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擁有崇高地位的草間彌生,1998年在台北雙年展的《圓點的強迫妄想》,讓台灣民眾親眼看見草間彌生圓點療癒的魅力,幾年過去,在當年北美館館長林曼麗教授的催生下,終於與草間團隊取得共識,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推出眾所矚目的年度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中,以當年台北雙年展的《圓點的強迫妄想》現地裝置為起點,展出草間彌生藝術生涯中1951年至2005年的作品。
草間彌生展四大子題分三空間曝光
這次舉辦在北師美術館的草間彌生展,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透過四個子題——「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ever」,展出70 組/件精選作品,涵蓋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並將這四個子題的藝術作品佈置於二樓、三樓與地下一樓。
展覽看見草間彌生的圓點療癒
沿著樓梯走進展間,除了在樓梯間可以看見草間彌生在各年代、各時期的大事記,也能從字體的顏色設計中得知哪些作品參與這次的展覽。根據策展人林曼麗教授所敘,此次展覽目的,除了讓台灣民眾更貼近草間彌生之外,也能透過展品,看見草間彌生最突破、最開創、最原創的藝術思維。「草間彌生世風靡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的藝術家,每每展出都能吸引無數人朝聖,為什麼草間彌生的作品具備這樣的魔力?又為什麼大家可以從她的做品中得到一種療癒?我想這就是這次策劃這個展覽的原因,要讓大家了解為什麼。,以及她創作生涯的軌跡。」林曼麗道。
重現26年前的大型現地裝置
由於這場展覽,是草間彌生暌違26年重新將作品展現在台灣民眾的面前,因此佈展規劃中,特地以1998年放置於台北雙年展北美館主展場中庭的《圓點的強迫妄想》為起點,開始一連串的草間彌生藝術巡禮。北師美術館也特地在二樓展場開闢獨立空間,放置數個大型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從這裡展開一系列的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個展必看展品推薦:《圓點的強迫妄想》
草間彌生工作室也跨海製作,結合日本工法與台灣在地技術,重製7顆原尺寸螢光粉紅黑點氣球,放進挑高展廳中,讓觀展的民眾可以自行穿梭於氣球之間,從鏡射的虛擬與實體氣球中,感受迷離失重的身體感受,深切體驗草間彌生的療癒魔力。
草間彌生個展必看展品推薦:《幻影的彼方》
模特兒、桌子、椅子,放眼望去所有的生活物件皆以金漆圖誌,上頭全部都有著黑色圓點佈滿全身,搭配一旁草間彌生的錄製影像,將這裡命名為「草間彌生的房間」,將整個空間變成圓點教會,彷彿是場儀式、一場開啟草間彌生的圓點共融儀式。
草間彌生個展必看展品推薦:《乍現》行為錄像
安排在地下室的「乍現」,是草間彌生1960年代在紐約時期的創作。當時適逢紐約反戰、呼籲愛與和平的嬉皮時期,因此草間也在這時期創作出《幻影的彼方》的最初版本,更可以從循環放映的映像中,看到1960年代的草間彌生,使用圓點貼紙一一貼在人們、家具、動物、食物、人台上,也呼應二樓年邁草間彌生的影像,完整呈現不同時期的草間,所帶出的圓點療癒。
草間彌生個展必看展品推薦:乍現與服裝
同樣是替乍現活動所創作的藝術,在服裝的設計上可以看到草間彌生直接在乳房、臀尻、陰部等遮蔽部位挖空,表現出專為狂歡聚會時方便親熱的衣著。除了這些服裝外,這裡也有展出汲取於日本和服衣袖形式的寬鬆洋裝,表現當年流行的成衣產業中,用手做訂製服與其抗衡的宣示意味。
「裸體不必花錢,衣服則要算帳。忘卻自己,回歸自然。放棄自我,超越永恆,我會用圓點包覆你的身體。消融自我是唯一解脫」_草間彌生 1968年7月
草間彌生個展必看展品推薦:《花粉》、《春之祭典》
1982年草間彌生多次在富士電視台藝廊舉行個展,《花粉》、《春之祭典》這兩組現地創作便是出自於這個時期。這時候的她不同於1970年代因伴侶和父親相繼過世而讓病情越來越糟,使得作品多在探討死亡,這時的她在病情的穩定控制之下,草間彌生的的藝術焦點也逐步從死亡轉向生命,如花般漸漸綻放。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展期|2024.12.21 – 2025.05.04
地點|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