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在夢想的跑道上 林義傑

在夢想的跑道上 林義傑

我們對於林義傑的印象很強烈,因為他在超級馬拉松賽事上的成績,實在太讓人驚艷。在行過世界各地,跑過沙漠、山嶺、樹林、小徑、川河後,林義傑究竟要做什麼?他的下一站會是哪裡?不管足跡在哪兒,林義傑跑出了生命的寬度,也永遠站在夢想的跑道上。

林義傑成立未久的「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最近換了辦公室,將其擴大搬至竹北。雖然規模尚小,但是夢想很大。在這裡,有股撼動運動界的力量正蓄積發出!

跑步,很簡單嗎?

跑步應該很簡單吧,有兩條腿的都會跑。但是誠如林義傑的好友所言:人人都會跑,但能跑到全世界都知名,這就是他的本事了。但是林義傑絕不僅止於跑出成績而滿足,「跑步的目的究竟為何?」這是林義傑在跑步人生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從10歲跑到現在32歲,林義傑和我們分享他的內心道路。「運動員一開始都是學習如何跑,懂得跑之後會想要做的更好,便進一步找資源來提升訓練,像是:尋找教練加強指導身體基礎體能,一切都調整好之後,運動員便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參賽舞台,諸如:奧運、世界盃等等。設定目標,逐步實現,過程中各項資源(包含訓練資源、外在環境、社會空間的配合)也會越來越足夠。透過資源性運用,達成目標甚至社會期待。」

但說來現實、也真實,林義傑並不是單純只要專心在跑步上,就會有廠商主動贊助。「沒有這麼簡單,而是要多次的尋找與溝通,尤其要將我所期待的與廠商期待的,找出平衡點達到共識,進而合作。」林義傑說。已經有了知名度,資源應該已經很好找了吧?林義傑搖搖頭:「在商言商是商場不變的原則,仍要經過多次溝通,但好消息是:多次經驗之後,提案的精準度會提高,我們的意見和想法更容易被對方接受,談配合案的速度因此加快許多。」

為要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林義傑將現在所做的事、招商紀錄、完整流程等,都忠實無遺漏的點滴紀錄,以制定出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所有的文件與表格也依ISO的標準做整合。林義傑做這些事的速度飛快又精確,就像他跑步一樣教人驚奇。但他說:「大家也許覺得驚訝,但這些我其實早在五年、十年前就開始籌劃了,只是現在將準備好的事逐步顯現而已。」所以雖然公司剛成立,經驗資產卻是多年就開始累積。他希望的,就是訓練培養能站上世界舞台的運動員!

有些事,唯有體育做得到!

「體育就是國力!文化有時難免有政治色彩,但體育沒有政治考量。」林義傑這話說的鏗鏘有力,邊說他邊拿出了一本大陸發行量最大的兒童科學雜誌給我瞧,內容是他的專訪,照片裡的林義傑手裡拿著一面大大的中華民國國旗,結果大陸刊物照樣登出。「如果是循一般正常管道,絕對不可能這樣登出,但體育做到了。這件事讓我感到好驕傲,能夠讓台灣被看見,我們做到了!」

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最近積極與企業合作,執行創新的商業活動。正在做的戶外活動,是一般人較難去執行的計畫。而整合週邊資源,執行活動正是林義傑的專業。他透露:團隊也計畫製作國際性電視節目。先前林義傑與另外兩位長跑好手,與美國好萊塢明星麥特戴蒙所屬製片公司合作,拍攝有關超級馬拉松的紀錄片,正是一例。

而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的盈餘,為要幫助運動員。林義傑計畫用來培育國際級選手,鎖定的對象,是年輕有潛力卻缺乏資源的弱勢運動員。杰特會協助其做一系列的生涯規劃。「找到有潛質的選手並不困難,只要與體育界密切結合。難得是:找到企業結合。」林義傑說:「我不是比爾蓋茲、不是郭台銘,能力還不足以直接去為這些運動員做什麼,可是我和夥伴們卻可以想辦法跟比爾蓋茲、郭台銘合作,為他們爭取。」林義傑笑著,眼睛裡閃著夢想的光芒。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的LOGO是個盾牌,正是由「保護運動員」的概念去發展。

