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人物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當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對舞者而言,跳舞是場與自己展開深層對話的行動,透過身體所訴說的故事,也成為各種情緒狀態的出入口。舞動的剎那,觀察雷達也隨之開啟,彷彿連毛孔收縮、汗毛顫動都能一一感受。或許舞者,是最能了解與認識身體的。由雲門2前舞者王宇光與李尹櫻一同成立的當代舞團「微光製造」,是近年最被看好的當代新星舞團。不僅獲選國家兩廳院2025-2026年的駐館藝術家,編舞家王宇光的名字,也常出現在國際舞壇中,微光製造的作品也是入圍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舉辦的首屆2025國際玫瑰舞蹈獎決選作品之一。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當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關係二部曲《人之島》_Islands_,攝影|林峻永 LIN Chun-Yung,照片提供|微光製造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一場訴說關係的舞

靜心欣賞台灣當代舞團微光製造的舞蹈創作,不論是「關係三部曲」的《捺撇》還是《人之島》,舞者之間的互動、讓失衡的身體試著在另一人身上得到平衡,都是希望透過對關係的提問,找到與身體對話的可能。拆解第一部曲《捺撇》意思,其實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李尹櫻解釋著這部作品的發想,是王宇光想先試著從自身生活開始,找到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提問,也是兩人攜手合作的表演。至於第二部曲《人之島》,則是王宇光與過往在雲門2共事的印尼舞蹈家 Danang Pamungkas合作,更戴上印尼傳統宮廷面具跳舞,從《捺撇》的關係提問,到《人之島》的關係互動,尋找能夠支撐彼此的能量與重心。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微光製造關係首部曲《捺撇 》_Beings_,攝影|陳又維 CHEN You-Wei,照片提供|微光製造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關係二部曲《人之島》_Islands_,攝影|李佳曄 LEE Chia-Yeh,照片提供|微光製造

 

透過有意識的呼吸感知外界

由此可知,舞蹈,是一種高度整合身體感知與動作意識的行為,舞者必須不斷練習判斷何時才是「剛剛好」的時刻,並將自己化作接收器,透過呼吸感受空間、節奏、情緒等重量堆疊的感官旅程,自由開闔或關閉與外界的鏈結。說到呼吸,李尹櫻提及人們都知道呼吸,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意識的在呼吸」,如同呼吸對於舞者的重要,同樣的呼吸也是連結自己與外界的感知橋樑,她說:「我們可以透過呼吸,開啟身體感知的開關,透過呼吸,讓專注力再次回歸到自身。唯有掌握到呼吸的流動感後,你的身體才有了恆定的節奏與律動,就像幫浦一樣,掌握開與關。」這狀態就像是替身體歸零,也在歸零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是否過於緊繃、過於不安,甚至可以幫助放鬆,進而找到自己動的原點。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微光製造_臺東鹿野「到處跳舞」,攝影|彭柏璋

 

讓跳舞回歸眾人身體裡

然而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像舞者那般,可以靈活自如地感受身體,又或者是因為人們害怕自己的肢體語言過於僵硬,而拒「舞蹈」於千里之外。 於是微光製造除了持續創作當代舞蹈作品外,「到處跳舞」計畫。起源於一場發生於花東美麗巧遇的「到處跳舞」計畫,兩位擁有芭蕾公主夢的小女孩,在一場家人陪伴小巧溫馨的舞蹈課裡,小女孩們透過引導學習如何優雅抬手、踮起腳尖旋轉,成為幼小心靈中被珍藏的回憶,也觸發了微光製造展開未來的各種到處跳舞計畫,從與恆春在地廣場舞媽媽團合作的《半島來跳舞》到連續兩年開啟全齡工作坊的「新營藝術季」,盼能透過一場舞蹈的邀約帶領大眾一同來跳舞,感受在舞動之中的美好。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微光製造_到處跳舞在雲門,攝影|周嘉慧,雲門提供

 

「其實微光製造想要表達,跳舞不是一定得依附在某個形式下才算舞蹈,其實身體可以傳達很多種不同的語言跟方式,我們只是運用自身習舞的經驗,帶領大家去認識自己的身體。」李尹櫻所謂的「認識身體」並非要像專業舞者那樣,知道怎麼跳、怎麼展現力與美,而是透過身體「玩動作」、「玩自己」,用一種互動與分享的方式,在不同場域與不同的人相遇、共創身體經驗。

跳舞,是通往自己的一道光

讓跳舞成為習慣!專訪現代舞團「微光製造」:從呼吸到律動,進而感知外界
微光製造_臺灣文博會「房子裡的到處跳舞」,攝影|陳冠任

微光製造兩位創辦人李尹櫻與王宇光,在成立微光製造時,替舞團添了一筆註記:「We create shimmering lights that might lit up other people’s lives. 散發微光,從身體開始。」這束光,從兩人身上照向舞團的當代創作「關係三部曲」以及舞蹈推廣計畫「到處跳舞」,如同光束可以穿透任何縫隙的特性,這束光不只停留在舞台,也走進了生活,讓舞蹈不侷限於某一種年齡、性別或背景,不需要追求多麽標準的動作,而是一場由身體自主的問與答循環——由身體提出問題、再由身體回答。或許在潛移默化當中,這樣的練習或玩樂,更能讓身體的主人更懂得察覺生活中各種狀態的轉變與選擇。

Share:
Zoe Chen

editor
藝術、建築、家居、選物,還有一點愛吃、愛看劇、愛逛展的成份。 可透過zoe@wepeopleclub.com與我聯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