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Fashion   /  時尚工業與品牌風格流變 倫敦篇

時尚工業與品牌風格流變 倫敦篇

\\SERVER\westeast\編輯公共區\2013年6月號進稿區\專欄
2p
眉標/We column 時尚專欄
中標/時裝工業與品牌風格流變
倫敦篇
英標/ Style Evolution in Fashion Industry 

倫敦時裝展,充分展現英倫特質:保守和瘋狂搖滾。倫敦的保守可用「老氣」來形容,所以才有一個個亟欲回春的品牌。但看到一個個血淋淋的例子:Daks、Pringle of Scotland、House of Holland、Aquascutum、Jaquare等,紛紛戰死沙場下台一鞠躬,然後多為香港人收購;香港人經營時裝品牌又無力,讓這些退役的品牌,淪為授權品牌,才有一絲氣息存活。

個人對於Christopher Bailey掌舵下的Burberry沒有太大興趣,很明顯的,Christopher有很大的會計預算限制,他用的料子人造成分很高,連絲、麻都要和Poly混紡,往往看到一件還可能購入的商品,但手感一摸「是澀的」!成分標一看,好一點是聚酯纖維家族,差一點就會轉為尼龍纖維和最差的壓克力纖維。不過話說回來,反正Burberry就是做防風防雨的風衣,所以人造纖維防水很好,下雨當雨衣穿,但人纖不透氣會讓人悶熱窒息,除非你想隨身做「三溫暖」,那些所謂的科技布料,通常於內層有一層防水塗料層(Coating),那層塗料層不能用乾洗,因為乾洗的石化洗劑會侵蝕塗料層,此種科技布料就用海棉加清潔劑或肥皂清潔即可,那層塗料層一旦破裂,整件衣服會「黏答答的」、如同黏了一層雙面膠。Christopher的版型非常細瘦,絕對是年輕人身型,而所創造的面料部分,Christopher所營造的霓紅光色系實在非我族類、傳統Burberry識別度高的商品對我而言也是「絕緣體」,本人敬謝不敏!

2013年倫敦秋冬展,最讓人期待的就是Tom Ford自有品牌的首次正式時裝秀!老實說品牌操作需要曝光率和新聞製造知名度,Tom Ford之前的秀只有採購和少數媒體採訪,又不准秀場照片曝光,對於品牌尤其是女裝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不知他老大真正算盤是否和財務有關?一場時裝秀看來光鮮亮麗,男的俊,女的俏,可知那是多少金錢堆砌而成?但不論金錢,Tom Ford實在不負眾望!Tom有他作為設計師的堅持,明顯的他要做頂級精品:整個系列宣示的主題:「Money is never the issue!」這點Tom用奢華昂貴的蕾絲珠繡皮草和繁複的作工告訴你,身為一個設計師,Tom是沒有預算的,要的是不計代價的效果。尤其是近二年來,國際原物料市場皮、絲、棉、麻、毛等天然材質的成本漲幅已超過50%,對很多品牌來說,零售價格帶獲利百分比和原料成本上是錙銖必較的,另一方面,精品成本和零售價之間的百分比,近來不斷壓縮由8%下降至5%,其中很多是為營造奢華形象開派對、請名人、廣告、店面裝修費用,因為精品就必須營造一個奢華的夢幻,而那是須要用金錢堆砌起來的!而比起這種品牌操作模式,Tom就像是一股清流,他宣示一個「可取代和替代性極低」的精品市場,整個系列看到的是Tom Ford當年離去Gucci和YSL最後幾季風格的延續:識別度極高的奢華和繁複的作工:Tom Ford聰明地將高級訂製服的特性帶入高級成衣系列,以明顯定位Tom Ford的市場區隔。事實證明,當市場不景氣時,精品市場越特殊,奇異的商品是唯一刺激精品消費者的解藥,精品消費者要的是時裝,而非打安全牌的Polo衫;逆向操作正是經濟不景氣的良方。Tom Ford以此系列延續當年未完成的壯志:當年Tom Ford一心想將Gucci和YSL帶領至頂級精品地位,而非僅是商業品牌,無奈Tom Ford的看法和精品集團Kering(前PPR)企劃經營品牌不同,於是Tom Ford離去。而Kering企劃導向的Gucci,如今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極度缺氧的無趣商業品牌,失去聲譽也失去商業。而Kering旗下的YSL,於Stefano Pilati掌舵下,有Muse、Uptown等包撐起一些商業數字,服飾卻成毒藥;新任的Hedi作品惡評如潮,用YSL販賣街頭風格,讓原YSL客人嚇跑、新客人又不知是誰。Tom Ford的風格投精品客人所好,那群客人看到心儀的商品不買回家很可能要看心理醫師,因為寢食難安,購入「衣帽間」為安才是唯一解決之道!

Junot
曾留學巴黎、紐約,在香港工作
目前因工作定居杜拜
本業金融法律
曾為時尚精品代理零售業者
亦為時裝及皮革製品設計師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