會切身地感受有實力卻無機會的無力感,是因為林義傑好幾位跑田徑的友人,成績絕對可以擠進奧運前幾名,但因缺乏資源,躍上國際舞台的夢想嘎然而止。所謂資源支持,林義傑解釋:選手必須要被送到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不間斷地參加各種比賽,以賽養賽,經驗度才會累積,實力才會增強。訓練期間的吃住及參賽經費,自然都不是經濟弱勢的運動員能承擔的。而林義傑正在做的,就是為有潛質的運動員規劃一系列的訓練、比賽,解決居住等問題,逐步成就一位傑出的世界級選手。

「紀政也是在年輕時期,被教練帶到外國作訓練、不斷比賽,才不斷成長破世界紀錄十幾次。我們要尋找、培養這個世代的紀政。」林義傑說,在他心中紀政是國內運動員生涯很好的範例,無論公益面、人生面、自我生涯規劃上,紀政都很出色。雖然她並未待在教育界,但給予大家的觀念及影響力,影響所及的人數,遠超過她手執教鞭時期,她影響是社會大眾。

那麼,運動員結束人生上半場,人生下半場又能如何呢? 「不能只是對運動員說:我給你一個黃金計畫,養你四五年,然後你去拼奧運。如果拼到第一名、第二名,就給你終身俸。那只是近利。因為運動員在參與每場比賽前,都是投注燃燒青春歲月,在國家訓練中心不斷操練,可是世界舞台如此大,人不是萬能,沒得名次,就什麼都沒有了。」正因為林義傑在自己的運動員生涯裡體會這一層缺失於對於運動員的人生下半場,也規劃的很完整。「我們目前與所合作的企業單位合作,期望運動員退出運動場後,有機會及方法進入企業領域工作。這是至今尚未有人做過的事,而我正在嘗試開道路。」

運動員性格裡:能吃苦、肯堅持、全力以赴、努力不懈、腳踏實地、在挫折失敗中汲取成功經驗,這就是運動家精神。「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或初一十五的大拜拜的態度,絕對行不通。運動家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每天在技能上反覆不停的訓練磨練。持續重複、不斷累積、調整精進,才能到達最終目的,所以運動員的價值是很高的。」林義傑說。如何將你周圍的資源點石成金,這個精神就是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所推廣的核心價值。 

逆向思考、逆向操作

雖然很多人催促林義傑:去比奧運……之類的,可是那不是他的生涯規劃。「我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個是我自己去選擇的。」林義傑說,「但有一點堅持不變:我是一個體育人,終生就是一個體育人,我所做的要回饋在體育上。我可以為體育做些什麼呢?」

「如果用小我的觀點來看自己,好像就不能做些什麼。但我想到了「One By One協會」,一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一個人怎麼改變世界?就是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要擴大,不能只是在一個點上的思維。要站在未來遠端來看現在這個點。而從未來看到現在的這個思維觀點,是如何培養的呢?我要感謝跑步(超級馬拉松)!」跑步帶給林義傑生涯或是人生上不同的看法。他一邊跑,會一邊去思考到很多細節、環扣及未來的事。也由這些痛苦、堅持、快樂當中,去學習到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以商業名詞來說叫「運動哲學」。

不過,林義傑也坦承的確曾經有:夢想走不通,乾脆轉個跑道或方向的念頭。「別人不支持啊!好像也得不到企業單位的肯定。政府能給予的支持也有限,只能給予補助。你說要靠這個活嗎?我這一輩子如果真的要靠跑步支撐自己的生活所需,其實很困難。」林義傑說。2002、2003年那時,林義傑都是貸款,來完成跑步夢想。剛開始也會懷疑這麼做是否値得。所幸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過程中林義傑學到太多的事情,包括財務金錢上的管理、夢想熱忱的所在、自己生命的堅韌性。

