而來的表象與副產物,就像我們身處行動網路時代真的很難要求下一代孩子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我們也很難在身處資訊高度流通且市場高度發展的時代要求藝術家不去面對伴隨而來的階級現象,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難道藝術的階級與純粹就無法並存嗎?我們看到畢卡索自小受過最嚴格的古典寫實訓練卻在晚期作品當中刻意「選擇」用兒童畫的線條去呈現;而盧梭更是自始堅持用孩子夢境般的原始與天真來呈現自己的畫作;事實上,還有很多繪畫大師如克利、米羅、康定斯基、夏卡爾、村上隆以及中國童趣風格最鮮明的代表人物齊白石等都有類似的想法與繪畫表現,他們似乎就像托爾斯泰講得一樣,當不再是小孩的時候卻又希望像個孩子。為什麼呢?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克利《喜歌劇「航海者」中的戰鬥場面》靈感多來自克利數學和幾何本子上的稚拙圖畫;夏卡爾的繪畫並不真實但卻像夢幻般美麗,其實也都來自於兒童畫的概念。

畢卡索對於兒童畫提出過這些想法:「繪畫的技巧成分越少,藝術成分就越高。」「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是否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為了保持孩子的靈性,雖然14歲的畢卡索就能畫得像拉斐爾那樣好但他卻用了一生的時間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因此,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繪畫大師們學習兒童畫的形式其實只是方法與結果,他們真正要追求的是兒童們忘我專注時的狀態與純粹。無論是畫家、書法家或是藝術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某些時刻會進入一種專注到忘我的狀態,尤其常發生在最頂尖的創作者身上,所以,藝術家其實不需要時時保持這樣的狀態,但拿起畫筆或是創作的時候若能進入那個純粹專注的狀態可能就是藝術家最彌足珍貴的時刻。

追求圓滿的「過程」與「體悟」

所以,如果回到本文討論藝術的階級與純粹,究竟哪個重要呢?這個問題似乎就好像問我們物質與心靈究竟哪個重要一樣,我們其實無法給出一個絕對的答案,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完全抗拒人性追求的虛榮以及社會給予的價值觀,至少,我們不太可能不去在意家人的溫飽與物質上的不匱乏,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知道一昧追求金錢、階級與名聲而忘了心靈的富足絕對是本末倒置的。所以,會不會最美好的卻正是當兩者誰也離不開誰呢?

畢卡索與張大千會面交流後似乎一見如故,一起展露出孩童般的天真與純粹;張大千晚年遭受眼疾之苦,卻也因此開創出潑墨潑彩山水的創新風格,也還是得歸功於他對繪畫的熱忱與創作能量。

畢卡索在經營自己的事業與話題時的商業頭腦絕對是很物質且追求階級的,但一到創作的時刻可能就回到那如孩童般純粹專注的狀態;張大千也很類似,他一生經歷波折又遊走在達官貴人之間時也絕對是很物質且追求階級的,但如果不是他一生如孩童般充沛的繪畫熱情與創作能量也不可能讓他克服眼疾而開創出潑墨山水;畢卡索與張大千如今在東西方畫壇的領導地位與受人尊敬的程度有目共睹,是否也歸功於他們當時在追求階級與純粹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體悟」而找到了圓滿的平衡呢?

所以,會不會其實那個追求圓滿的「過程」與「體悟」才是最重要的呢?因為無論是從哪一端出發,只有認真地經歷那段從此端到彼端的「過程」才有機會「體悟」並找到自己圓滿的平衡點,也因此,每個人的平衡點可能都是不同的位置,畢卡索與張大千的平衡點可能是較靠近天平中央的,而常玉的平衡點可能就很靠近純粹的那一端(或許因為他一出生就很富有)。那麼,您的平衡點在哪裡呢?您又要如何找到呢?

【後記】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突然回想起幾個月前無意間聽到伍佰Live演唱版的一首台語歌”思念親像一條河”,還記得這是我國中時就很愛的一首歌,如今突然聽到時,這二十幾年來經歷過的酸甜苦辣…無論是親人間、朋友間、工作上、婚姻上以及將要出生的寶寶等感受與記憶片段,似乎都紛紛一起湧上心頭,那天我開著車上班的路上重複不停地撥放著…,然後,默默地將這首歌放到我手機的歌單裡,這麼多年後,終於我也又重新唱起了這首歌。或許,我也還一直在找尋自己人生最圓滿的平衡點,但我知道光是這探尋的過程,其實已經處處充滿感動。

PHOTO:帝圖藝術2020秋拍圖錄台灣歷史博物館授權帝圖科技文化發行2017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藝術微噴、CC等,非池中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非池中藝術(原標題:這有「資格」稱作藝術?談藝術的階級與純粹)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