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omen WEMATES

方念華 不隨波逐流的溫柔執念

新聞工作一做27年。從懵懂、幹勁十足、到如今的揮灑自如,方念華從不譁眾取寵,而是用心底的那一分柔軟,守護她深信不疑的價值,希望在某個人生命中的某一刻幫上忙。對她而言,就是幸福

螢幕上的方念華總是端莊持重,語調堅定卻溫柔,臉上的淡淡笑容予人一股溫暖的安心感受,絲毫沒有任何因專業所產生的遙遠距離感。她用自己特有的感性風格,或者娓娓道出一天之中的世界大事,或者與來賓發生溫馨的交會,豐富了無數觀眾的視野。卸下記者、主播、或主持人身分的方念華依舊是節目裡的那個人,但笑容更多、話語更調皮、態度更親和。事實上,這是方念華第一次為雜誌拍照,聰穎的她很快便抓住竅門,任由攝影師捕捉她的美麗瞬間,而採訪的過程則宛如朋友之間的閒話家常,甚至經常因盡興而離了題,「有朋友說我非常活潑、像青春期的女生,我想,我心裡住了一個小女孩,不大理會社會制約這件事。」她笑呵呵地回答。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因烏龍一腳踏入新聞界

入新聞界近27載,方念華今年終於因《TVBS看板人物》勇奪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得獎感言中向家人說的那一段話尤其令人動容:「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在一個母親或者伴侶的角色上,像我對工作那樣企圖拿到高分,我希望我還有機會彌補,有一天你們也能夠給我一個獎。」得獎當然高興,她的好友兼前輩李四端還幫她辦了一場金鐘宴;「四端兄告訴我,得獎後不妨放輕鬆、享受工作,而且,我們帶給大家好節目,沒有虧欠社會。」

不過,她入行的初始,竟是一樁失誤所造成。「政大新聞系有分組,我選的是廣告組,畢業後在廣告公司當AE。」她說,「有一回,我很粗心地搞了一個大烏龍─把客戶幾個月的預算全部排在一個月裡,雖然老闆和客戶都很寬容,但我自覺沒臉繼續待下去,只想趕快離開另謀出路,真的太丟臉了。」碰巧,台視新聞部招考新人,有個在台視擔任助理導播的好朋友力勸她報考;由於亟欲換環境,她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前往,結果雀屏中選。假使當年不曾發生那件失誤,她的人生或許大不相同。

起初,方念華被分派跑立法院的線,新鮮有趣的過程頗符合她對這分工作的期待;「那時的立法院已經出現許多衝撞,本質上是男性的天下,陳水扁、盧修一都是當時的立委。」漸漸的,她的光芒被看見,工作也從跑線、偶爾報氣象、變成播報台上的主播;「我還記得,我們的化妝、服裝都靠自己張羅,還經常跑到四樓,請楊麗花歌仔戲團的姊妹幫忙化妝,直到我快離開台視,公司才請了梅林幫大家上課,加強這一塊。」

心柔軟了,世界更遼闊

在公視待了一小段時間,方念華被TVBS延攬,開啟了事業的另一波高峰;「那個時期的我真的比較tough,畢竟,節目的收視率好,成王敗寇,所以所有人都說你是對的,我也不曾懷疑自己。後來我才知道,眼睛看到的和心頭理解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因為這樣,我錯過或漏失了一些選擇。這幾年,因為私人生活領域的不太順遂,我變柔軟,然後懾服了。柔軟之後心比較大,也比較容易共鳴。我終於明白,人生很多事是無法掌控的─連努力也不見得行得通喔!事實上,許多東西是靠『ㄍㄧㄥ』過來,而非努力得來的。」

方念華坦承,天主教信仰對她影響甚大;「三、四年沒上教堂了,但我有祈禱,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也是我的座右銘。無論好或壞,事情發生的當下,我不會過度讓情緒上下─情緒會影響判斷。即便發生不如意,事後再回頭看,往往會發現,當初這樣的變化是好的。」她接著笑道「其實我是個很懶散的人,暑假陪大兒子到美國看學校,回到家,我最喜歡穿睡衣躺沙發上,胡亂看電視看一整天。或許,懶散是我在工作之外,保持自我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她亦逐漸學習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我常提醒自己不要貫性反應,才會變得不一樣。新聞工作裡有很多判斷,決定上這個不上那個,回到家、面對孩子,我不再判斷全然接受,只提供意見,所以我知道孩子的熱情和興趣。如果仍舊用判斷的模式,只會看到我希望的樣子,而非孩子真正的樣貌。」