為了跑步,林義傑吃過苦,知道運動員沒有生活經費的窘境。還在北體唸書時,他為了兼顧學業與長跑技能,在曾晚上開計程車打工,四處籌措比賽資金。也曾和女友Nicole手頭拮据到一人一天只能花100元。在準備辭去教職前,某天林義傑捧著便利商店的40元便當,被學生看到,學生問:老師,你吃飯都吃成這樣了,你幹麻還要去跑步啊?「對啊,我問自己:我可以好好的當體育老師,一個月領四、五萬元過好我的日子,也不錯啊,可是為什麼我要繼續跑?」但林義傑想去看這世界究竟是什麼,熱忱支持著他度過瓶頸期的痛苦。他的堅持,扭轉了許多人既定的想法,就像他在馬拉松比賽時,一開始對手們瞧不起他,認為他只能跑在後面,沒想到,一個回頭之後林義傑跑到他們前面去了,而且超前許多。

以商業的角度回饋教育

也與有人這麼想:反正就是跑嘛!有這麼複雜嗎?其實要做的準備功夫很多,包括英文的溝通能力、工具的研究運用,甚至用品採購,許多環節都要顧及。做這些事時,林義傑也吸取各種經驗:國際經驗、社會經驗、商業角度經驗、教育經驗、還有運動員生涯經驗。而這些累積經驗,已經足夠他去修碩士或博士學位。大家又猜:擁有碩博士學位之後,應該重返教育界。但他沒有,相反的,往商業領域發展,用商業的角度回饋至教育。以逆向思考、逆向操作。

挫折也是林義傑夢想的養分,比方:杰特運動推廣企業社成立後,會計至銀行辦員工帳戶,還因為員工人數過少而被銀行輕蔑,後來銀行發現員工名單上有林義傑的名字,態度180度轉變。面對這些現實,林義傑淡然,他說:「在挫折裡面,事事才會看的更清楚。我也鼓勵我的夥伴們多多面對挫折,轉化為衝刺的動力。」

林義傑最近也成立「台灣體育運動經濟協會」,這位協會是為了台灣未來的運動員成立基金會做前期工作。林義傑準備三、五年之後成立運動員生命基金會。支持者目前都是林義傑認識的廠商,因為我們畢竟認識的人有限,都還是在有機會接觸之餘,分享廠商這樣的觀念,大家聽了之後都很支持。昌益建設副總便將將自己的屋子出借給林義傑當新辦公室,建材則是歐德建材提供,遊戲橘子、永達保險等等也以行動支持。但林義傑也體認拿人家的資源就要去運用、發展、發揮,過程雖苦卻不喊累。和他一起打拼的夥伴們也很有責任心,經常工作到半夜。「真的是一步一腳印,我相信在兩三年之後,真的會有一些成績出來,更好的成績!」林義傑將看法和信念,化成每天踏實的行動,鍥而不捨的堅持。現在就我的夢想而言,僅是10%而已。

跑步以前,林義傑的夢想是做餐飲,因為家中從事自助餐飲。「掌廚的感覺很棒,火候及食材都要自己準備好,這跟商業的取型也有關係。比方:你要將所需的蒜頭、辣椒、蔥薑、米酒等等準備好,計算所需的分量,然後做成一道菜。這跟商業行為其實是相同的,每個部門你都要籌組好,形成一個團隊,再共同形成一個成果。這觀念可套用到各方面。」林義傑說。原先期望開餐廳的夢想,因走上跑步這條路而轉向,使命感推動他向前。他的內在能量,在時間的累積下,越發發亮!

超越時空的眼界與看見,讓林義傑用過去、現在,與未來握手! 

photo/Ben Wang、林義傑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