聊到今昔新聞的最大差異,方念華認為,以前的新聞是帶領社會,提供資訊和知識,現在的許多新聞則是追隨大眾,視新聞內容為談資;「這和社群網站的興起不無關係,人都有被看見與被注視的渴望,50個人按讚和50萬人按讚,自我感覺當然不一樣。我常告訴自己,下了班,我就不再是舞台的中心,應該多做別人的啦啦隊。我們一生肯定會受別人的幫忙,回饋是必須的。」

專業引發共鳴

近幾年,方念華最主要、最被看見的工作,當屬《Focus全球新聞》與《TVBS看板人物》。「《Focus全球新聞》已經做第三年了,常進收視排行榜。」她開心地說,「這也證明,國際新聞並非票房毒藥,還是有許多人非常關注。台灣是一個外貿國家,市場和環境的變數密不可分,我們不得不關心。不過,國際新聞需要累積經驗值─無論觀眾或我自己都是。台灣是一個沒有累積的社會,只知道快速前進,情感乃至記憶,似乎什麼都可以被取代,所以台灣的國際新聞做不好。甚至於,我們對東南亞的鄰居很陌生,對日本的想像很狹窄。」

她舉中東的戰爭為例:「回教社會彷彿與我們很疏離,但中東的局勢等於美國的延伸。前一陣子以巴又發生流血衝突,我選擇切入的角度,是一名18歲巴勒斯坦少女拿刀刺殺以色列士兵,結果遭擊斃。18歲的少女殺人,除非精神異常,放在任何一國都是震撼。我靠自己的人生經驗想像觀眾的共鳴點,把門檻降低讓大家都進入,這兩、三年愈做愈有把握。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中心思想和專業技巧,讓觀眾有感、覺得沒那麼無趣,就成功了。報國際新聞很有挑戰性,我喜歡有挑戰性的東西。」

分享人生的喜怒哀樂

《TVBS看板人物》對方念華的影響更巨大,「我發現,來賓們的成功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安逸的時刻突然走出舒適圈─沒有年齡的限制,也不代表一定得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心態和心境的出走,很激勵人。」金鐘獎亦絕非僥倖得來。怕自己準備不足,方念華訪問來賓前,總是讀到沒有相關的資料可以讀為止,難怪節目深度與廣度兼具,雅俗共賞。她分享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侯孝賢導演當然是一位仰之彌高的大人物。錄影前,我們在電梯相遇,我坦白告訴他,我看的《刺客聶隱娘》是法語板,只能聽同步口譯,而我從頭到尾只聽懂兩句,他哈哈大笑。」

楊紫瓊和黃鶯鶯,則是令方念華至今難忘的魅力女性;「看到她們的樣態,感受她們由內而外散發光亮與溫暖,真的太迷人了─這樣的女人很少。心湄姊也是,她很平衡,外表自然會呈現平衡的從容─演藝圈的美女多數仍在比較,處於競爭的狀態之下,很難從容。我發現,美女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自主性,譬如張曼玉。許多我採訪過的女星都說,張曼玉是她們心目中女神的原型,因為難以達到,所以是女神。」

至於她最想邀請的來賓,是永遠的巨星林青霞,「她人生中的許多選擇太精采了!」談到林青霞,方念華頓時像個小粉絲;「我小時候做了超多她的剪報,好幾大本,可惜初三早自習拿出來和同學交換的時候被老師沒收了,好氣人!」多年來,方念華曾透過賴聲川、丁乃竺、蔣勳、龍應台等人幫忙傳達意願,可惜每次都遭受婉拒,「後來,林青霞寫了一封長信給我,說還她很多地方需要反省和沉澱,現在還不是時候。人生因緣際會,有緣分的話,她將來一定答應。對了,周潤發發哥,也是我超級想採訪的人!」

散播光暈與熱度

因為《TVBS看板人物》,方念華還與不少嘉賓成為好友,「譬如陳孫華,他是個很認真的人。田定豐和陳鎮川也是,他們在節目上講自己的挫折和軟弱─內心一定很強大才願意如此分享。碰到磁場很接近的來賓,會自然得愈走愈近,分享私密的事和生活的起伏。也有淡淡的君子之交,或許不常聯絡,卻能用朋友的方式溝通。」

未來,她希望邀請更多有感染力的人上節目,並跳脫訪談節目的框架,用不同形式呈現;「有感染力的人不一定等於有世俗成就,但有感染力的人擅長表達,能傳播更多光暈和熱度。倘若有一個人,在人生的某一個點需要分辨,而我的節目能給他幫助,讓他得到分辨的依據,這是很大的幸福,也是我對節目的期許。」

Photography:Regen Chen

Styling & Executed:Fred Feng

Make-up:Jimmy Teng

Hair:Tony Lin

Text:Julian Kan

Share:
X